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2)
2023(7122)
2022(6102)
2021(5863)
2020(4999)
2019(11323)
2018(11206)
2017(21528)
2016(11484)
2015(12775)
2014(12319)
2013(11908)
2012(10570)
2011(9260)
2010(8644)
2009(7481)
2008(6887)
2007(5261)
2006(4073)
2005(3016)
作者
(30627)
(25969)
(25744)
(24326)
(16360)
(12577)
(11764)
(10305)
(9930)
(8889)
(8856)
(8677)
(7970)
(7958)
(7919)
(7834)
(7782)
(7719)
(7472)
(7264)
(6257)
(6240)
(6056)
(5883)
(5852)
(5780)
(5513)
(5494)
(5330)
(5240)
学科
(44126)
经济(44087)
管理(33750)
(30504)
(25324)
企业(25324)
方法(25254)
数学(23164)
数学方法(22850)
(11159)
(11049)
中国(9905)
业经(8768)
(7866)
地方(7750)
环境(7727)
(7684)
(7643)
财务(7609)
农业(7608)
财务管理(7593)
企业财务(7235)
技术(7175)
(7156)
贸易(7154)
(7002)
资源(6925)
理论(6264)
(6019)
(5876)
机构
学院(150499)
大学(149806)
管理(62953)
(60469)
经济(59453)
理学(56193)
理学院(55660)
管理学(54662)
管理学院(54381)
研究(45408)
中国(32203)
科学(30043)
(29336)
(27176)
(25340)
业大(25322)
中心(22542)
农业(21786)
财经(21771)
(21602)
研究所(20346)
(20162)
(19754)
经济学(19038)
(17794)
师范(17563)
经济学院(17495)
经济管理(17040)
北京(16806)
财经大学(16764)
基金
项目(118201)
科学(94033)
基金(88333)
研究(82360)
(78086)
国家(77507)
科学基金(67727)
社会(53452)
社会科(50879)
社会科学(50865)
基金项目(47538)
(46688)
自然(45921)
自然科(44807)
自然科学(44788)
自然科学基金(43962)
(39253)
教育(38124)
资助(35273)
编号(32142)
重点(26513)
(26417)
(25596)
(25240)
创新(24014)
科研(23726)
成果(23356)
国家社会(23082)
计划(22845)
教育部(22645)
期刊
(53264)
经济(53264)
研究(33597)
学报(27230)
科学(23399)
(23327)
中国(23311)
管理(21728)
大学(19887)
(19784)
学学(19005)
农业(16435)
技术(13981)
教育(10438)
财经(10243)
业经(9286)
资源(9165)
(9153)
(8775)
经济研究(8410)
(8390)
金融(8390)
(7670)
图书(7585)
问题(7556)
科技(7276)
业大(7190)
技术经济(7035)
理论(6919)
统计(6554)
共检索到192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燕萍  何培文  吕尊富  崔鹏  徐锡明  庞林江  陆国权  
为探究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甘薯种质抗褐变能力快速鉴定方法,以98份甘薯品种为材料,基于MATLAB R2018b,利用二值化分割图像背景,检测甘薯切片图像像素值,并利用RGB颜色通过聚类分析分类,应用欧氏距离计算不同类型的甘薯褐变面积,并计算褐变面积在整个甘薯切面的比重。结果表明:分割图像背景后,通过聚类分析将98份材料按薯肉色分为40个白色系品种,35个黄色系品种,23个桔红色系品种。利用不同品种褐变面积比重及方差分析筛选出的优质抗褐变甘薯品种有:白肉色系品种‘紫云薯’、‘川薯231’、‘川薯218’;黄肉色系品种‘龙薯21’、‘齐宁31号’、‘冀菜薯7号’;桔红肉色系品种‘金薯69’。因此,基于颜色空间和欧氏距离的图像分割方法可用于甘薯种质的抗褐变能力快速、准确地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阎文昭  王大一  
1989年至1992年采用薯块针刺接种培养方法,对473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了黑斑病抗性鉴定与筛选,结果未发现免疫抗性品种;抗病品种共19份,占4.0%;感病与高感病品种共367份,占77.6%;中间型耐病品种共87份,占18.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徐振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通过对甘薯软腐病菌侵染甘薯的发病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甘薯软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每个品种取3块中等大小的薯块,经严格消毒晾干后,切薯块中部薯片,每薯块切3个薯片,每薯片厚度约为8 mm,置于放有灭菌湿润滤纸保湿的灭菌培养皿中,接种1块6 mm的甘薯软腐病菌菌碟于薯片中央,将接种好的薯片置于26℃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期间加无菌水保湿1次。21 h后将鉴定材料取出,量取薯片发病直径,根据病斑直径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抗感评价。该方法的建立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该方法对44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鲁薯4号和广紫8号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为中抗;湛薯271、泰中1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志林  唐君  金平  刘恩良  曹清河  赵冬兰  张安  
为挖掘抗旱甘薯基因资源,为甘薯抗旱育种及种植区域的拓宽提供科技支撑。本试验以全国各育种单位近年来选育的27个甘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新疆,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采用抗旱指数法,对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抗旱指数及旱胁迫下鲜薯产量表现,筛选到抗旱指数高且产量高的种质材料6份(商薯9号、徐薯22、川薯20、湘薯15等),并且抗旱性好的品种随着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具有较高的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在本试验中,各品种抗旱指数与叶片Pro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与叶片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滑金锋  黄咏梅  李彦青  吴翠荣  李慧峰  陈天渊  
【目的】探索甘薯品种对小象甲抗性的鉴定方法,并对不同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为选育抗小象甲的甘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抗性指标,在单因素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网室和实验室试验,对泉薯17、榕薯819、福薯604、广薯214和普薯32号5个不同甘薯品种小象甲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检测不同甘薯品种对小象甲的抗性。【结果】明确了茎叶和薯块危害减退率相关抗性指标,制定了高感、感、抗、中抗、高抗5个抗性级别。甘薯品种的茎叶比薯块危害指数较轻,差异不显著。除泉薯17和广薯214外,其余品种之间危害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慧峰  陈天渊  黄咏梅  吴翠荣  李彦青  滑金锋  范继征  
