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3)
- 2023(13374)
- 2022(11096)
- 2021(10801)
- 2020(8922)
- 2019(20653)
- 2018(20114)
- 2017(38223)
- 2016(20255)
- 2015(23036)
- 2014(22517)
- 2013(21811)
- 2012(20053)
- 2011(17857)
- 2010(17370)
- 2009(15829)
- 2008(14987)
- 2007(12699)
- 2006(10647)
- 2005(9468)
- 学科
- 济(79971)
- 经济(79872)
- 管理(55079)
- 业(51671)
- 企(41780)
- 企业(41780)
- 方法(38699)
- 数学(34670)
- 数学方法(34265)
- 中国(24967)
- 财(22339)
- 农(20860)
- 贸(18604)
- 贸易(18596)
- 易(18289)
- 制(18192)
- 融(16389)
- 金融(16382)
- 业经(15961)
- 银(15955)
- 银行(15931)
- 行(15362)
- 学(14089)
- 体(13984)
- 农业(13617)
- 务(13600)
- 财务(13549)
- 财务管理(13514)
- 企业财务(12884)
- 理论(12671)
- 机构
- 大学(277328)
- 学院(274416)
- 济(121518)
- 经济(119442)
- 管理(106342)
- 研究(94860)
- 理学(92037)
- 理学院(91102)
- 管理学(89630)
- 管理学院(89108)
- 中国(75392)
- 京(57839)
- 财(55180)
- 科学(53383)
- 所(45463)
- 财经(44505)
- 中心(44159)
- 研究所(41598)
- 农(41597)
- 经(41094)
- 经济学(39188)
- 业大(38203)
- 江(37512)
- 北京(36308)
- 经济学院(35444)
- 院(35032)
- 范(34178)
- 财经大学(33816)
- 师范(33788)
- 农业(32752)
- 基金
- 项目(191062)
- 科学(151940)
- 基金(142322)
- 研究(140967)
- 家(124520)
- 国家(123558)
- 科学基金(106344)
- 社会(92288)
- 社会科(87660)
- 社会科学(87644)
- 基金项目(74239)
- 省(70550)
- 自然(67149)
- 自然科(65691)
- 自然科学(65668)
- 教育(65646)
- 自然科学基金(64518)
- 划(61032)
- 资助(58753)
- 编号(54995)
- 成果(44521)
- 部(44434)
- 重点(42958)
- 发(40395)
- 国家社会(40199)
- 创(40106)
- 教育部(38828)
- 课题(38096)
- 创新(37573)
- 大学(37018)
- 期刊
- 济(123374)
- 经济(123374)
- 研究(81382)
- 中国(52661)
- 财(42504)
- 学报(41377)
- 管理(39878)
- 科学(38809)
- 农(37339)
- 大学(33062)
- 学学(31247)
- 教育(28434)
- 融(28352)
- 金融(28352)
- 农业(26075)
- 技术(24682)
- 财经(22423)
- 经济研究(21727)
- 经(19384)
- 业经(18037)
- 贸(17456)
- 国际(17084)
- 问题(16791)
- 世界(15246)
- 业(14681)
- 统计(13030)
- 版(12583)
- 技术经济(12380)
- 理论(12121)
- 科技(11740)
共检索到403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蓓文
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单线控制模式、双线控制模式和多线控制模式。由于跨境资本流动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核心传导机制和外围传导机制冲击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因此,中国应借鉴巴西、韩国等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方式,在现有高频债务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包括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对外债务、外汇交易等四个子系统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形成以多线控制模式为主,单线控制模式和双线控制模式为辅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全面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
资本流动 监测预警 中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王有鑫
在我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人民币跨境流动增加、汇率波动频繁的背景下,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数对于预防突发性、恐慌性的资本外流以及汇率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面性、科学性和重要性原则,本文选取宏观经济运行、外部金融状况、外债风险和金融市场等四大类19个指标作为监测预警体系的备选指标,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出跨境资本流动的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构建预警指数;同时利用历史数据和因果关系检验法进行验证,发现预警指数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未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将更加频繁,受利率、汇率、避险情绪等国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监测预警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伟 乔兆颖 柳光程
分四步构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一是测算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并将短期资本流动比例作为基准变量;二是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选取同步指标,并以灰色关联度为权重合成危机系数;三是确定先行指标,并用主成分法合成预警指数;四是确定危机指数和预警指数的信号区间并实证检验。最后,分析上述体系创新点及不足,提出体系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跨境资金流动 监测 预警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玚 李佳耘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双向波动愈加频繁。笔者基于2008—2017年我国跨境资本月度波动情况,识别风险点,挖掘出表征流动危机的四大类23个备选指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数。结果显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指标在预警指数中占比最大,预警能力较强,表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与国内经济运行高度吻合。进一步对预警指数进行有效性检验,其中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内预警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利用2017年实际跨境资本流动数据与预警指数的GARCH模型外推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跨境资本流动预测值与实际走势基本相符,说明预警指数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具有较好的预警效力。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在宏观层面应当建立逆周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机制,使用适当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减少跨境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特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豪 温小敏
本文以宁波市2001~2009年涉外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实证检验表明:国内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对跨境资金流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先导作用;本文设计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揭示跨境资金流动变化的规律并发挥较好的预警作用。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格兰杰因果检验 先行指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升高
本文在对影响跨境资金流出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监测实践,构建出一套跨境资金流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信号分析(KLR)模型对这套指标体系的预警能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与宏观经济监测指标相比,微观主体行为监测指标的预警能力更强,预警能力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微观主体行为指标(进口付汇率、服务贸易跨境支出增长率、金融账户资产负债差额)。第二,与宏观经济监测指标相比,微观主体行为监测指标的先行期较长,能够较早地预警跨境资金流出风险,可用于跨境资金流出风险的早期监测。而宏观经济监测指标则更适合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升高
