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0)
2023(15818)
2022(13683)
2021(13034)
2020(10880)
2019(25374)
2018(24806)
2017(48214)
2016(25730)
2015(29034)
2014(28650)
2013(28313)
2012(25738)
2011(22996)
2010(22465)
2009(20495)
2008(19800)
2007(16560)
2006(14308)
2005(12384)
作者
(70159)
(58399)
(57755)
(55427)
(37093)
(27799)
(26451)
(23033)
(22110)
(20475)
(19865)
(19725)
(18306)
(18176)
(18071)
(17831)
(17371)
(17121)
(16618)
(16411)
(14225)
(14091)
(13921)
(13342)
(13007)
(13007)
(12623)
(12538)
(11585)
(11397)
学科
(102777)
经济(102662)
管理(72770)
(68291)
(55824)
企业(55824)
方法(49745)
数学(44136)
数学方法(43597)
(31076)
中国(28655)
(27245)
(21819)
业经(21503)
(20423)
税收(20375)
(20200)
(20101)
贸易(20092)
(19622)
农业(18329)
地方(17949)
(17155)
(17110)
财务(17040)
财务管理(17007)
(16471)
企业财务(16085)
环境(15834)
理论(15757)
机构
大学(357616)
学院(354772)
(148700)
经济(145898)
管理(142844)
理学(125252)
理学院(123951)
管理学(121863)
管理学院(121229)
研究(117634)
中国(88064)
(75108)
科学(70911)
(70432)
(56800)
财经(56463)
中心(52658)
研究所(51916)
(51702)
(51223)
业大(50475)
(47864)
北京(47638)
经济学(46182)
(45509)
师范(45128)
(42958)
财经大学(42330)
经济学院(41836)
农业(39976)
基金
项目(249430)
科学(197623)
基金(184313)
研究(183714)
(160080)
国家(158822)
科学基金(137492)
社会(118050)
社会科(111963)
社会科学(111935)
基金项目(97521)
(93444)
自然(88509)
自然科(86525)
自然科学(86504)
自然科学基金(84946)
教育(83818)
(79605)
资助(76131)
编号(74171)
成果(59623)
(56225)
重点(55111)
(52256)
(51754)
国家社会(49707)
课题(49654)
教育部(48943)
创新(48372)
科研(47820)
期刊
(151299)
经济(151299)
研究(109138)
中国(59460)
学报(53551)
(52392)
管理(50396)
科学(49888)
(45621)
大学(41244)
学学(38844)
教育(35952)
农业(32408)
技术(29803)
财经(26545)
经济研究(26234)
(25813)
金融(25813)
业经(23353)
(22664)
问题(19853)
(16861)
图书(16858)
技术经济(16544)
(16394)
理论(16369)
(16275)
科技(16120)
(15900)
(15604)
共检索到504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颂东  
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大口径宏观税负受制于制度外收入数据而与IMF成员国不完全可比,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不能进行国家之间的比较。基于财政收入统计层面的三种宏观税负都不能准确度量我国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和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多少,应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度量我国的宏观税负。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我国宏观税负高于发达国家,而基于IMF政府收入口径的我国宏观税负则低于IMF成员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颂东  刘菁雯  
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但我国现行税种的设置脱离了国民收入形成、分配过程。因而,据此计算宏观税负不能揭示国民收入生产、分配环节税负的高低和税制配置的合理性。本文在对度量我国宏观税负的多种指标评判的同时,把我国现有税种按国民收入生产、分配过程重新归类,并计算国民收入创造、分配阶段的税负。研究表明,我国总体宏观税负水平偏低,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生产税和进口税等经常税的税负高,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的所得税、财产税的税负低。为此,必须在保持宏观税负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开征房产税等直接税的方式,提高国民收入再分配阶段的直接税比重,相对降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间接税比重;并开征环境保护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莫山农  鲁桂华  
我们构造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对封建史上农民的税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公权力为封建统治集团垄断下,均衡条件下,封建统治者的最优税负仅给农民以保留效用。如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农民连保留效用都得不到,只能揭竿而起。研究还为中国封建史上周期性的王朝改朝换代、王朝更替总伴随着周期性的农民暴动、农民暴动往往和重大自然灾害在时间上重舍等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的诠释,为儒学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的研究对于设定当前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政策含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永刚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宏观税负水平?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宏观税负国际比较、社会福利支出国际比较、单位劳动者税收占劳动力成本比重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仅按宏观税负概念计算出来的中国宏观税负并不高,但若考虑社会福利支出水平和单位劳动者税收占劳动力成本比重,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并从结构性减税、增加福利支出、提高收入水平、降低非税负担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春晓  付敏杰  
