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4)
- 2023(11995)
- 2022(9836)
- 2021(9217)
- 2020(7622)
- 2019(17635)
- 2018(17117)
- 2017(32893)
- 2016(17063)
- 2015(19363)
- 2014(19041)
- 2013(18508)
- 2012(16742)
- 2011(14859)
- 2010(14896)
- 2009(13645)
- 2008(12300)
- 2007(10568)
- 2006(9018)
- 2005(7566)
- 学科
- 济(68943)
- 经济(68884)
- 管理(50732)
- 业(46966)
- 企(38912)
- 企业(38912)
- 方法(33694)
- 数学(30227)
- 数学方法(29805)
- 融(26970)
- 金融(26969)
- 中国(25745)
- 银(23956)
- 银行(23952)
- 行(23176)
- 财(19998)
- 农(18135)
- 地方(16245)
- 业经(15122)
- 制(14757)
- 务(13355)
- 财务(13297)
- 财务管理(13268)
- 贸(13106)
- 贸易(13095)
- 易(12813)
- 企业财务(12692)
- 农业(12605)
- 理论(12172)
- 环境(11287)
- 机构
- 大学(226706)
- 学院(226543)
- 济(97588)
- 经济(95563)
- 管理(92120)
- 理学(79430)
- 理学院(78695)
- 管理学(77306)
- 管理学院(76872)
- 研究(71831)
- 中国(61714)
- 京(46174)
- 财(45488)
- 科学(40137)
- 中心(37818)
- 财经(36758)
- 经(33629)
- 所(32898)
- 江(31968)
- 经济学(30954)
- 农(30872)
- 业大(29991)
- 研究所(29814)
- 北京(28550)
- 范(28318)
- 经济学院(28190)
- 师范(28036)
- 财经大学(27864)
- 院(26714)
- 州(26634)
- 基金
- 项目(159288)
- 科学(126684)
- 研究(119677)
- 基金(116989)
- 家(100476)
- 国家(99674)
- 科学基金(87400)
- 社会(77274)
- 社会科(73528)
- 社会科学(73509)
- 基金项目(61409)
- 省(61172)
- 教育(55390)
- 自然(55338)
- 自然科(53984)
- 自然科学(53972)
- 自然科学基金(52972)
- 划(51458)
- 编号(48598)
- 资助(48114)
- 成果(38307)
- 部(35917)
- 重点(35905)
- 发(34749)
- 创(33990)
- 课题(33016)
- 国家社会(32915)
- 创新(31827)
- 教育部(31550)
- 人文(30861)
共检索到338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绪红 罗仲星
金融行业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发展状况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用历史数据趋势分析和与香港、纽约等主要标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横向比较的方法,构建了上海金融人力资源需求总量的预测模型。在评估上海金融人力资源现状和与香港、纽约的金融人力资源总量和人均贡献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预测了上海至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人力资源总量的需求,计算和分析了金融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缺口。对未来十几年上海金融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浩余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度 回归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市经济 金融机构 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杰 王传辉
一、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股浪潮绵延至今,其间虽有波折,但至今仍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之大趋势。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于1973年提出后迅速成为指导各国金融改革的主导理论,麦金农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较大数量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常与较高水平的储蓄、投资和生产相联系,即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因素,即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的各种措施,使金融制度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此,无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国峰 邓婕 栾稀
本文基于十九大2020-2050年两步走发展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自信的态度、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设计后2020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远景目标。提出上海应以人民币定价中心、支付清算中心、全球金融产品交易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丝路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中心六大中心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指出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金融开放,强调本币优先,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减少意外冲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冠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上海市 国际金融中心 目标定位 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仕能
过去十年,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内金融中心。并且上海市政府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目标。但是到底上海将最终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笔者在上海与香港分工协作前提之下,就谁应建设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提出一些不同意见。笔者认为:从整个中国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上海应该建设为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并做出了相应的论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基于比较金融史的分析视角,以英国伦敦作为主要参照对象,归纳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特征,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金融要素的SWOT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 SWOT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