对广西保存的476份国内外不同甘薯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7个形态性状在不同甘薯种质材料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0.14%,平均多样性指数达到了0.6012;来源于广西的甘薯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其平均多样性指数比整个群体平均值高88.24%;从国内三大薯区和国外甘薯种质资源群体划分来看,国外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应更好地保护和加以利用;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2.41%,它们代表了全部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可为甘薯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文彬  蔡南通  邱永祥  吴秋云  许泳清  
【目的】明确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甘薯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个ISSR引物在34份甘薯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2 18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 09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3.2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百分率为50.25%;聚类分析将34份甘薯种质材料划分为4大类。【结论】明确了具有代表性的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背景,为今后甘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波薇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对320份(次)甘薯品种(系)进行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EliselHalsted)抗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系)10份,抗病品种56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志林  张安  唐君  曹清河  赵冬兰  马代夫  李宗芸  
为建立一种适宜甘薯抗性材料快速初筛方法。以烟薯8号、商薯19等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光氧化胁迫抗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结果表明:在甲基紫精(MV)介导的光氧化胁迫下,烟薯8号、商薯19、徐薯28的细胞膜稳定较好,尤其烟薯8号其电解质泄漏率最低,仅为处理前的1.6倍;光氧化胁迫下,商薯19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其次为烟薯8号和徐薯28;综合表明:烟薯8号、商薯19、徐薯28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MV处理下,细胞膜稳定性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具有较高相关性(R~2=0.841)。因此,可以利用MV处理下细胞膜稳定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甘薯品种进行抗氧化能力的初步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志刚  唐静  王大一  谭文芳  吴洁  阎文昭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林  梁忠  黄世国  
依据植物图像中不同目标的区域特征,应用多水平集分割算法分割植物图像.该算法能够将植物的花朵、叶片以及背景有效地分割开.与基于聚类的多尺度Ncut算法的分割效果进行比较,多水平集方法在分割效果上优于多尺度Ncut算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娟  黄洁  许瑞丽  宋付平  甘学德  苏明  
根据对比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了28份优质食用型甘薯种质的产量、营养和食味。结果表明:①烟紫薯176、海南黑肉薯和徐薯23等为优异育种材料;②紫薯的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是黄薯和白薯的62.3%~73.2%,但其蛋白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黄薯和白薯;③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干物率、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食味与各产量性状、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桦楠  于涛  刘冠求  潘家荃  万博  刘振雷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明甘薯基因组中MAPK基因结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鉴定出了18个二倍体甘薯(Ipomoea trifida) MAPK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基因位置、基因结构、所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和蛋白质互作关系。结果表明:甘薯18个MAPK基因不均匀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所编码的氨基酸数量为365~629,均为亲水蛋白,并且大部分属于酸性蛋白和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仅有ItfMAPK7、ItfMAPK9和ItfMAPK15三个蛋白位于细胞质中,其余均位于细胞核内。系统进化分析将18个基因分成4个亚组,相同组内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外显子数量及motif数量,但亚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发现甘薯的MAPK基因家族成员与拟南芥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分析各个亚组所包含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发现不同的亚组之间ItfMAPK基因的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亚组之间却十分相似。蛋白质互作分析发现甘薯MAPK基因家族成员既存在组内的两两互作关系,也存在亚组之间的互作关系。ItfMAPKs在7个不同组织中和4种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为两类,大部分MAPK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和不同胁迫下的表达量很高,而ItfMAPK6、ItfMAPK10和ItfMAPK12这3个成员的表达量极低。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寻甘薯MAPK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选阳  张招娟  
以配合力高的高淀粉和高产的甘薯品种为亲本,聚合了高淀粉、高产等基因,育成高淀粉能源型甘薯新品种"金山208",鉴定该品种的生育特性.结果表明,"金山208"平均鲜薯产量达31891.5 kg.hm-2,出粉率22.3%,淀粉产量7422.0kg.hm-2,食味品质较好.鉴定其产量形成特性,表明"金山208"植株早生快发,在整个生育期中具有较合理的叶面积动态,各生育时期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库容接纳同化物质能力强,形成高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结果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金山57".经鉴定,"金山208"耐寒性好,抗旱性一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文芳  李明  李育明  何素兰  王大一  
甘薯种质材料"BB30-224"是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BB系列杂交种子中选育出的品系。经鉴定:"BB30-224"具有生产力强、干物质含量高、抗黑斑病、贮藏性好、嫁接诱导开花多、结实率高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具有干物质含量和黑斑病抗性遗传能力强、后代品系入选率高等特点。"BB30-224"是现有育种材料中表现较好,优点突出的优秀种质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