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7)
2023(11723)
2022(10231)
2021(9731)
2020(7999)
2019(18418)
2018(18057)
2017(34702)
2016(18383)
2015(20542)
2014(20031)
2013(19317)
2012(17652)
2011(15554)
2010(15184)
2009(13550)
2008(12488)
2007(10521)
2006(8754)
2005(7454)
作者
(49646)
(41819)
(41117)
(39268)
(26117)
(20170)
(18966)
(16382)
(16053)
(14622)
(14507)
(14006)
(13159)
(12969)
(12720)
(12433)
(12409)
(12133)
(12050)
(11847)
(10024)
(9958)
(9742)
(9586)
(9269)
(9197)
(9013)
(8860)
(8326)
(8167)
学科
(75031)
经济(74964)
管理(51870)
(44981)
(36025)
企业(36025)
方法(34990)
数学(31215)
数学方法(30692)
(20722)
地方(17635)
(17111)
中国(16880)
(16670)
环境(15242)
业经(14990)
农业(14056)
(11535)
(11351)
贸易(11344)
(11197)
(11024)
财务(10980)
财务管理(10953)
(10927)
技术(10916)
理论(10879)
(10855)
土地(10373)
企业财务(10312)
机构
学院(243521)
大学(242276)
管理(97780)
(95115)
经济(93009)
理学(85009)
理学院(84007)
管理学(82273)
管理学院(81828)
研究(78518)
中国(59919)
(53378)
科学(50313)
(41354)
(39409)
中心(39203)
业大(38765)
(37422)
(35387)
研究所(34529)
财经(33968)
北京(33134)
(33020)
师范(32687)
(31062)
农业(30778)
(29990)
经济学(28437)
(28264)
师范大学(26589)
基金
项目(179360)
科学(142128)
基金(130418)
研究(130086)
(113845)
国家(112922)
科学基金(98421)
社会(82731)
社会科(78368)
社会科学(78344)
(70299)
基金项目(70198)
自然(65058)
自然科(63425)
自然科学(63409)
自然科学基金(62193)
(59696)
教育(59386)
编号(52666)
资助(52488)
重点(40421)
成果(39900)
(38867)
(38857)
(37062)
课题(35653)
创新(34719)
科研(34659)
国家社会(34297)
大学(33365)
期刊
(99863)
经济(99863)
研究(63644)
中国(47771)
学报(37248)
科学(35792)
(34376)
管理(33122)
(32158)
大学(28906)
学学(27102)
农业(24275)
教育(23772)
技术(23560)
(17537)
金融(17537)
业经(17452)
资源(15415)
财经(15239)
经济研究(15112)
问题(13402)
(13143)
(13031)
图书(12584)
统计(12492)
(11839)
技术经济(11791)
科技(11560)
(11355)
理论(10990)
共检索到345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燕守广  李辉  李海东  张银龙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或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的区域,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以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被和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人工表面、湿地和草地,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并逐年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2000—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平均值为53.83,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处于亚健康水平,并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3)陆域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较高,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相对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光辉  陆守超  
以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金明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模型设计的程序,并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南京市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对资源的影子价格和模型的灵敏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旭  李晓兵  符娜  李超  
战略环境评价以其高层次和直接性的特点,被运用到政策和计划、规划的评价上。战略环境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的开展,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战略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北京市1996年~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23.90×108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则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而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悦  宋戈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是实现城市人地系统有序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哈尔滨为例,在界定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综合函数评价哈尔滨2001-201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内部子系统的均衡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由"不健康"向"亚健康"演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是导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与PSR系统协调度呈正相关,说明PSR各子系统间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新  姜广辉  张瑞娟  马雯秋  周涛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以网格作为评价单元,评价了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利用MoRan指数测度了全局和局部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且相对稳定,1993、2011年平原区健康状况平均值分别为0.53和0.51,而丘陵山区则为0.62和0.65,丘陵山区显著优于平原地区。健康状况空间集聚程度增强,1993—2011年间平原区和丘陵山区的MoRan指数分别由0.49和0.41升为0.61和0.46,表明平原病态区域集聚程度增加,而丘陵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北京市的应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当前平谷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赵珂  赵举水  曹志宏  朱嘉伟  吕巧灵  张雷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确定安阳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安阳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安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安阳市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安阳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祥,周生路,邹勇刚,彭补拙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正负面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提出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并对兼顾小城镇健康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耿鑫  胡实  肖玉  王训明  
为完善土地规划评估指标、挖掘东北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潜力,在明晰2001—2018年东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以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三种生态功能为优先发展目标,结合CLUE-S模型提出了三种土地利用格局规划方案。结果显示:(1)2001—2018年研究区ESV总量增长9.69%,其中调节、支持和供给服务功能年均占比分别为67.25%、21.88%和6.74%;(2)三种规划方案对区域ESV提升明显,其中支持服务优先情景下ESV总量提升5.84%,高于供给服务(2.66%)和调节服务(5.19%)优先情景;(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适应性不同,研究区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更适宜造林和退耕,ESV总量和支持服务价值的提升潜力较大,而北部和东南部地区更适宜开垦农田,供给和调节服务价值提升潜力较大。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是保障区域生态与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充分考虑政策与环境适应性等因素,对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将为当地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郭斌  杨阿强  
以北京东北3个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和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3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比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耕地变化最明显,共减少264.38 km2,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2.19,0.17 km2,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则分别增加63.76,19.94,253.05 km2。(2)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6—2005年呈下降趋势,依据3种价值系数计算分别下降5.22,3.68,36.49亿元,且离城区中心越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越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静  曹雨秋  张慧会  盛晨  王宁涛  祝遵凌  圣倩倩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南京市热河路法桐的健康状况,为法桐行道树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在南京市热河路随机挑选70株法桐,观测并计算其树高、胸径、冠幅、冠高比、高径比、冠径比及土壤含水量等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综合评估法桐行道树的生长情况与健康状况,建立法桐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健康等级分类。【结果】热河路法桐可划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大类,70株样树中不健康的法桐占7.1%,亚健康的法桐占18.6%,健康的法桐占74.3%;健康、亚健康及不健康法桐的树干健康程度分别为70.76%、56.94%及30.25%,三者的树干健康情况存在较为显著的优劣区别;健康法桐树体长势好,枝叶生长茂密,外观分值平均为2.77;不健康法桐则树势较差,枝叶生长多稀疏,外观分值平均为1.16,亚健康法桐长势居于两者之间,外观分值平均为1.89。【结论】南京市热河路的法桐健康状况整体上表现为健康、生长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养护管理,部分不健康法桐需要进行施药、换树等措施;在行道树养护前掌握法桐健康状况,从而采用针对性的养护及复壮措施,保持行道树的健康生长,维持城市街道优良景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民侠  乌日汗  郑怀兵  闫德民  
通过对无锡市1999~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999~2012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数量锐减,林地稳步增加,水域面积明显减少;无锡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持续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40.55亿元减少到2012年的38.17亿元,减少5.86%,主要是由耕地和水域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所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以河流和湖泊为主,占总价值的65%以上。因此,无锡市应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重点保护河湖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现有耕地,维护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城市生态安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后建  王学雷  宁龙梅  芦云峰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达12.32×103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为11.70×103hm2;②ESV由1996年的457.74×107元减少到2001年的456.14×107元,5年减少1.61×107元;③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气候调节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浩之   施睿   蔡子攀   黄贤金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排放活动出发,计算出具体地块的碳排放。研究旨在为南京的生态空间、紧凑用地、绿色行为、结构优化、产业新城等方面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