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8)
2023(11257)
2022(9589)
2021(8957)
2020(7428)
2019(17157)
2018(16608)
2017(31999)
2016(17207)
2015(19104)
2014(18781)
2013(18214)
2012(16592)
2011(14456)
2010(13881)
2009(12109)
2008(11204)
2007(9377)
2006(7666)
2005(6143)
作者
(46102)
(38934)
(38251)
(36562)
(24250)
(18877)
(17489)
(15377)
(14852)
(13514)
(13331)
(13102)
(12077)
(11851)
(11751)
(11551)
(11446)
(11255)
(11067)
(10798)
(9434)
(9132)
(9090)
(8976)
(8768)
(8539)
(8305)
(8249)
(7844)
(7692)
学科
(70551)
经济(70494)
管理(46308)
(42862)
(33580)
企业(33580)
方法(32452)
数学(29644)
数学方法(29223)
地方(21219)
(20598)
(16943)
中国(15785)
农业(14449)
业经(14313)
(13714)
环境(11677)
(11004)
贸易(10994)
土地(10874)
(10645)
(10615)
财务(10603)
财务管理(10578)
技术(10134)
地方经济(10069)
企业财务(9986)
(9803)
(9753)
(8942)
机构
学院(222227)
大学(220401)
管理(91760)
(88168)
经济(86208)
理学(79906)
理学院(79017)
管理学(77595)
管理学院(77181)
研究(70948)
中国(52898)
(45637)
科学(45576)
(38530)
(37916)
业大(36382)
中心(35464)
(33616)
(32697)
研究所(31091)
财经(30894)
农业(30081)
(29807)
师范(29535)
(28218)
(27352)
北京(27317)
经济学(26399)
(25839)
经济管理(24821)
基金
项目(168085)
科学(133211)
基金(121946)
研究(121713)
(106656)
国家(105819)
科学基金(92256)
社会(77365)
社会科(73356)
社会科学(73330)
(68199)
基金项目(66118)
自然(61186)
自然科(59670)
自然科学(59656)
自然科学基金(58501)
(56230)
教育(55230)
编号(48798)
资助(48334)
重点(37951)
(37228)
(36499)
成果(36311)
(35036)
课题(33413)
创新(32878)
科研(32563)
国家社会(31964)
计划(30959)
期刊
(90534)
经济(90534)
研究(56905)
中国(44494)
学报(33854)
(33641)
科学(32727)
(30149)
管理(30010)
大学(25971)
学学(24514)
农业(23649)
技术(21977)
教育(21197)
业经(15858)
资源(15203)
(14827)
金融(14827)
财经(13725)
(13307)
经济研究(12877)
问题(12527)
(11776)
技术经济(11112)
(10875)
科技(10767)
统计(10705)
图书(10528)
(10130)
(10070)
共检索到312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芦艳艳  樊雷  刘桢  
在2016年延津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建立项目尺度上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指数。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数修正后的项目区耕地自然质量等由5. 73改善到5. 60,利用等由5. 75改善到4. 28;土地整治对项目区土地利用水平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有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土壤酸碱度、剖面构型、排水条件。整治后的项目区耕地自然等、利用等均有提升,利用等提升显著,印证了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在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方面具有明显成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子健  吴克宁  马建辉  孙亚彬  胡晓涛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中的县域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本底数据,兼用调查与统计数据,重新评定最大标准粮单产,以逐级修正法更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综合土地利用系数更新结果整体趋势升高,数据变化平稳,平均值与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运用逐级修正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过程快速便捷,结果科学合理,适用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娄帆  李小建  陈晓燕  
以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平原县(延津县)和山区县(宝丰县)为例,基于1972、1990、2013年聚落斑块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两县聚落空间演变进行对比分析表明:1两县聚落均呈集聚分布,平原县聚落逐渐趋向随机分布,而山区县集聚趋势逐渐增强。2景观指数显示两县聚落斑块面积占比变动相似,而平均斑块面积平原县明显大于山区县,且增长程度较大;平原县聚落斑块数量、密度均持续减小,而山区县持续变大;平原县最大斑块指数增加明显,而山区县有所下降;聚落邻近程度均在增强,但山区县表现更突出;1990年代前聚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娄帆  李小建  陈晓燕  
以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平原县(延津县)和山区县(宝丰县)为例,基于1972、1990、2013年聚落斑块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两县聚落空间演变进行对比分析表明:1两县聚落均呈集聚分布,平原县聚落逐渐趋向随机分布,而山区县集聚趋势逐渐增强。2景观指数显示两县聚落斑块面积占比变动相似,而平均斑块面积平原县明显大于山区县,且增长程度较大;平原县聚落斑块数量、密度均持续减小,而山区县持续变大;平原县最大斑块指数增加明显,而山区县有所下降;聚落邻近程度均在增强,但山区县表现更突出;1990年代前聚落扩展明显快于1990年代后,这一差异在山区县更为明显。3平原县中间位序聚落较多,聚落规模分布趋于集中,各等级规模聚落扩展差异较小;而山区县聚落规模分布趋于分散,中等规模聚落相对较少。4两县聚落扩展均快于人口增长,但1990年代后山区县两者趋于一致;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解释两县聚落扩展的差异;地形直接造成两县聚落分布模式和景观指数的不同;交通对平原县聚落的影响较山区更为显著;乡镇点对山区县聚落的影响更为复杂,其辐射带动作用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温鑫  金晓斌  杨晓艳  项晓敏  刘晶  周寅康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相关风险的识别与管控是确保项目效益实现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在识别重大项目实施风险的基础上引入社会网络模型,分析各风险之间的关系与影响,并结合案例对关键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基于项目阶段与要素整合两个维度,可依据风险主体与风险类型识别出39项关键风险因素;(2)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各风险之间联系紧密,度差最大的政府缺乏沟通风险对其他风险的影响最大,中介中心度最高的施工单位缺乏沟通风险对其他风险的控制能力最强,代理特性最高的政府缺乏沟通风险在协调与外部风险的矛盾时占据了优势地位;(3)综合凝聚特性与代理特性,施工单位缺乏沟通是影响权重最大的风险,案例表明,通过健全多方主体需求表达机制、构建多维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落实评估机制等方式,控制影响权重排名前十位的关键风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至少7.12%的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综合指数值。因此,有必要加强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以保障项目效益的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张合兵  司朝霞  李瑞华  