本文在对影响跨境资金流出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监测实践,构建出一套跨境资金流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信号分析(KLR)模型对这套指标体系的预警能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与宏观经济监测指标相比,微观主体行为监测指标的预警能力更强,预警能力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微观主体行为指标(进口付汇率、服务贸易跨境支出增长率、金融账户资产负债差额)。第二,与宏观经济监测指标相比,微观主体行为监测指标的先行期较长,能够较早地预警跨境资金流出风险,可用于跨境资金流出风险的早期监测。而宏观经济监测指标则更适合于跨境资金流出风险的近期监测。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加强跨境资金流出风险预警,应当以微观主体行为指标作为主要监测指标,强化微观主体行为监测,同时与宏观经济监测指标搭配使用。为此,建议充分运用外汇监测大数据资源,对涉外经济微观主体行为变化进行精准分析,同时要加强外汇管理部门与微观主体的沟通,及时掌握预期变化对微观主体行为的影响,以此提高对跨境资金流出风险的预警水平,并且为强化外汇领域的主体行为监管打好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主要经济体吸取教训,普遍加强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仍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要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加强金融稳定相关立法,加快建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监测预警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星 田龙鹏 向婧
本文将美元周期纳入中国金融周期测算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和评价,并运用TVP-VAR模型分析金融周期不同阶段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影响的时变性,同时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模型。研究表明:(1)2005年1月至2019年4月中国金融发展呈现三个周期;(2)金融周期与跨境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具有一致性,金融周期上行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入,而金融周期下行则可能引发跨境资本流出;(3)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呈现倒"U"特征,伴随金融周期指数的不断提升,跨境资本净流动先上升后下降,且三次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4)纳入金融周期后的监测预警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顺周期金融风险,需建立逆周期管理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卫东
由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跌宕起伏,跨境资金流动日益频繁,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也成为目前外汇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资金流入(流出)预警指数,拟合了跨境资金流动基准指标的波动走势。结果表明,进出口、汇率预期、利差、国内货币信贷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等是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新模型、将境外融资纳入货币信贷政策制定的考虑范畴、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监测等建议。
关键词:
外汇管理 跨境资金流动 预警指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苏彩玲
本文以宏观经济和涉外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预警指标体系。实证检验表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预警的基准指标为跨境收入和跨境支出;结汇、售汇、外国来华投资、我国对境外投资增长率、利率、汇率、CPI等指标对跨境资金流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先导作用,说明宏观经济的调整以及涉外经济的变化是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引导器。
关键词:
跨境收入 跨境支出 先行指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志远 刘丹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跨境电商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监管却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交易的统计监测体系来保障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值得深入探讨。相较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充斥着大量的中小型卖家,具有少量多次购买的特征,导致跨境电商贸易产生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对监管部门建设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对跨境电商监测数据的基本要求,从跨境电商参与主体出发,分析了各个参与主体向监管部门提供数据的可行性与便利性,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的关键切入点是物流企业,并就如何构建准确、可靠的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跨境电商 统计监测 海关 物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春英
近年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持续攀升,波动性也进一步加大,相关的监测分析也在逐步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外汇管理部门积极践行的"五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同时,在转变中逐步加强的事后管理和主体管理也需要以监测分析为基础。目前来看,经过多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少秀 朱美峰 刘慧洁 宋迎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必要准确识别碳排放风险因子。论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各省份相关数据,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角度构建了碳排放分项预警和综合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碳排放综合及分项预警指标值。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预警指数整体上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即整体上我国碳排放风险正在逐步减小,但不同区域之间的碳排放风险存在差异。其中,能源消费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最小且随时间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产业结构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加快技术升级、扩大造林面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低碳零碳能源消费比例等降低碳排放风险的途径。
关键词:
碳排放 指标体系 监测预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少秀 朱美峰 刘慧洁 宋迎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必要准确识别碳排放风险因子。论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各省份相关数据,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角度构建了碳排放分项预警和综合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碳排放综合及分项预警指标值。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预警指数整体上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即整体上我国碳排放风险正在逐步减小,但不同区域之间的碳排放风险存在差异。其中,能源消费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最小且随时间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产业结构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加快技术升级、扩大造林面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低碳零碳能源消费比例等降低碳排放风险的途径。
关键词:
碳排放 指标体系 监测预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