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6)
- 2023(17181)
- 2022(14527)
- 2021(13751)
- 2020(11523)
- 2019(26579)
- 2018(26390)
- 2017(51178)
- 2016(27397)
- 2015(30770)
- 2014(30638)
- 2013(29740)
- 2012(27181)
- 2011(24164)
- 2010(24138)
- 2009(21906)
- 2008(21072)
- 2007(18367)
- 2006(15757)
- 2005(13429)
- 学科
- 济(107475)
- 经济(107362)
- 管理(83470)
- 业(81026)
- 企(68930)
- 企业(68930)
- 方法(53625)
- 数学(46428)
- 数学方法(45643)
- 中国(28128)
- 农(28017)
- 财(27452)
- 业经(24556)
- 技术(24037)
- 学(21838)
- 理论(20901)
- 地方(19951)
- 贸(19870)
- 贸易(19859)
- 易(19343)
- 农业(19277)
- 制(18272)
- 务(17918)
- 财务(17830)
- 财务管理(17795)
- 和(17313)
- 企业财务(16846)
- 融(16812)
- 金融(16809)
- 银(16432)
- 机构
- 大学(382174)
- 学院(380810)
- 管理(156128)
- 济(151302)
- 经济(148072)
- 理学(136535)
- 理学院(135108)
- 管理学(132510)
- 管理学院(131807)
- 研究(119792)
- 中国(89162)
- 京(79986)
- 科学(73643)
- 财(67452)
- 所(57714)
- 业大(55745)
- 农(55527)
- 中心(55460)
- 财经(55133)
- 江(53274)
- 研究所(52954)
- 经(50345)
- 北京(50066)
- 范(49804)
- 师范(49334)
- 经济学(45618)
- 院(44111)
- 州(43838)
- 农业(43376)
- 财经大学(41422)
- 基金
- 项目(266976)
- 科学(211517)
- 研究(196637)
- 基金(194261)
- 家(168423)
- 国家(167051)
- 科学基金(145402)
- 社会(124073)
- 社会科(117666)
- 社会科学(117636)
- 省(104251)
- 基金项目(102695)
- 自然(94820)
- 自然科(92705)
- 自然科学(92687)
- 教育(92164)
- 自然科学基金(91014)
- 划(87567)
- 资助(80475)
- 编号(80359)
- 成果(64046)
- 重点(59286)
- 部(59061)
- 创(58447)
- 发(56023)
- 课题(54929)
- 创新(54001)
- 教育部(51333)
- 国家社会(51045)
- 科研(50856)
- 期刊
- 济(156127)
- 经济(156127)
- 研究(107525)
- 中国(69448)
- 管理(57736)
- 学报(56430)
- 科学(53528)
- 财(50954)
- 农(48927)
- 教育(46416)
- 大学(44205)
- 学学(41448)
- 技术(37770)
- 农业(34727)
- 融(29917)
- 金融(29917)
- 财经(26087)
- 业经(25967)
- 经济研究(25498)
- 经(22311)
- 技术经济(20043)
- 问题(20010)
- 科技(19955)
- 图书(19380)
- 业(18775)
- 统计(17754)
- 理论(17444)
- 版(16982)
- 策(16873)
- 商业(16811)
共检索到53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平 许家云
文章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生产函数并引入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因素,对中印两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重点考察了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技术创新主要来自高研发投入和以FDI技术溢出为代表的国际技术扩散,而印度则更多地依赖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引致的技术创新、内需及制度方面的政府支持,以FDI为代表的国际技术扩散对其技术创新作用甚微。印度在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比中国更具优势,中国技术创新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印度依靠人才国际化推动创新的模式相比潜力相对不足。
关键词:
技术创新模式 人力资本流动 技术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艳涛 崔成
人力资本结构对于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技术创新模式的差异。文章首先将技术创新系统要素分解为构思形成、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四个阶段,在对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分类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分为研发型、技能型、管理型和营销型人力资本四类,并且依据受教育年限将宏观人力资本结构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同时将技术创新分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最后通过分析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下每一个技术创新阶段所对应的人力资本类型,得出结论:对于自主创新起作用的主要是高级人力资本,而对于模仿创新,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都对其产生重要作用;初级人力资本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非常有限,并且不是必要条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福凯 邓颖
一、引言技术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的几次工业革命都与科技革命相伴而生,19世纪末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和德国成为工业强国;20世纪中期以电子计算机、原子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和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技术创新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婷婷
文章首先通过增加知识子系统来构建新的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力资本迁移流动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内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认为人力资本迁移流动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改变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及其内部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进而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然后通过对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制造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人力资本迁移流动是影响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产业集群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人力资本的流动以普通劳动者为主,导致人力资本迁移流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不强;文章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一力
区域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本结构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区域由于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而使区域创新模式大不相同。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本结构,区域创新模式表现为制度创新密集模式、技术创新密集模式、双密集模式和创新双陷阱等四种类型。通过对温州、西安和深圳创新模式的实证比较,本文认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模式要补足与完善人力资本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创新 区域创新模式 人力资本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生延超
