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2)
- 2023(11871)
- 2022(10222)
- 2021(9565)
- 2020(8075)
- 2019(18604)
- 2018(18397)
- 2017(35328)
- 2016(18484)
- 2015(21043)
- 2014(20484)
- 2013(19697)
- 2012(17590)
- 2011(15310)
- 2010(15463)
- 2009(13930)
- 2008(13262)
- 2007(11275)
- 2006(9333)
- 2005(7854)
- 学科
- 济(75028)
- 经济(74945)
- 管理(56248)
- 业(55141)
- 企(47555)
- 企业(47555)
- 方法(40897)
- 数学(36340)
- 数学方法(35613)
- 财(20361)
- 农(18356)
- 贸(18075)
- 贸易(18068)
- 易(17771)
- 中国(17606)
- 业经(15537)
- 学(13815)
- 理论(13445)
- 出(12886)
- 技术(12843)
- 务(12697)
- 财务(12633)
- 财务管理(12599)
- 农业(11830)
- 企业财务(11821)
- 和(11315)
- 制(11190)
- 地方(11094)
- 环境(10368)
- 划(10099)
- 机构
- 学院(252788)
- 大学(251925)
- 管理(104401)
- 济(103549)
- 经济(101615)
- 理学(91804)
- 理学院(90881)
- 管理学(88894)
- 管理学院(88411)
- 研究(76472)
- 中国(57336)
- 京(51886)
- 科学(46438)
- 财(45886)
- 财经(37705)
- 业大(36849)
- 中心(36796)
- 农(36209)
- 所(35961)
- 江(35368)
- 经(34528)
- 研究所(32992)
- 经济学(32227)
- 北京(31736)
- 范(31334)
- 师范(31020)
- 经济学院(29285)
- 院(28581)
- 农业(28434)
- 财经大学(28419)
- 基金
- 项目(181118)
- 科学(144790)
- 基金(134213)
- 研究(131195)
- 家(117605)
- 国家(116352)
- 科学基金(101944)
- 社会(84336)
- 社会科(80223)
- 社会科学(80201)
- 省(70286)
- 基金项目(69786)
- 自然(67362)
- 自然科(65952)
- 自然科学(65937)
- 自然科学基金(64726)
- 教育(62461)
- 划(59132)
- 资助(56273)
- 编号(52616)
- 成果(40454)
- 重点(40432)
- 部(40349)
- 创(38663)
- 发(37618)
- 创新(36034)
- 国家社会(35740)
- 教育部(35386)
- 科研(35315)
- 课题(35195)
共检索到35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樊茂清 黄薇
随着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库建设的逐渐成熟,利用该数据进行价值层面的贸易增加值分解研究也取得了同步推进。本文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比较了几类典型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Koopman等(2012)提出的方法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拓展,并利用该拓展方法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中国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带来的出口贸易需求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从出口产品的供给角度而言,资本投入成为供给增加的决定力量而且越来越重要,高技术劳动投入比重上升,同时低技术劳动投入比重有所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亚雄 赵坤 王飞
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是研究国际竞争力、产业和贸易关联,甚至气候变化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应用分析工具,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尽管我国的国际和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研制和应用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信息中心参加研制了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亚洲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对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以及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研制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定义和梳理了其基本应用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黎峰
在借鉴全球价值链研究思路及方法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国家价值链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改进及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解,进一步构建了国家价值链的定量分析工具,以此对中国的国家价值链分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价值链分工整体发展,但同时推动了各区域国家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中国大体形成了西部地区占据上游、中部地区位居中游、沿海地区位居下游的国家价值链分工格局。沿海地区的国家价值链参与度、国家价值链定位及国家价值链收益率均低于内陆地区,只是通过大规模生产进行较为低级的国内资源整合。因而,构建和提升国家价值链的重点在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沿海地区的优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薇 熊科
以"全球价值链嵌入"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时代背景,以沿线国家"产业时空转移"为核心主线,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区域最终需要变化建立产业净转移指标,以此刻画沿线主要地区、国家之间分时段、分产业的产业转出与转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代表性国家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从整体产业的时空转移格局来看,各国均表现为明显的增长态势。各国主要产业的净转入与净转出程度与转移对象国的表现差异较大。产业转移表现为规模化、多元化与逆梯度产业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转移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王俊 谭清译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链和价值链会趋于碎片化。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证实制造业在产业间和国家间转移形成生产碎片化。生产碎片化有两方面经济后果:第一,生产碎片化造成制造业生产工人在生产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同时弱化;第二,生产碎片化对处于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国家影响不同,会造成去工业化国家生产链和价值链地位双重弱化,中国则出现生产链地位强化与价值链地位弱化的错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少军
价值链作为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的微观机制,已使经济全球化和增长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利用来自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测度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水平。结果表明,粤苏两省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倾向高于切入国内价值链的倾向,而对其它省份关联效应较大的行业基本上是中间品行业,且具有自然资源密集的特征。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之间的互动关系,则关系到我国产业升级的前景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晓宇 徐悦
本文基于国家间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测度1995-2009年中国33个部门直接、间接用水份额,确定了用水系数较高的部门,核算并分析分部门水足迹以及水足迹流进、流出、净水足迹及结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各行业用水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国各部门大部分用水均以间接用水为主。中国水足迹总量15年间基本持平,但是水足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用水份额下降,第二、三产业份额上升。本文发现,水足迹流出占生产水足迹的很大份额,而消费水足迹则以国内生产国内消费为主。绝大多数行业均为水足迹净流出,且净流出持续增长,中国向其他国家转移了大量水资源,别国水资源得到了相应数量的节约。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 张建平
