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13)
- 2023(17774)
- 2022(15391)
- 2021(14376)
- 2020(12090)
- 2019(27329)
- 2018(27196)
- 2017(51652)
- 2016(27860)
- 2015(31101)
- 2014(30228)
- 2013(29331)
- 2012(26596)
- 2011(23619)
- 2010(23525)
- 2009(21465)
- 2008(20145)
- 2007(17425)
- 2006(14920)
- 2005(12610)
- 学科
- 济(104288)
- 经济(104183)
- 管理(83775)
- 业(79815)
- 企(68392)
- 企业(68392)
- 方法(50064)
- 数学(42651)
- 数学方法(42050)
- 农(27821)
- 中国(27602)
- 财(27109)
- 业经(24905)
- 技术(23845)
- 学(22301)
- 贸(20705)
- 贸易(20690)
- 地方(20494)
- 易(20144)
- 理论(19845)
- 环境(19378)
- 农业(18770)
- 制(18143)
- 和(17700)
- 务(17469)
- 财务(17390)
- 财务管理(17359)
- 划(16910)
- 企业财务(16410)
- 银(15993)
- 机构
- 学院(377398)
- 大学(376553)
- 管理(152552)
- 济(148087)
- 经济(144932)
- 理学(133061)
- 理学院(131673)
- 管理学(129250)
- 管理学院(128571)
- 研究(120851)
- 中国(89170)
- 京(78705)
- 科学(75455)
- 财(66099)
- 所(58569)
- 农(57818)
- 业大(56666)
- 中心(55656)
- 研究所(53720)
- 江(53718)
- 财经(53673)
- 范(49379)
- 经(49014)
- 师范(48904)
- 北京(48840)
- 农业(45244)
- 院(44965)
- 经济学(44153)
- 州(43878)
- 技术(42064)
- 基金
- 项目(267357)
- 科学(211016)
- 研究(196519)
- 基金(193405)
- 家(168361)
- 国家(166977)
- 科学基金(144753)
- 社会(123474)
- 社会科(117073)
- 社会科学(117042)
- 省(105793)
- 基金项目(102797)
- 自然(94533)
- 自然科(92392)
- 自然科学(92371)
- 教育(91350)
- 自然科学基金(90688)
- 划(88407)
- 编号(80482)
- 资助(78756)
- 成果(63410)
- 重点(59732)
- 创(58936)
- 部(58289)
- 发(56863)
- 课题(55044)
- 创新(54444)
- 科研(51125)
- 国家社会(50649)
- 教育部(50354)
- 期刊
- 济(154956)
- 经济(154956)
- 研究(105314)
- 中国(70535)
- 学报(58290)
- 管理(56502)
- 科学(54253)
- 农(51307)
- 财(50183)
- 教育(45915)
- 大学(44816)
- 学学(42168)
- 技术(36412)
- 农业(36368)
- 融(28795)
- 金融(28795)
- 业经(26676)
- 经济研究(25173)
- 财经(24967)
- 经(21427)
- 科技(20398)
- 问题(19847)
- 业(19819)
- 图书(19736)
- 技术经济(19059)
- 版(17329)
- 理论(17279)
- 商业(16806)
- 现代(16425)
- 贸(16136)
共检索到537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成军,王沛民,管晓永,孟现志,王雁,焦利芳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卓越进展。但总体来说,我国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技术创新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远未发挥出来。本文在充分注意到已有相关实践和学术成果后,给出了基于国际竞争力提升环境下的我国技术创新的一系列相应建设性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永务 林伟明 许澎捷 余建辉
在分析指出技术创新是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相关数据对中国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模式不合理、新产品对销售收入贡献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应通过建立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国际竞争力 人造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保永文 马颖
引入包含国内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函数,分析技术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制,并利用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对异质创新成果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产业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以专利申请量度量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大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显著提升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显著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成本费用下降带来的成本竞争机制无显著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义志
目前我国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困难重重,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塑造我国现代民族品牌,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国的一些成功企业,论述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创造和保持我国的名牌产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际竞争力 名牌产品 垄断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义志 贺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龚艳萍 屈宁华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在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考察的做法,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考虑。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技术创新产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最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元
本文立足于技术创新这一角度,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等原则建立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 国际竞争力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晓 张少杰
颠覆性创新是弱势竞争者基于低端市场,通过创新对主流市场在位者地位的颠覆与革命,是快速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超越的有效途径。颠覆性创新具有起点低、错位竞争、易于接受及平民化等特点,不仅可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产生利益再分配及获得超额利益,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选择产业突破口及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张明志
文章基于环境规制视角,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内生关系,并利用分行业数据进一步检验不同污染密集度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何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波特假说"得到验证。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重度污染行业的多数变量对技术创新表现负向影响、缺乏内在创新动力,中度污染行业则明显存在资本过度深化问题。由于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表现差异化的影响,整体、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呈现U型特征,而重度污染行业则表现为倒U型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兰亭 杨蓉
以2015—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60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探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三者间关系。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提升作用不显著,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合理配置研发资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忠元 薛晨
当今世界迈入了创新密集和标准主导竞争的时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的协同耦合成为决定一国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基于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耦合关系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机理分析及中国家电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耦合度计算,以BP神经网络为分析方法,构造技术创新、标准化及其协同耦合度与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间关系模拟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间的协同耦合度对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充分表明二者间的协同耦合水平是影响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楠
本文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创新的现状,在对技术轨道理论和演进机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形成技术轨道的技术可能性,市场机会和制度上的障碍。认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目标是形成自己的技术轨道,并通过不断的自主改进性创新来加强其主导地位,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系列的相关措施给予保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安 李士梅 尹逊之
数字经济背景下,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与数字化转型有效协同,是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中国16类制造业投入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化投入显著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即在自主创新领域表现出“数字化创新悖论”;同时,数字化投入也抑制了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数字化投入以及电信数字化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IT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投入反而会强化模仿创新的消极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增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契合度,快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仁发 汪青青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投入及其基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存在行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也存在行业差异性;基于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异质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入服务化、金融业保险投入服务化、科学技术投入服务化均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