技术创新模式是由要素禀赋、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要素禀赋、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的不同,导致"金砖四国"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巴西和中国是政府主导型创新模式、俄罗斯是大型企业主导高新技术型创新模式,印度是重点扩散型创新模式。
关键词:
金砖四国 创新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爱华
文章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信息结构两个企业情境因素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企业间合作动机的调节作用。企业参与合作的动机包括三个方面:与研究开发有关的合作动机,与技术学习有关的合作动机以及与市场进入等战略目的有关的合作动机。以我国企业为样本,以企业规模、产品发展阶段和产业地位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专用性越强,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内部创新模式;信息结构以横向为主导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内部创新模式;反之,人力资本专用性弱及纵向信息结构与外部创新相对应。并且,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发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韵君
基于专利战略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技术的创造性、创新技术的实用性三个基本特征。技术创新具有特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技术创新发生过程的普遍规律。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利分析、专利创造和专利实施为纽带联结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形成一种在时间上继起和在空间上并存的关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TI模型),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
关键词:
专利战略 技术创新 专利分析 技术战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清辉 廖明治
通过梳理影响海尔集团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关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根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并借助VENSIM建模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发现该技术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在类似企业进行推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玉花 简泽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从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型迫在眉睫。然而,由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这种转型通常不会自动发生。因此,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政策去支持和推动这个转型过程,我们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文章基于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分析框架,采用跨国比较的方法,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韩国从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型的历史过程,系统地讨论了科技创新政策在技术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而为推动我国从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型的政策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认识和见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婷婷 杨德才 刘丽
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然后通过对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制造业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并进行分析,报告了我国目前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及其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现状,肯定了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甚至比人力资本水平更大,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合理度总体偏低,对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中国制造业 技术系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伟平 张平 李秀芬
本文应用威廉姆森范式分析的一般思路,结合技术创新本身的特征,分析了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即纯市场模式、纯企业模式和合作模式)的交易成本,得出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是最有效方式的结论。并对合作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威廉姆森范式 技术创新 交易费用 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圣蓉 罗良文
基于Coe-Helpman模型,测算以人力资本素质为门槛值时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差异;随着门槛值逐渐提高,国际研发投入、进口贸易研发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始终呈现正向溢出效应,跨国技术转移、FDI研发资本渠道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始终为负效应;各渠道技术溢出的强正相关发展区段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静
在本文中,创新被定义为从公司角度所谈的创新,而不是对于世界市场而言的产品或工艺的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和工艺创新,或称为过程创新(processinnovation)。本文主要从五个角度对美、日、韩三国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分析:R&D 资金投入的数量和偏向,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特点,企业间关系和交流的作用,市场结构的影响,其他相关支撑机构(包括政府等)的作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模式 相关机构 比较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笑楠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有效测度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对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引入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测度进行了梳理,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为基础,从内部研发动力、技术合作动力、创新环境动力三方面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测度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积分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测度模型,对大连3家软件企业调查数据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主要受到创新模式和创新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模式的合理选择和推进,并构建宽松、包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动力 创新模式 创新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