罗森《财政学》开场白的第一句话是:"人们对于政府应该如何从事其资金运作的看法,深受其政治哲学的影响。"政治哲学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政府经济活动适当范围的看法,从而也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程度,从而也就有了财政学中所谓的要素禀赋、效用主义和平均主义公平观之间的区别及其各种可加总情况下的复杂混合方式。由不同公平观及其混合方式所决定的社会再分配偏好和再分配效率直接决定了"馅饼"的大小。在动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云喜  曾省晖  夏春雷  彭振江  杨李娟  
宏观税负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的税收负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横纵对比、模型测算探讨中国宏观税负是否过高。研究结果表明,纵向看中国小、中、大口径税负增幅显著;横向对比欧美国家,发现从政府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看,中国的宏观税负都不高;在宏观调控目标基础上运用修正的尼斯坎南模型测算,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实际宏观税负已处在合理税负区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云喜  曾省晖  夏春雷  彭振江  杨李娟  
宏观税负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的税收负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横纵对比、模型测算探讨中国宏观税负是否过高。研究结果表明,纵向看中国小、中、大口径税负增幅显著;横向对比欧美国家,发现从政府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看,中国的宏观税负都不高;在宏观调控目标基础上运用修正的尼斯坎南模型测算,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实际宏观税负已处在合理税负区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东  
随着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不断增长,宏观税负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对于宏观税负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虽然国际比较看中国的宏观税负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客观上分析我国的宏观税负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基于财税制度的差异性对税收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加以修正。通过制度性措施缓解政府集中收入给微观经济体带来的"痛苦感",应当成为我国政府今后财税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之刚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不仅是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还可从中看出政府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可支配资金量。本文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支出的侧重点、国际宏观税负比较和中国政府总资金等多个视角研究宏观税负问题,认为包括非税收入在内的中国总体宏观税负,应起码保持在20%左右,即总的宏观税收负担比目前要有所下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林香  汪柱旺  
在剔除了非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采用修正后的宏观税负更能准确地描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而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则是正向关系,且非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有利。近10年来,我国三种宏观税负口径特别是大口径的实际宏观税负都高于最优宏观税负,甚至超出最优宏观税负区间上限。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视角看,我国应适当降低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步降低间接税占比,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非税因素的协同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斯文  
税收负担问题始终是税收政策的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自1994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税制改革至今已有9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宏观税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税制改革等问题将展开一番讨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许生  李世刚  
中国正在开创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必须运用历史的眼光、国际的视野、战略的思维以及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中观财政运行、微观企业税负相互结合的方法,客观看待现阶段我国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从属和服务于中国国家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国家财力作为坚强后盾,其意义完全不同于西方。制度环境不同,政府支出责任迥异。必须对新时期国家税收制度进行新一轮战略性调整,系统谋划,综合施治,统揽改革发展全局,实现多元共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上海30年中来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为全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问题之一就是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出现向政府倾斜,导致宏观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从促进政府、企业和个人实现共赢来讲,上海需要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适当增加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需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投资推动增长的财政支出向满足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转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元伟  
宏观税负是税制建设的核心要素。对宏观税负的认知,直接影响着税制改革的进程。当下对我国宏观税负的不同见解,主要缘于对宏观税负的性质、表达方式以及价值判定标准的认知差异。本文试图从细致辨析政府收入的本质内涵及社会可分配财富的构成入手,并基于对我国2019年宏观税负的数量分析,探求完善宏观税负研究的理论指引、分析框架和价值标准的可行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