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0)
2023(18512)
2022(15625)
2021(14244)
2020(12034)
2019(27273)
2018(27145)
2017(52113)
2016(28514)
2015(32272)
2014(32434)
2013(31431)
2012(28834)
2011(25927)
2010(25974)
2009(23717)
2008(22710)
2007(19898)
2006(17553)
2005(15436)
作者
(82527)
(68953)
(68412)
(65283)
(43968)
(32954)
(31101)
(27204)
(26200)
(24305)
(23348)
(23341)
(22078)
(21890)
(21359)
(21200)
(20496)
(20211)
(19753)
(19642)
(17267)
(16981)
(16749)
(15879)
(15551)
(15243)
(15166)
(14964)
(13907)
(13613)
学科
(126945)
经济(126801)
管理(79599)
(73315)
(60298)
企业(60298)
方法(52245)
数学(45006)
数学方法(44413)
中国(32043)
(31348)
(28788)
(28252)
地方(27544)
业经(27178)
(21771)
农业(21015)
理论(20378)
(20050)
贸易(20040)
(19381)
(18697)
(18538)
金融(18530)
环境(18012)
(17837)
银行(17782)
(17002)
(17001)
财务(16914)
机构
大学(405268)
学院(403114)
(165459)
经济(161962)
管理(155430)
研究(139849)
理学(134322)
理学院(132799)
管理学(130265)
管理学院(129550)
中国(102702)
科学(86864)
(86112)
(74276)
(70471)
(66620)
研究所(64530)
中心(62637)
业大(60853)
财经(59629)
(59200)
(54199)
(54125)
北京(54041)
师范(53520)
农业(52158)
(51287)
经济学(50533)
(47497)
经济学院(45241)
基金
项目(277299)
科学(217621)
研究(201217)
基金(200592)
(175924)
国家(174510)
科学基金(149200)
社会(126542)
社会科(119821)
社会科学(119789)
(108124)
基金项目(106035)
自然(97193)
自然科(94909)
自然科学(94884)
自然科学基金(93127)
教育(92748)
(91432)
资助(82542)
编号(81734)
成果(66231)
重点(62589)
(60641)
(59572)
(56879)
课题(56794)
创新(53170)
科研(53098)
国家社会(52225)
教育部(51887)
期刊
(183642)
经济(183642)
研究(120459)
中国(75245)
学报(66472)
科学(60166)
(60165)
管理(57907)
(55869)
大学(50421)
学学(47538)
教育(45568)
农业(41335)
技术(36549)
(33236)
金融(33236)
经济研究(30008)
财经(29310)
业经(28696)
(25176)
问题(24040)
(21140)
图书(20043)
技术经济(19884)
(18900)
科技(18789)
理论(18334)
统计(18240)
(17955)
现代(17764)
共检索到594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李双金  张晓娣  詹宇波  张申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本刊编辑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俏俏  伍乔文  
本文从创新、产业、市场、制度、城乡、生态和开放七个维度科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测度2010-2019年间中国省域层面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处于稳步提升阶段,创新、市场、城乡、生态和开放五个维度呈上升趋势;五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充当着“领跑者”的角色,属于高水平区间的省份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具体有北京、江苏、广东三个省市,西北地区虽处于发展末位,但具备发展潜力,应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空间分布上呈非均衡性和动态演进趋势,整体呈现“东-中-西”递减的阶梯发展格局。本文对于提高各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梁婧姝  
为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可从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机制几个方面设定指标,构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方法测算2020指标体系的区域排名,为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洪银兴  
十九大提出了要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我认为十九大提出的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中间隐含着新时代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创新。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准备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2020年,习近平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十四五"时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和重点,以及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重点是理论、量化评价、实践路径和构建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威  周士跃  
文章主要从时代背景、内涵特征、基本要素、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五个方面解读、梳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包括中国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内涵特征主要包括系统论和状态论,系统论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状态论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一种客观经济状态或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主要从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世界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实现跨越性发展,更好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困难和新挑战,是统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主要是从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为依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系统论"角度进行论述。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不足主要体现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解释;研究成果理论性阐述较多,缺乏量化分析;没有同世界其他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验做法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季雷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统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一系列制约因素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生产力是解决多重矛盾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理论自觉和非凡理论魄力,提出并阐述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命题,
关键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文传浩  李春艳  
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前提,这一经济体系的构建分为徘徊萌芽、探索准备、持续发展、全面推动、深度发力五个阶段。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与绿色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体系、循环经济体系以及传统生态经济体系等有区别,是以全民共享的良好生态环境福祉为发展目标,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运行载体,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制度保障。这一经济体系具有五大特征,即创新、融合的全产业,绿色、文明的全空间,协同、竞争的全领域,开放、互惠的全过程,共享、关联的全要素;该经济体系包括三类运行关系,即经济与生态相互依存,物质、能量、信息、价值要素内在循环,以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互促进。未来,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研究应着手建立规范的学术话语体系,致力于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现代金融不仅是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金融"。现代化经济包含着广泛的涵义,与追赶型、粗放式发展的经济体系不同,强调的是具有更高效益的经济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威  杨弘业  李明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紧扣新时代矛盾变化、营造经济新动能成长环境、适应国际新形势竞争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通过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总结20世纪中后期美日德三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导本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包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夯实经济体系产业基础、转换经济体系内生增长动力、提高经济体系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经济体系人才支撑在内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之兵  
经济体系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质量的系统性概念,而区域则是经济体系的载体。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视角,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运行规律要求与区域的主观能动性、效率要求与产业的空间要素性以及空间叠加性、持续升级要求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级差性等三个层面来讨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难点。进一步地采取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完全的空间一体化、深化产业本质与规律研究、赋予先发地区自主发展权为前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