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73)
2023(19369)
2022(16497)
2021(15444)
2020(13035)
2019(29942)
2018(29467)
2017(56625)
2016(30519)
2015(34471)
2014(34069)
2013(33780)
2012(30938)
2011(27802)
2010(27660)
2009(25954)
2008(25549)
2007(22461)
2006(19818)
2005(17861)
作者
(86592)
(72214)
(71624)
(68124)
(45974)
(34249)
(32593)
(28165)
(27418)
(25652)
(24523)
(24459)
(22972)
(22729)
(22171)
(21985)
(21515)
(21133)
(20638)
(20620)
(17909)
(17566)
(17343)
(16552)
(16024)
(16005)
(15962)
(15819)
(14424)
(14171)
学科
(127600)
经济(127421)
(105162)
管理(101293)
(92390)
企业(92390)
方法(58313)
数学(47860)
数学方法(47268)
(39172)
(37506)
业经(34915)
中国(33768)
(27967)
(26349)
财务(26272)
财务管理(26228)
农业(25534)
(25099)
贸易(25087)
企业财务(24855)
(24481)
(23280)
(22473)
技术(22291)
理论(22287)
地方(21952)
(20346)
银行(20302)
(20137)
机构
大学(438531)
学院(437717)
(184096)
经济(180503)
管理(175834)
理学(151718)
理学院(150132)
管理学(147775)
管理学院(146959)
研究(145170)
中国(113023)
(93170)
(86640)
科学(86073)
(71612)
(69445)
财经(68918)
中心(65593)
研究所(64779)
(63438)
(62848)
业大(62654)
北京(58908)
经济学(55918)
(54551)
农业(54343)
师范(54058)
(52692)
财经大学(51283)
(50770)
基金
项目(293093)
科学(232625)
研究(216390)
基金(215665)
(186674)
国家(185129)
科学基金(160681)
社会(138754)
社会科(131625)
社会科学(131592)
基金项目(113653)
(111825)
自然(103494)
自然科(101141)
自然科学(101117)
自然科学基金(99330)
教育(98765)
(93922)
资助(88930)
编号(87095)
成果(70502)
(65891)
重点(64947)
(62104)
(61770)
课题(59358)
国家社会(57790)
创新(57583)
教育部(57090)
(56308)
期刊
(203152)
经济(203152)
研究(131723)
中国(81814)
(69056)
管理(68258)
学报(64138)
(63917)
科学(61316)
大学(50314)
学学(47459)
农业(44295)
教育(43623)
(39932)
金融(39932)
技术(38838)
财经(34239)
业经(33150)
经济研究(32202)
(29402)
问题(26576)
(25115)
(22651)
技术经济(22467)
世界(20867)
国际(20794)
现代(20482)
理论(20208)
科技(19960)
(19849)
共检索到649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秀玲   何淑峰   胡尔康  
制造业中间品具有稳链和固链的强大作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流砥柱。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中间品投入和使用涉外循环分解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中间品供需两侧的涉外循环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环规模和增速领先于美、日、德,但占比小于美、日、德;技术越高,中间品涉外循环越多,中高技术制造业对国外中间品供给市场的依赖性更强;需求端中国制造业以最终品环节涉外为主,美、日、德以中间品环节涉外为主;中国总体及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对涉外生产网络的依赖性低于美、日、德,对国外最终需求市场的依赖性高于美国而低于日、德。本文拓展了双循环分解模型,为探究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环演变规律、拓展制造业中间品贸易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巴殿君   刘力源  
自2010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世界科技变革正在不断加速,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局部冲突愈演愈烈等问题,使得世界进入了一个快速运动和革命的新时期。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风险期和挑战期,面对个别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围剿逐步升级,我国依然要坚定对外开放的态度,完善外循环服务内循环的经济发展理念,借力RECP建立供应链外循环平衡发展新模式,抓住机遇加强对制造业供应链的风险预测,利用数字经济消除制造业供应链外循环阻点,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一步优化发展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海涛  任若恩  
本研究以中德制造业的双边国际比较为基础,测定了1991-2000年的劳动生产率和1995年的单位劳动成本,并集中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对纺织业、服装业和皮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行业进行了具体分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吕云龙  高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新常态"下中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了可用于分析中间品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采用2000—2009年WIOD数据库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中间品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间品市场分割会显著降低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在控制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考虑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及测算误差后,实证结论依然稳健。其次,中间品市场分割对产出波动性较大行业和位于价值链分工下游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具有更明显的负向影响。最后,行业上游垄断时会进一步加剧中间品市场分割对出口比较优势的负向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吕云龙  高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新常态"下中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了可用于分析中间品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采用2000—2009年WIOD数据库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中间品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间品市场分割会显著降低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在控制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考虑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及测算误差后,实证结论依然稳健。其次,中间品市场分割对产出波动性较大行业和位于价值链分工下游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具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震杰  朱晓冬  
本文利用工业统计数据库(INDSTAT)和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CASI)数据库,在4位数制造业层面比较了中国和79个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对中外劳动份额的直接比较发现,用CASI生产法增加值计算的中国劳动份额远高于INDSTAT的世界平均水平,用CASI收入法增加值计算的中国劳动份额在1998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2007年降至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此外,在跨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回归分析中,我们控制了不同经济间的收入水平差距、4位数行业差别及其他随时间变化的共同因素,发现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并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帅邦  
