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2)
2023(10931)
2022(9432)
2021(8844)
2020(7347)
2019(16893)
2018(16674)
2017(32245)
2016(17242)
2015(19087)
2014(18844)
2013(18255)
2012(16594)
2011(14714)
2010(14089)
2009(12360)
2008(11311)
2007(9426)
2006(7766)
2005(6337)
作者
(46186)
(38720)
(38315)
(36465)
(24238)
(18884)
(17501)
(15274)
(14928)
(13465)
(13403)
(13077)
(12152)
(11976)
(11686)
(11524)
(11498)
(11349)
(11095)
(10958)
(9340)
(9249)
(9161)
(8948)
(8635)
(8522)
(8264)
(8244)
(7804)
(7629)
学科
(73056)
经济(73002)
管理(47245)
(41082)
方法(33088)
(32107)
企业(32107)
数学(30162)
数学方法(29739)
(20236)
地方(20049)
中国(15651)
(15381)
(15242)
环境(14957)
业经(14249)
农业(13998)
(11103)
地方经济(10582)
(10301)
贸易(10298)
(10093)
土地(10016)
技术(9915)
(9900)
(9523)
财务(9487)
(9486)
财务管理(9466)
资源(9283)
机构
学院(226758)
大学(224762)
管理(91824)
(90107)
经济(88264)
理学(80433)
理学院(79501)
管理学(77988)
管理学院(77570)
研究(73786)
中国(55094)
科学(47920)
(47574)
(38009)
(37441)
中心(36491)
业大(36211)
(35213)
研究所(32801)
(32659)
财经(31311)
(31063)
师范(30763)
农业(29787)
(28744)
北京(28708)
(28396)
经济学(27346)
(26268)
师范大学(25112)
基金
项目(171963)
科学(136836)
基金(125510)
研究(124518)
(110185)
国家(109328)
科学基金(94861)
社会(79750)
社会科(75604)
社会科学(75582)
基金项目(68016)
(67898)
自然(62500)
自然科(60917)
自然科学(60905)
自然科学基金(59746)
(57631)
教育(56345)
编号(50010)
资助(49565)
重点(39318)
(38305)
(37555)
成果(37325)
(35940)
课题(33786)
创新(33729)
国家社会(33388)
科研(33356)
教育部(31837)
期刊
(91754)
经济(91754)
研究(56168)
中国(41797)
学报(34167)
科学(33847)
(32931)
管理(29871)
(28631)
大学(26086)
学学(24742)
农业(23348)
技术(21227)
教育(20044)
业经(16316)
资源(16214)
(15008)
金融(15008)
财经(13999)
经济研究(13236)
(12821)
问题(12783)
(12098)
科技(10994)
(10843)
统计(10728)
技术经济(10672)
图书(10262)
(10130)
(10099)
共检索到311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蒙吉军  赵春红  刘明达  
在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作为案例区,以G IS和SPSS软件为平台,通过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标准阈值的确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区1988、2000及2008年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 a来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与2000年后"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和休牧"政策的实施直接相关;②高覆盖度草地是最安全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中覆盖度草地,林地的生态安全水平非常稳定,水域和低覆盖度草地的生态安全多处于"临界安全"水平,相比之下,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钟莉娜  郭旭东  赵文武  刘世梁  吴全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探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方法:数理统计、遥感与GIS、模型模拟。研究结果:基于1985年、2000年、2008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达拉特旗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论:达拉特旗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农田和森林,1985年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趋向均衡化;研究期间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达拉特旗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是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调节,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年际变化不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平  蒙吉军  
土地利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重要驱动过程。基于1988年和2000年TM影像数据和气候、土壤、植被及DEM等数据,运用通用的土壤流失预报方程(RUSLE),对鄂尔多斯市1988—2000年间的土壤水力侵蚀进行定量估算,揭示期间水力侵蚀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8—2000年间,研究区土壤水力侵蚀时空变化较为明显。时间变化上侵蚀强度明显减弱,除了微度侵蚀从53.16%剧增至81.24%以外,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类型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空间变化亦很明显,2000年与1988年相比,剧烈侵蚀只有准格尔旗东南部还有少量分布,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主要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类淑霞  郝晋珉  尚韬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民  王立新  杨劼  梁存柱  王炜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畜牧业和农业区域10个嘎查村102家农牧户家庭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分析了当地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结果显示,乌审旗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极为脆弱。干旱是乌审旗农牧业区域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气候变化对两个区域农牧民生计影响的脆弱程度不同;农牧民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些过程多数都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投入。限制农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资金匮乏、技术缺乏或落后、水资源短缺;农牧民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但还不足以应对长期的气候变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薛凤蕊  乔光华  侯安宏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则农牧民土地流转意愿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在农区依次为政策因素、技能培训、农民受教育时间、非农收入;而在半农半牧区为性别、年龄、非农收入。在农区,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下降;而在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流转土地的意愿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人均草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尹昌应  周德成  鲁蕾  许文强  戴丽  
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与GIS支持下揭示了流域1989—200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稳定上升,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时期;②1989—2002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局部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③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18~100间的区域生态安全等级有所提高,由1989年主体属于中警状态提高到2002年的预警状态;④不同土地利用程度下流域在较安全和预警状态面积之和有以下顺序:Ⅴ>Ⅳ>Ⅰ>Ⅵ>Ⅲ>Ⅱ,表明Ⅴ级土地利用程度区即林草地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俐俐  胡宝清  严志强  廖赤眉  覃开贤  