伴随着空间经济学的兴起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在区域产业关联①研究领域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AIIOT)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理论与模型发展而来,应用调查/半调查研究方法得出非竞争性的产业交互贸易矩阵,在东亚区域内产业发展与演进、产业波及效果和产业关联效应及其分解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定位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法在东亚产业融合中的研究地位,并厘清AIIOT的理论渊源、研制进展、制表方法及其目前在东亚的实际应用,本文给出了关于东亚产业关联方法与研究现状的一个文献综述,这对进一步深化东亚产业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及促进东亚区域产业融合和经济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按出口产品的最终吸收地及吸收渠道的不同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分析。研究表明:(1)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比例呈下降趋势,且是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高;(2)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返回增加值比例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向全球价值链中上游攀升;(3)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蕴含越来越多的国外增加值,意味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但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的低端生产环节;(4)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多,但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却相对薄弱;(5)技术水平越高的中国制造业融入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亚斌 马莉莉 刚翠翠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采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一带一路"数字服务出口增加值、分工地位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1)各国数字服务出口国内和国外增加值的差异性非常显著,中国、德国和英国的出口增加值规模位列前三,印度的信息通信和英国的金融保险极具国际竞争优势。(2)商业服务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最高,信息服务最低;大多数国家出口国外增加值大于间接国内增加值,发达国家在分工中处于绝对优势,但中国和印度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呈快速提升态势;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大而不强",特别是信息通信和视听文娱部门亟待转型。(3)各国电信和信息服务的分工地位呈现先降后升态势;日本的电信和信息服务优势最为显著,印度次之。(4)垂直专业化、创新能力和互联网应用对分工地位均为正向影响,并且分别对商业服务、信息通信和视听文娱的影响最大;贸易渗透率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发展程度和人均GDP的影响均为正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袁敏 张为付
文章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单位增加值的就业效应指标,开展了相应的部门分解,结合WIOD数据库,计算了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完全增加值系数和完全就业系数。结果表明:传统的以产出为基准计算的就业量低估了国内真实边际产出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即以单位增加值为基准计算的就业效应更大;虽然低端技术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就业创造效应最强,但不稳定,对外部冲击十分敏感;低端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过程中,增加值增长与就业增长短期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将制造业各行业的单位增加值的就业效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完全增加值 制造业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潘高远 陈璋
扩大进口战略中的削减进口关税举措具有"定向减税"的特点,但是它对国内市场的负面冲击也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综合正、负两方面影响,借鉴凯恩斯乘数的分析思路,构建包含扩大效应以及替代效应的结构化乘数,并从数理上推导应对负面冲击的一个平衡条件。测算发现:1)中国扩大进口战略总体上提升中国收入水平,与扩大内需战略具有一致性;2)面对相同的关税削减幅度,各行业实际收入份额所受负面冲击程度分化,低技术行业较小,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适中,中低技术的收入负面冲击较大;3)为应对削减50%进口关税的负面冲击,需将国际市场的实际收入份额提升0.1192个百分点。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构分析,计算了制造业各部门产品在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发现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接着以纺织品部门和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部门为例,对其最终产品增加值的世界分布和各国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发现日、美、韩、德、中国台湾省等经济体所贡献的增加值较高,同时发现国内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中国制造业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周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发展现状进行测算,并借助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这一指标评估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同时通过对美国、韩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生产性服务发展较快,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中间投入率还较低;我国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的中间服务占比较高,而具备较高技术知识的其他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比重较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服务贸易中的生产性服务投入还是偏低;我国绝大多数服务行业还未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服务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水平较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秀梅 唐乐
在金砖国家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对一国出口的贸易价值进行分解,并对模型中所包含经济体的出口贸易价值含量进行测算与比较,结果显示:中国与印度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含量较低,以低技术制造业为主,面临"价值链地位固化"的风险;巴西与俄罗斯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含量较高,但主要集中在初级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贸易利益获取的可持续性较弱。金砖国家之间提供的贸易价值含量较少,内部出口贸易价值的互利性不强;金砖国家高端产业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含量较低,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价值含量较高。因此,金砖国家应努力改善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地位,构建利益共享的价值链体系,相互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共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