以河南省为例,根据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原则及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将全省划分为9个评价区;在明确各分区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基础上,针对各分区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对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分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分级和权重赋予;运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区间划分、相关分析和样点验证方法构建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标准,并提出该标准在土地整治项目设计、验收和基本农田调整等方面的应用过程和技术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引入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和产量比系数修正,可有效消除因分区选取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及基于不同指定作物进行综合指数测算而产生的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张晓玲  杜官印  
城市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经验,城市新区建设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对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新区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虎  孙茜  张合兵  
以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方法,分析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2020年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达1899.88亿元,增幅4.29%,并且规划期内生态服务价值加速增加,规划的实施将增加研究区的生态效益;规划期内林地、园地、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态势,其中林地增加最多,而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生态服务价值则不断减少,其中水域损失占主导;由于林地生态服务价值较高,弥补建设占用耕地等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使规划期内研究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呈增加趋势;规划期内敏感度指数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成福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有: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而作为政府主导供给格局下的金粒小麦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组织的供给,则是对政府供给不足的补充。是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中政府主导、多元供给的现实回应。是一种模式和路径的创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芦艳艳  邹金浪  宋鹏伟  
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的支持下,从粮食总产和单产两个维度对2013—2017年河南省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产能单产从2013年的12 064.25 kg/hm~2增加到2017年的12 103.57 kg/hm~2,其实现程度相应由93.45%上升到97.54%;2017年,河南省一半地级市的耕地产能单产实现程度超过100%,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2)耕地产能总产从2013年的9 846.73万t减少到2017年的9 828.79万t,但其实现程度由53.92%上升到59.66%。(3)豫西地区的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均低于豫东地区,但产能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建波  李鸣慧  王莉  温锦盼  
精确科学地评定耕地质量对掌控耕地的生产效益及精细化管理耕地资源意义重大。以鹿邑县为例,以20 164个耕地图斑为定级单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GIS模型空间分析、差值对比等方法,通过对构成耕地质量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比较,建立耕地定级评价体系,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探讨耕地了耕地质量级别的划分方法。研究表明:耕地级别与耕地等别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且两者均能较好的显化粮食单产或总产水平;级别比等别能更好的反映出耕地利用水平,其表征的粮食产量变化幅度更宽广、更易量化粮食产量的差异性,因此更易于在省域内实现土地整治绩效考评;耕地质量级别与区位水平和利用效益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级别比等别能更好的体现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区域内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及耕地占补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利用获取农户数据,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0.3420,农户土地利用中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对环境影响最大;(2)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来源也差异较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产生于农资生产阶段,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主要来自于种植阶段化肥施用。研究结论:研究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采用PRA方法获取农户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户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金璐  
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农业用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构建了适合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BC2模型,以2010~2014年农业数据为对象,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呈提高趋势,其效率平均值为0.927。其中,河南西部和南部综合效率较高,北部、东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现行规划的局部调整和完善。在分析该项工作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河南省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调整轻稳定、重发展轻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增量轻存量、重拆旧安排轻实施等各种问题,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适度调整以保持现行规划稳定性、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存量盘活、合理控制农村居民点拆旧规模等,以期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现行规划的局部调整和完善。在分析该项工作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河南省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调整轻稳定、重发展轻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增量轻存量、重拆旧安排轻实施等各种问题,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适度调整以保持现行规划稳定性、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存量盘活、合理控制农村居民点拆旧规模等,以期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