从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空间格局变化定量分析、动态变化预测模型等方面分析近20年都安土地利用变化,进而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都安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恶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裸岩地扩展与收缩,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差异有很大相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雪莲  季树新  王理想  陈正新  常学礼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衡量区域植被生产力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进程深刻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变化。因此本文结合趋势分析和转移矩阵法,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NDVI年际变化角度分析鄂尔多斯北部典型农牧交错区(十大孔兑地区)2000-2015年植被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与LUCC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农牧交错区植被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和不显著增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9.41%,分别为22.01%和67.4%;其后依次为不显著减少区域、无变化区域和显著减少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4.59%、3.32%和2.68%。(2)在不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区,土地转换面积分别为235146.08 hm2和82761.76 hm2,草地转为农田、林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尤其是草地转为农田导致对应区域植被生产力增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郭斌  杨阿强  
以北京东北3个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和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3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比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耕地变化最明显,共减少264.38 km2,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2.19,0.17 km2,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则分别增加63.76,19.94,253.05 km2。(2)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6—2005年呈下降趋势,依据3种价值系数计算分别下降5.22,3.68,36.49亿元,且离城区中心越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越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红霞  李锐  任志远  杨勤科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地理学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服务价值则是目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利用研究区地形、土壤、植被数据和近10年来每年的气候、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模型,计算了1994~2003年铜川市城郊区历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模拟了无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生态服务价值,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指数,并尝试性地运用该指数定量评价了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变化等原因的影响,城郊区生态服务价值年际间变化很大,1994~2003年期间,在不考虑水域生态服务功能情况下(基于水域面积年际变化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琦  任志远  李晶  
【目的】为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以促进研究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区1990~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1990~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11年中,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在不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园地、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在不断增加,其中林地增加最多;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1202.15×10~6元增加到2001年的1251.49×10~6元,年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铁飞  张振国  
本文以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生态敏感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从空间角度分析了旅游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适宜度问题。文章首先对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与环境适宜度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与界定,然后根据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影响特点,结合研究区的自然和生态特征,运用TM影像与DEM模型,对研究区地表切割程度、坡度、坡向等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运用归一化指数(NDVI)刻画了研究区的植被状况,根据这些指标对研究区进行旅游开发适宜区划分,共划分出3个适宜区和1个次适宜区。在此基础上,就生态与环境适宜度对研究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讨论:①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生态与自然环境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岩洁  李阳兵  邵景安  
为揭示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风险的影响,选择草堂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90、2000、2004和2010年4期TM和CBERS影像获取草堂溪小流域土地利用信息,以500 m×500 m为基本单位,制作格网作为辅助评价单元,借助GIS技术为数据分析平台,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插值,生成1990、2000、2004和2010年4期生态风险分级图。结果表明:199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上升0.03;研究区5种风险等级连片分布,与耕地和水域分布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5种生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15~25°和>25°坡度带上以及500~1 000 m和1 000~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兰  罗维  周宝同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典型流域生态风险的影响,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以洋河流域1990、1995、2000和2008年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洋河流域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研究区划分为525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结构角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洋河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以上;1990—2008年,洋河流域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值(ERI)由0.197 3上升到0.238 4。低风险区(ERI≤0.17)面积减少3.53%,高风险区(ERI>0.68)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