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4)
2023(18657)
2022(15395)
2021(14440)
2020(11732)
2019(26560)
2018(26019)
2017(48801)
2016(25956)
2015(29289)
2014(29002)
2013(28398)
2012(26493)
2011(23911)
2010(23866)
2009(21802)
2008(21087)
2007(18318)
2006(16324)
2005(15011)
作者
(71377)
(59391)
(59138)
(56389)
(38092)
(28431)
(27050)
(23022)
(22778)
(21142)
(20371)
(20118)
(18910)
(18721)
(18369)
(18249)
(17581)
(17113)
(17071)
(17057)
(14978)
(14291)
(14209)
(13837)
(13482)
(13315)
(12985)
(12966)
(11888)
(11700)
学科
(124290)
经济(124163)
管理(69454)
(65085)
(51117)
企业(51117)
方法(45806)
数学(39687)
数学方法(39212)
中国(36521)
(31569)
地方(29826)
业经(26948)
(25784)
(24098)
贸易(24081)
(23374)
(21642)
农业(21347)
(21243)
(20144)
金融(20141)
(19735)
银行(19717)
(19067)
环境(18118)
理论(17557)
地方经济(17130)
(16913)
(16843)
机构
学院(365995)
大学(363866)
(163549)
经济(160471)
管理(136709)
研究(129786)
理学(116265)
理学院(114961)
管理学(113181)
管理学院(112476)
中国(101120)
(77419)
(73761)
科学(73025)
(63603)
中心(59200)
财经(58004)
研究所(57064)
(54751)
(52816)
(52478)
经济学(51732)
(50108)
北京(49747)
师范(49656)
(47222)
业大(46995)
经济学院(46360)
(44011)
财经大学(42932)
基金
项目(237278)
科学(188388)
研究(181110)
基金(171923)
(147990)
国家(146716)
科学基金(126442)
社会(117708)
社会科(111659)
社会科学(111640)
(91184)
基金项目(89545)
教育(83725)
(76706)
自然(76703)
自然科(74937)
自然科学(74921)
编号(73767)
自然科学基金(73568)
资助(69845)
成果(60264)
(56114)
重点(53748)
(53516)
课题(51764)
(49777)
国家社会(49762)
教育部(46897)
创新(46543)
发展(45916)
期刊
(189216)
经济(189216)
研究(117114)
中国(76762)
(56085)
管理(53096)
(49024)
学报(48387)
科学(47992)
教育(44762)
大学(38720)
(38569)
金融(38569)
学学(36025)
技术(34572)
农业(33952)
经济研究(31400)
业经(29857)
财经(28971)
(25203)
问题(24607)
(22608)
国际(21504)
世界(19944)
技术经济(18637)
(18367)
统计(17179)
图书(16922)
商业(16571)
现代(16342)
共检索到570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处于重大历史关口,面临世界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大变局;同时中国经济步入改革深水区,未来要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陷阱”也面临诸多挑战。多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和判断出现较大争论,有乐观论、悲观论,也有中间论,集中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特别是在全球化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如何系统化推进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关键命题。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既有现实挑战,也有很多机遇,与其他经济体转型遇到的问题具有相似性,但同时又存在特殊性。对此,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全面认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所处的周期和发展阶段,结合中国国情、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条件,基于国际比较深刻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发展韧劲,以及未来增长空间,客观理性看待经济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与挑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同时更要坚定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国内大循环拓展内生性增长动能,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释放更大的经济发展潜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深厚的物质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文秀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迄今经历了从急转直下到低速徘徊的两个阶段。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的措施,这些已经开始见效,并将继续取得成效。预期中国和美国经济可能大体上同时恢复,中国经济是更高水平上的恢复。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是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将进一步上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勇  李思儒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随着全球数字强监管持续推进,数字双循环体系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强化国际经济合作,新基建全面布局拓展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但由于全球数字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数字服务规则尚未统一,中国应持续加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数字服务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晏婕  王酉哲  
国际贸易正从“价值链贸易”向“数字促进贸易”转型。本文基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研究视角,从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现状与中国逻辑出发,分析并探索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现实挑战与破局,并提出推进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哲青  
抓住国际机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紧迫任务。中国经济在世纪之交面临着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亚洲经济强劲复苏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同时 ,潜在的政治压力和现实挑战有增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风险 ;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 ,把握机遇 ,正视挑战 ,趋利避害 ,乘势而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东萍  
一、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盛行,但从长期看,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还将占据主导地位本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总体来看全面的经济复苏尚待时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冲击。金融危机既表明美国等国家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海闻  
关于对外开放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发展经济学里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包括资金、市场、技术、就业等方面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我主要想谈一下过去三十年对外开放对我们这样一个转型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开放给我们的发展带来的特殊挑战。我要特别强调中国的特殊情况,探讨发展经济学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我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将在2012年探底回升,CPI涨幅将回落到3%左右。2013年以后经济增速及物价涨幅走势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美欧日进口适度增长的情况下,2013年一季度以后我国经济增速将可能较快增长,CPI涨幅也将回升到4%以上。人民币持续升值会有效降低CPI和PPI涨幅,但也会导致投资、消费和出口及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是防止经济增速深度下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震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奇迹,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时期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艰辛历程与特有经验,可以发现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如下发展路径:坚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全面引领经济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系统谋划经济发展,坚持创新宏观经济治理方略有效调控经济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支持经济发展,坚持推进区域协调平稳经济发展,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未来全面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上发展路径必然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孟立慧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二者互为推手且导向一致。目前,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在要素、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梗阻,突出表现为城乡人口流动矛盾凸显、城乡生态环境尚不协调、城乡金融体系建设不相匹配、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失衡。为此,本文在研判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中心”推进城乡联动“、以环境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蝶变“、以金融为抓手”助力城乡融合“、以服务均等化为载体”赋能城乡共生发展的实践创新策略,全面加速城乡协同发展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