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43.144.20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1)
2023(14700)
2022(12269)
2021(11383)
2020(9451)
2019(21561)
2018(21067)
2017(39781)
2016(21097)
2015(24023)
2014(23814)
2013(23215)
2012(21297)
2011(19396)
2010(18960)
2009(17585)
2008(16839)
2007(14390)
2006(12568)
2005(11351)
作者
(58864)
(49564)
(48988)
(46729)
(31442)
(23267)
(22216)
(19367)
(18865)
(17168)
(16862)
(16528)
(15698)
(15446)
(15350)
(15229)
(14653)
(14184)
(14097)
(13798)
(12391)
(11867)
(11807)
(11479)
(11117)
(10955)
(10615)
(10265)
(9849)
(9710)
学科
(108450)
经济(108339)
管理(61255)
(54941)
(45312)
企业(45312)
方法(44998)
数学(39607)
数学方法(39199)
中国(27247)
(24453)
(23084)
地方(21293)
业经(20428)
(20256)
(17792)
贸易(17783)
(17304)
(17218)
农业(15404)
理论(15168)
(15092)
财务(15041)
财务管理(15014)
环境(14941)
(14845)
金融(14838)
(14472)
银行(14448)
(14371)
机构
大学(306414)
学院(304041)
(141928)
经济(139529)
管理(116967)
研究(106495)
理学(101346)
理学院(100317)
管理学(98760)
管理学院(98192)
中国(81225)
(63799)
(63122)
科学(60002)
(51758)
财经(50922)
中心(47842)
研究所(47068)
(46641)
经济学(46196)
(44235)
(42614)
经济学院(41397)
业大(40808)
北京(40181)
(38712)
(38417)
财经大学(38132)
师范(38036)
农业(34483)
基金
项目(205047)
科学(163942)
基金(153195)
研究(151420)
(133389)
国家(132357)
科学基金(114405)
社会(101174)
社会科(96076)
社会科学(96057)
基金项目(79499)
(76386)
自然(71360)
自然科(69738)
自然科学(69715)
教育(69617)
自然科学基金(68517)
(65016)
资助(63060)
编号(58656)
(47344)
成果(47289)
重点(46335)
(44644)
国家社会(44021)
(42644)
教育部(41554)
课题(40611)
创新(40008)
人文(39849)
期刊
(153509)
经济(153509)
研究(93240)
中国(56732)
(49778)
管理(44499)
学报(43914)
科学(41915)
(39314)
大学(34857)
学学(33100)
教育(29296)
技术(27851)
农业(27073)
经济研究(26768)
财经(26684)
(26170)
金融(26170)
(23171)
业经(21360)
问题(20096)
(17528)
世界(16940)
统计(16485)
技术经济(16366)
国际(15361)
(14950)
(14143)
(13259)
决策(12852)
共检索到45109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梦挺  
本文结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重新阐释了计算剩余价值率的ST方法,并计算了中国1993-2015年的剩余价值率。本文指出ST方法中界定的次级部门,即除贸易部门以外的非生产部门,直接的含义是以非生产劳动为媒介,以费用的形式从生产部门转移剩余价值的部门,其收入的性质并非包括谢克和图纳克本人在内的很多学者理解的"租"。本文计算的中国1993-2015年剩余价值率表明,2012年以来中国剩余价值率增长陷入停滞,将金融、商业服务等分配性次级部门和贸易部门转移的剩余价值剔除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对比剔除农业和保留农业两种口径下的剩余价值率可以发现,农业家庭经营对于中国非农部门维持较高的剩余价值率,进而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姬旭辉  邱海平  
剩余价值率不仅反映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而且也反映了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与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状况。运用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两种计算方法,来考察中国经济1995~2009年的剩余价值率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根据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剩余价值率都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提高的态势,而造成剩余价值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日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超过实际工资的提高速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相对下降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方式提高剩余价值率则是不可取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詹云乔  
由国家统计局岳巍等部分核算专家集体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1年3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既是新体系研究论证和试点实践的总结,又是新体系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论述;无论作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还是作为广泛宣传新体系基本知识的学习材料,都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而且是实用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启贵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朱启贵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面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姚众志  马岚  高锁兰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中国即将全面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相对于过去实行的MPS体系是一场革命,而且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上也作出了重大发展。采用全面生产核算理论是这场变革的基石。本文集中论述了这一理论变革的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指出,采用全面生产核算,不仅是我国生产理论的变革与发展,而且它将带来收入分配核算、消费与投资核算等的巨大变革,从而对我国收入分配、消费与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分析和理论研究以及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坚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是不是要联系理论问题来考察?有的人认为核算体系问题技术性很强,没有必要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论证。我的看法是: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可以博采众长,不问来自东方或西方;但关于核算范围和核算体系的形成,因涉及指导思想问题,在理论原则上,我们不能同流合污,也不能和稀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在改革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初步形成一个总体框架。这项工作是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下,由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统计工作者会同统计理论工作者、经济理论工作者和会计理论工作者一起协作进行的。在工作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多次开展学术研究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卫民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在经济研究的领域中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注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先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统计相结合的产物,正确地理解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核算体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  许宪春  彭志龙  吕峰  魏媛媛  
本文是"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系列研究的收篇之作。文章从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基本核算方法、基本统计指标等方面对2008年SNA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许宪春编者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历经近10年的研究,针对中国经济发展及经济核算的特殊性,在考虑到应保持我国国民核算资料的连续性和与MPS体系的国际可比性及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习惯的基础上,中国新国民经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向书坚  赵乐东  
经过 10年的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即将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0 0 2 )》相对于 1992年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无论是在基本框架、账户体系、主要指标、统计分类等方面 ,还是在理论上的系统性、应用上的可操作性、资料的使用价值以及国际可比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0 0 2 )》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macro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e summarised the fruit and experience of China's national accounting reform and further studie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UN's 1993 SNA. On the basis of this, we made a systematic amendment to China's Na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Trial Scheme). The new version will be published this year.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ajor amendments.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强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李强ABSTRACTThispapercoverstheissuesontheevolu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ofaccountingtechnologyinourcountry,th...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高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文章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分析其发展史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引入量化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史进行了验证与解释,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整理的方法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期丰富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与量化史学的相关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仲山  
在中国的统计核算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统计核算模式:MPS模式和SNA模式。尽管目前中国采用了SNA模式,放弃了MPS模式,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制度安排?理论界并没有相关说明。本文引入制度分析方法,从规范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分析结论是:MPS在制度费用、外部利润、激励机制等方面较SNA存在制度性不足,这是其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舞台上退出的内在经济机理。进一步,本文推论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改革将要选择的方向。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