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4)
- 2023(14094)
- 2022(11775)
- 2021(11231)
- 2020(9390)
- 2019(21932)
- 2018(21847)
- 2017(42597)
- 2016(22502)
- 2015(25317)
- 2014(25318)
- 2013(24731)
- 2012(22647)
- 2011(20385)
- 2010(20490)
- 2009(18884)
- 2008(18622)
- 2007(16740)
- 2006(14226)
- 2005(12065)
- 学科
- 济(93455)
- 经济(93355)
- 业(64658)
- 管理(63004)
- 企(49917)
- 企业(49917)
- 方法(46308)
- 数学(41430)
- 数学方法(40734)
- 农(37343)
- 财(23464)
- 农业(23254)
- 中国(23220)
- 业经(21938)
- 贸(18259)
- 贸易(18253)
- 易(17809)
- 制(17384)
- 学(17259)
- 地方(17168)
- 理论(14932)
- 务(14105)
- 财务(14043)
- 财务管理(14002)
- 和(13498)
- 技术(13403)
- 银(13340)
- 银行(13314)
- 企业财务(13203)
- 融(12835)
- 机构
- 学院(319135)
- 大学(315949)
- 济(129796)
- 管理(128216)
- 经济(127077)
- 理学(111726)
- 理学院(110586)
- 管理学(108421)
- 管理学院(107823)
- 研究(99003)
- 中国(75035)
- 京(64504)
- 科学(60475)
- 财(58277)
- 农(55006)
- 中心(48486)
- 所(48183)
- 业大(48138)
- 财经(46955)
- 江(46437)
- 研究所(43928)
- 经(42694)
- 农业(42404)
- 范(41239)
- 师范(40829)
- 北京(39810)
- 经济学(39653)
- 州(37181)
- 经济学院(35935)
- 院(35401)
- 基金
- 项目(218725)
- 科学(172885)
- 研究(160509)
- 基金(159464)
- 家(138604)
- 国家(137156)
- 科学基金(118691)
- 社会(102209)
- 社会科(96728)
- 社会科学(96698)
- 省(86309)
- 基金项目(84101)
- 自然(76714)
- 自然科(74983)
- 自然科学(74963)
- 教育(74721)
- 自然科学基金(73596)
- 划(71807)
- 编号(66787)
- 资助(65491)
- 成果(53305)
- 重点(48705)
- 部(48473)
- 发(46759)
- 创(45838)
- 课题(44541)
- 创新(42724)
- 科研(42398)
- 国家社会(42275)
- 教育部(41955)
- 期刊
- 济(138860)
- 经济(138860)
- 研究(84915)
- 中国(57147)
- 农(54302)
- 学报(47421)
- 财(45758)
- 科学(44705)
- 管理(44252)
- 大学(37036)
- 农业(36750)
- 学学(35092)
- 教育(31992)
- 技术(29798)
- 业经(27130)
- 融(26359)
- 金融(26359)
- 财经(22428)
- 经济研究(21852)
- 经(19232)
- 问题(18654)
- 业(17995)
- 统计(17258)
- 版(16467)
- 图书(16349)
- 技术经济(15926)
- 策(15812)
- 商业(15047)
- 理论(14360)
- 决策(14209)
共检索到451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楠 孙建芳
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冲击,村庄的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化加深,村庄的异质程度提高,需求偏好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使农民基于传统联系的合作能力受到损害,而基于现代联系的合作能力尚未形成,并且政府包办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进一步损害了农民的合作能力,造成了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失败"。基于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政府与村庄自治体和草根组织合作供给公共产品的方式,即政府提供多数或全部费用,村庄自主决定公共产品的内容,政府与村庄自治体合作提供全部村民需要的公共产品、与合作社及草根组织合作为部分村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公共产品。
关键词:
村庄公共产品 供给模式 合作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代芝静 曾起艳 潘伟光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利用18个省市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整体情况,探讨在区分不同类型村庄公共产品时,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愿意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的农户比例依次为70.4%、65.5%和64.9%,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不同地区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参与意愿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中,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性别、是否为村干部和心理认知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庄特征和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是影响农户选择参与哪一种类型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要重视政策引导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参与供给的积极作用,大力培育建设农户不同维度社会资本,根据村庄发展程度与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次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应良 官永彬
基于诺思国家模型的理论视角,立足政府的生产性职能,供给决策制度变迁的逻辑思路是实现供给决策的"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需求意愿表达机制的建立为出发点,激励乡村社区居民真实显示消费公共产品偏好,使政府供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动机与决策行为有机衔接,从而实现供需对接,供求平衡。
关键词:
政府供给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 制度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李伟珍
农业税取消后,我国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从主要由农民付费,转变为主要由政府付费,并由政府决定供给的内容。由于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需求偏好难以表达,这种单向传送型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产生了较大的效率损失。本文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将农民合作社的产生纳入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框架内,依据旧制度、环境和行动主体三个变量维度,分析了村庄内专业经营户自主成立的合作社与村组织领办合作社("支部+合作社")两种农民合作社生成路径选择的原因,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两种合作社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不同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宇新
村庄公共产品的充分提供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CHIPS2007年行政村调查数据,本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村庄内部社会资本对村庄公共产品整体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水利和灌溉方面,但对于道路、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没有显著影响;而村庄外部社会资本对以上三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村主任直接选举有助于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这表明村庄社会资本对促进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并对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在此形势下,科学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应以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供给模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义方 路征 邓翔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我国部分地区开始积极探索新的供给模式。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形成的"三个集中"、"镇村同治"和"村级公共产品分类供给"等三种经验模式,并指出了三种模式的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洪波 王建军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实行的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供给效率低下,供给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纠正上述偏差、弥补不足,借鉴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根据我国农民的行为特征,按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体制 效率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大胜 范文正 洪凯
本文分析了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增长规律,并从总量、结构及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关键词:
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 需求 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选择广州城中村、城边村和远郊村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比较各类型村庄治理模式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受城镇化影响比较大的城中村、城边村,集体收入增加,行政村、经济社两级集体组织对于村民个体的影响力也上升,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也增强,所以形成了多元治理、经济精英治理的模式,而在远郊村则依然保持由传统政治精英主导的治理模式;在城中村和城边村,村社之间对于村庄公共事务责任边界也形成惯例,行政村集体组织负责基本公共服务,而社则负责提供更高水平服务和村民分红,形成事实上的分权关系;对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共同体逐渐弱化的理论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广州的村庄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经济集体收益增加、共同的开发利益诉求,村庄共同体的凝聚力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有所增强。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庄治理模式 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书军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尤其是在分税制改革后,基层政府由于供给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而出现的,是一次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考察表明,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及自然垄断的属性使得私人供给存在社会总福利的损失。所以政府应施加必要的干预,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的高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关键词:
公共产品 私人供给 福利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盛 邓明
本文从村庄内部差异的视角,将村庄内部的经济因素、组织因素和政治因素引入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中来,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全国10个省份80个村庄1123个农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家庭决策类型,家族网络组织、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村庄内部组织资源以及政治因素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必纲
公共领域治理中出现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否认了政府作为单中心治理者的合理性,印证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的正当性。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BOT模式的特征和民营BOT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民营BOT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民营BOT 模式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