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7)
2023(14701)
2022(12391)
2021(11792)
2020(9995)
2019(23591)
2018(23207)
2017(45091)
2016(23859)
2015(26830)
2014(26596)
2013(26495)
2012(24394)
2011(22019)
2010(21530)
2009(19868)
2008(19396)
2007(16608)
2006(14148)
2005(12371)
作者
(66022)
(55727)
(55029)
(52617)
(35065)
(26765)
(25218)
(21683)
(21131)
(19578)
(18781)
(18737)
(17376)
(17302)
(17292)
(17004)
(16570)
(16319)
(15958)
(15814)
(13422)
(13362)
(13264)
(12729)
(12521)
(12385)
(12121)
(11864)
(11044)
(10897)
学科
(104471)
经济(104367)
管理(66984)
(63339)
(50629)
企业(50629)
方法(48876)
数学(44167)
数学方法(43684)
中国(29518)
(27387)
(24643)
(20576)
贸易(20565)
地方(20068)
(19999)
业经(19844)
(19803)
(18266)
农业(17946)
环境(15336)
(15031)
财务(14975)
财务管理(14940)
(14931)
银行(14902)
(14245)
(14222)
(14078)
金融(14075)
机构
大学(336314)
学院(334510)
(145467)
经济(142686)
管理(132171)
理学(114683)
理学院(113385)
研究(112834)
管理学(111546)
管理学院(110895)
中国(86810)
(70944)
科学(67228)
(63592)
(54914)
(53447)
中心(53147)
财经(52069)
研究所(50206)
业大(48723)
(47533)
(47495)
经济学(46109)
北京(44243)
(42992)
师范(42606)
农业(42101)
经济学院(41740)
(41168)
财经大学(38886)
基金
项目(231040)
科学(183835)
基金(171845)
研究(166836)
(149808)
国家(148636)
科学基金(128743)
社会(109136)
社会科(103631)
社会科学(103604)
基金项目(91130)
(87646)
自然(83576)
自然科(81692)
自然科学(81669)
自然科学基金(80213)
教育(76441)
(74781)
资助(70524)
编号(65540)
(52498)
重点(51718)
成果(51524)
(49375)
(47826)
国家社会(46404)
教育部(45374)
创新(44890)
科研(44777)
课题(44615)
期刊
(149859)
经济(149859)
研究(96221)
中国(61600)
(49206)
学报(49061)
科学(48178)
(47300)
管理(45927)
大学(37756)
学学(35565)
农业(32206)
技术(29393)
教育(28787)
(28061)
金融(28061)
经济研究(25315)
财经(25267)
业经(23769)
问题(21894)
(21816)
(18208)
(17865)
统计(16887)
技术经济(16562)
资源(16463)
世界(15460)
(15429)
(15125)
理论(14809)
共检索到481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沈晓艳  黄贤金  
正确厘清土地供应与商品住宅的关系,探知其对住宅空置的影响,是合理运用土地供给政策,实现我国供给侧改革去库存任务的重要问题。基于三类影响渠道的机理分析,利用2004-2014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置模型,解析土地供应数置与价格对商品住宅空置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供给数置在当年与住房空置存在负向关系,而在3年后则为显著正向关系,土地供应价格则始终呈负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供给政策对住房空置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异。实证表明,"预期渠道"在短期对高房价城市更为有效,而"生产函数渠道"在长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军  黄丽  
研究政府公共投资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效应,是以特征价格模型为基础来构建二者之间关系模型的,用2010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具体考察公共投资各个资本变量对住宅房价的不同影响效应。计量结果显示:公共投资各个资本变量对商品住宅价格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不同公共投资特征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力度不同,公共投资对商品住宅价格具有资本化效应。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使这部分被资本化入商品住宅中的价值得到合理分配并起到对房价的调控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以城市宜居性特征体系的27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被解释变量,通过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探索城市间房价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静态和动态模型均显示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由于分离了人们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使得空间相关性对房价的影响偏误得以部分矫正;城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宜居性特征是形成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文化、交通、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在分析房地产财富效应传导渠道的基础上,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及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3年间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城市异质性及其非线性形成机理。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具有正财富效应的城市居多;不同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金融流动性与公共服务完善度两个门限变量增长机制通过影响预算约束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及预防性储蓄效应等传导渠道的作用,使房地产财富效应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及城市异质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小平  秦振扬  赵松  柴铎  
研究目的:探索35个大中城市住宅地价房价比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中35个大中城市2010—2017年住宅地价房价比的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2010—2017年,35个大中城市地价房价比的平均值呈现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区域间绝对值和变化趋势的差异较为明显;(2)35个大中城市的地价房价比大致呈东南高、西北低的阶梯状格局,大部分城市的地价房价比分位数在研究段内未发生明显变化,仅北京、广州和呼和浩特明显上升,长春和合肥明显下降;(3)从关联特征来看,35个大中城市的地价房价比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其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4)通过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住宅用地供给对本地地价房价比有显著负向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本地地价房价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空间效应方面,本地住宅用地供给和人口密度对邻近城市地价房价比有负向溢出效应,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邻近城市地价房价比有正向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住宅地价房价比不仅受本地土地供给、房地产开发规模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还受到邻近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和房地产开发规模的影响,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同时注重"城市联动"和"因城施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超群  张娟锋  贾生华  