根据已有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原理,借助数学思想构建了一种新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B系数法,并运用B系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产业集聚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整体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制造业集聚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集聚程度高的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出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分两种情况,依赖资源的产业在资源禀赋高的中西部地区集聚度高,其他产业主要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B系数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懂的特点。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冬冬  刘景卿  
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分销成本纳入到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理论上阐释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企业成本加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以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通过倍差估计法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高效率企业、内资企业以及产品替代弹性较小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上述结论表明,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冬冬  刘景卿  
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分销成本纳入到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理论上阐释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企业成本加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以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通过倍差估计法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高效率企业、内资企业以及产品替代弹性较小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上述结论表明,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重塑中国制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郭也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晔强  狄媛  
文章利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和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制度环境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制度环境的改善均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在区分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和出口状态之后,结果显示,中间品关税降低对外资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更大,而制度环境的改善对国有企业和出口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制度环境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还因地区分布及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文章的研究为中国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加强地区制度建设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晔强  狄媛  
文章利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和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制度环境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制度环境的改善均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在区分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和出口状态之后,结果显示,中间品关税降低对外资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更大,而制度环境的改善对国有企业和出口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制度环境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还因地区分布及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文章的研究为中国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加强地区制度建设提供了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彦  
中美贸易战反映了后危机时代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消长"所引发的国家间博弈加剧。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贸易结构、贸易流向、参与程度、参与地位"四维视角,对中国、美国、日本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估,得出: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亚太生产链和市场是博弈关键、攀升与反攀升是博弈主旋律、中国制造业层次结构尚有差距等结论。中国应该在正视发展差距、防范联合压制、利用市场软实力法宝、培育区域价值链等方面进行有效应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小云   凌丹  
在经典的“逆Abernathy-Utterback模型”框架下,本文基于1995—2018年OECD-ICIO和STAN数据,探讨国内外中间品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及差异化效果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国内外中间品技术溢出均能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且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的促进作用更大,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后,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程度上升,国外中间品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下降;与除美国以外的国家、CPTPP成员以及RCEP成员进行中间品贸易,更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技术行业相比,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对高技术行业的影响更大,与竞争型行业相比,国内及国外中间品技术溢出对管制型行业的边际影响均较小;与国内及国外前向中间品技术溢出相比,国内及国外后向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边际影响更大。(3)进一步对战略隔绝理论的验证显示,中国在赶超过程中相对国际地位提升,使得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日趋领先于国外中间品技术溢出,从而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据此,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