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5)
2023(12403)
2022(10585)
2021(9631)
2020(8378)
2019(19377)
2018(19027)
2017(37307)
2016(19552)
2015(22324)
2014(22405)
2013(22293)
2012(20761)
2011(18816)
2010(18667)
2009(17345)
2008(16851)
2007(14943)
2006(12848)
2005(11373)
作者
(56374)
(47734)
(47428)
(45159)
(30091)
(22683)
(21812)
(18710)
(17826)
(16707)
(16070)
(15742)
(14992)
(14828)
(14798)
(14502)
(14255)
(14130)
(13581)
(13505)
(11718)
(11667)
(11529)
(10893)
(10813)
(10641)
(10309)
(10122)
(9603)
(9289)
学科
(108488)
经济(108406)
管理(55369)
(53203)
方法(45385)
(43639)
企业(43639)
数学(40112)
数学方法(39693)
地方(24471)
(23660)
贸易(23650)
(23236)
(22885)
中国(21662)
(21282)
业经(20754)
(18067)
地方经济(15425)
农业(15226)
(14854)
产业(14168)
环境(13561)
(13472)
(13398)
财务(13355)
财务管理(13321)
技术(12852)
理论(12789)
企业财务(12528)
机构
学院(291694)
大学(289367)
(137557)
经济(135188)
管理(114260)
理学(99142)
理学院(98149)
研究(96728)
管理学(96601)
管理学院(96062)
中国(71220)
(58394)
(57045)
科学(56158)
(47691)
财经(46576)
中心(44567)
(44237)
经济学(43743)
研究所(43312)
(42325)
(42121)
业大(41001)
经济学院(39431)
北京(36037)
(35068)
农业(34797)
师范(34737)
(34622)
财经大学(34347)
基金
项目(193944)
科学(153533)
基金(142158)
研究(141591)
(122488)
国家(121549)
科学基金(105273)
社会(92654)
社会科(88173)
社会科学(88152)
(76067)
基金项目(75337)
自然(66781)
自然科(65251)
自然科学(65233)
教育(64194)
自然科学基金(64066)
(62796)
资助(58547)
编号(56349)
成果(44114)
(43716)
重点(43539)
(43476)
(40674)
国家社会(38894)
创新(38127)
课题(38065)
教育部(37796)
科研(37337)
期刊
(149683)
经济(149683)
研究(83292)
中国(47298)
(44738)
管理(41625)
学报(40341)
(39300)
科学(38337)
大学(31282)
学学(30034)
技术(27350)
农业(26791)
经济研究(25772)
财经(23609)
业经(23360)
(23068)
金融(23068)
问题(20780)
(20531)
教育(20430)
(19867)
技术经济(17143)
统计(16703)
国际(16610)
商业(15058)
(14776)
世界(14396)
(14213)
决策(13597)
共检索到421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章丽群  谢康  徐丽玮  
21世纪前50年,我国经济发展至少面临三大瓶颈: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本文以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作为反映我国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的指标,以外商直接投资额作为反映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指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国民经济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指出要从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有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优化我国产业内贸易,特别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进  巫雪芬  
文章利用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标、产业内贸易与贸易额和GDP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推动四国贸易的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最高,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额对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弹性系数最大,中国与俄罗斯双边产业内贸易对推动两国GDP的作用最为突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韦苏倢  李立民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其与东盟的地理毗邻优势,而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增长也较快,产业内贸易体现了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双边贸易总量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西南部地区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产业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宣烨  李思慧  
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利用修正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1985-2007年间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这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产业内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培源  
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的资源配置效应是长期内产业内贸易影响增长的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本文将包含贸易知识扩散程度参数的人力资本积累函数引入Bucci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把模型拓展到开放经济环境,在动态贸易均衡中考察这两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贸易竞争效应使人力资本更多地配置到低效率的非竞争性部门,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效应的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晶  郭翔宇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春香  闫国庆  
1992~2001年间,中菲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菲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中,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略占优势;在中菲产业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正在逐步取代资源产品而成为中菲产业内贸易的主力军;中菲双边贸易强度指数不高,因此中菲贸易合作前景还很广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玫  高莎莎  
以台海两岸机电产业内贸易为例,对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关系理论进行论证。根据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成因观点,对比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比例关系的发生条件,结合台海两岸现实数据,对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作了分析。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判定两岸机电产业的规模经济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成本比较分析台海两岸的机电产业规模,建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平均成本的相关分析,以此判断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规模经济确实影响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不过,与克鲁格曼理论不同的是,在要素比例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仍然可以发生产业内贸易。本文的分析扩展了产业内贸易成因的解释范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长春  樊卓怡  郑文文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虽不完全取决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产业内贸易可以提升产品技术等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可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利用产业内贸易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增加我国产品的多样性,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瑞  
本文通过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分行业水平以及产业内贸易类型的量化分析,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美产业分工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结合质量差异的分析可使产业内贸易水平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性在不断上升,庞大的贸易规模对美国的贸易格局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存性也在不断加大,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急剧扩大,夸大了中国在世界生产及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改善程度,也夸大了中国从这种格局变化中获益的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在分析产业内贸易测度、分类及其利益的基础上,探讨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并从产业内贸易总水平、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型产业内贸易等角度实证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而水平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起着阻碍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德贵  夏海兰  李兴昌  
本文基于产品周期理论、质量创新驱动模型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模仿创新并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目标产品,不仅能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福利,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也会拉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研发技术差距。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文章以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SITC三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MIIT指数和CHM指数测度中国自加入WTO后(2001~2014年)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发展演变的过程、结构和水平。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4年,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尤为显著,特别是SITC5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SITC6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较为突出,初级产品SITC0~SITC4类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STIC7~SITC9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SITC5和SITC6类产品低;根据CHM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于SITC0~SITC4类初级产品来说,贸易结构主要是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对于SITC5~SITC8类制成品来说,贸易结构主要是低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且中国在中国与南非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优势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