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供应量对新建商品房市场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两年前和当年的土地供应量对当年的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有正向影响,对当年的新建商品住宅均价有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供应量对住房供应量和房价有长期、稳定的影响作用,限制土地供应导致住房供应量减少,房价上涨。对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土地储备调节市场供应的功能,在市场繁荣期,增加较差地段的土地供应量;并且在决定土地供应时应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冠岑  王沁颖  
为了给各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以均衡价格为基础,引入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对我国35个城市的房地产泡沫进行测度,并根据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超大、特大和大型城市,运用泰尔指数对这三类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大型城市的房地产泡沫的内部差异程度明显高于超大和特大城市,而且大型城市中沿海城市的差异性尤其明显。但整体而言,这三大类型城市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祚  卢新海  罗翔  周敏  陈昆仑  
在当前中国城市高房价背景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对35个大中城市各项商品住宅库存压力指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通过GIS工具和多种不平等指数分别对区域间、城市间差异进行分析,为城市住房调控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库存压力综合因子得分与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且评价结果不均等程度较大;(2)城市级别越高,综合因子得分、协调度得分越低,而东、中、西部地区综合因子得分不均等程度总体呈现阶梯下降趋势;(3)库存"状态"指标得分较大的城市大多是房价与房价收入比相对更低的城市;(4)通过"压力—状态—响应"得分的排序组合分类可以有效对不同城市表现差异进行甄别。最终结论:区域与城市间库存压力、状态与响应的差异性决定了因城施策,采取差异化政策导向与调控措施是构建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必然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悦  郭培利  
从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交互作用的视角建立住宅价格波动理论模型,利用1999~2010年35个大中城市的异质面板经验解析了三者关联。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和银行信贷对住宅价格波动均有影响,但效果不同,取决于二者博弈,即实质在于调整经济增长和控制银行信贷的力度配合。在房价中等的城市中经济增长放缓对价格下降影响更大,在房价较高和较低的城市中限制信贷效应更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敏  赵骏  
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水平测算指标体系,将综合得分引入改进后的索罗增长模型,重新测度创新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验证了内生的创新进步是国家或区域经济不断增长的源泉。并且首次利用创新得分预测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结果表明,35个大中城市的创新水平提升对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第一、二类城市的发展潜力远大于第三类城市,对于城市个体而言,创新水平提升后,重庆的GDP增加值最多,西宁的GDP增幅最大,该结论对城市的创新战略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汝虹  金李  方达  
关于房地产泡沫空间传染性的研究议题,已有经济学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有效地细致地展开探讨。以中国大中城市为例,基于GIS的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的空间传染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泡沫具有空间传染性,且在时间尺度上,传染能力具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传染能力表现为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空间趋势。(2) 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成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空间传染源; 2014年,传染源发生了明显转移,广州等城市成为了空间传染源。(3)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需要有层次地采取相关措施,以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引起的经济泡沫,以免阻碍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滔  淡亚涛  盛守双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商业地产逐渐成为房地产投资的热点领域。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因而不同区域对商业地产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结合商业地产市场发展情况,选定14个影响商业地产投资价值的因素指标,其中10个指标反映商业地产市场本底面,4个指标反映商业地产市场绩效面。然后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运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市场本底面和市场绩效面进行度量,得出各城市商业地产投资价值综合得分,并将其分为A类、B类、C类、D类4个城市类型,进而对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张黎娜  
本文以城市集聚力为标准,构建了最优土地财政规模模型,同时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优的土地财政规模,使得城市集聚力达到最大,这一最优规模与消费者工业品支出份额、住房边际成本增速、贸易成本、土地财政使用效率正相关,与工业品消费替代弹性负相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优勐  毛中根  朱雨可  
本文分析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认为城市消费集聚通过增加当地居民效用促进劳动力流入,且这种作用通过累积因果循环效应不断得以强化。基于2006—2015年城市经验数据,本文测度了35个大中城市消费集聚水平,并运用GMM模型、门槛模型对消费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具有显著门槛效应,即当消费集聚大于门槛值时,消费集聚才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要重视消费集聚功能的发挥,提高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以吸引充足劳动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勇  何德旭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在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中,正财富效应的城市多于负财富效应的城市,但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除上海外都表现为负财富效应,表明在高房价基础上,房价进一步上涨已制约了消费的正常增长。因此,应根据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特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完善房地产正财富效应形成机制,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