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5)
2023(13005)
2022(11291)
2021(10560)
2020(9011)
2019(20809)
2018(20533)
2017(39188)
2016(21009)
2015(23944)
2014(24106)
2013(23212)
2012(21408)
2011(18917)
2010(19262)
2009(17595)
2008(17221)
2007(15340)
2006(12912)
2005(11390)
作者
(58952)
(49251)
(49011)
(46877)
(31301)
(23723)
(22616)
(19260)
(18474)
(17631)
(16798)
(16432)
(15423)
(15336)
(15258)
(15185)
(15095)
(14566)
(14214)
(14040)
(12021)
(11972)
(11919)
(11365)
(11066)
(11030)
(10983)
(10866)
(9859)
(9843)
学科
(83261)
经济(83168)
管理(63701)
(59798)
(50360)
企业(50360)
方法(42117)
数学(36543)
数学方法(36069)
(24598)
(23105)
中国(21360)
业经(17712)
(16986)
(16360)
财务(16308)
财务管理(16227)
环境(15980)
(15830)
地方(15617)
(15515)
贸易(15501)
企业财务(15396)
(15075)
农业(14948)
理论(13958)
(13591)
(13110)
技术(13039)
审计(12218)
机构
学院(296019)
大学(294638)
(118282)
管理(117069)
经济(115743)
理学(101502)
理学院(100473)
管理学(98699)
管理学院(98154)
研究(91136)
中国(69868)
(61243)
(56230)
科学(55878)
(45844)
财经(45355)
(44846)
中心(44825)
(44756)
业大(42712)
(41152)
研究所(40322)
(37970)
师范(37581)
北京(37398)
经济学(36286)
农业(35979)
(35538)
财经大学(33781)
(33097)
基金
项目(200243)
科学(157716)
研究(147428)
基金(145353)
(126492)
国家(125117)
科学基金(108091)
社会(93355)
社会科(88393)
社会科学(88364)
(79047)
基金项目(77308)
自然(70074)
教育(69294)
自然科(68388)
自然科学(68368)
自然科学基金(67120)
(65895)
编号(60952)
资助(59271)
成果(48946)
重点(45121)
(44788)
(42288)
(42172)
课题(41149)
创新(39382)
科研(39280)
教育部(38837)
国家社会(38588)
期刊
(125261)
经济(125261)
研究(81651)
中国(57873)
(47363)
学报(44108)
管理(40576)
(40469)
科学(40387)
大学(33965)
学学(31929)
教育(31218)
技术(27400)
农业(27397)
(23046)
金融(23046)
财经(21925)
业经(21511)
经济研究(20087)
(18804)
问题(16788)
财会(15811)
图书(15140)
(14912)
(14838)
技术经济(14461)
统计(14164)
理论(13633)
商业(13617)
会计(13104)
共检索到426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平泽  卞春艳  
审计问责、结果公开、促进法治、社会参与是国家治理对环境审计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国家治理的视角下,我国环境审计应从当前的环保资金财务审计向环境责任审计发展,并实施五项"转变":审计对象由低层级转变为多层级,审计方式由单一的财务审计转变为综合审计,审计范围由"线"转变为"面",审计方法由查账转变为综合评价分析,审计成果运用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以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冠军  刘锐  余辉  
一、国内外环境审计发展现状(一)国外环境审计发展现状西方国家的环境审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那时环境污染严重,成为当时世界性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典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需要各国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综合解决。西方发达国家首先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样,环境审计就应运而生,从此环境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中信  吴开钱  
我国的现实国情对国家审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国家审计的供给是有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客观上存在着国家审计边界。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家审计的概念,审计关系人模型和审计职业怀疑边界,接着介绍了一个审计环境,然后从拓展审计关系人入手,论述了审计成果与审计延伸比例和延伸半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最优延伸比例和最佳延伸半径的结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黄波  李勇  
什么是文化?《辞海》的定义最为简洁明了:"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文化观把文化定义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辞海》所定义的文化。这种概念是相对自然界来说的,指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与自然界所赋予的一切不同。中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进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国洪  朱芳芳  
生态安全是一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之一,它属于国家治理核心问题的一部分,而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生态文明审计应该服务于国家治理。文章在论述生态文明审计与国家治理关系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审计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人民切身利益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个方面分析生态文明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作用,从完善生态审计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审计大格局、创新生态审计技术方法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四个方面探讨生态文明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国常  
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保障作用。在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政府审计应当在找准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更好选择有效提升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的主要路径。本文在对当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主要路径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审计全覆盖、绩效审计和审计整改问责的必要性和实施要求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勤  
通过国家审计推进腐败治理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何完善审计制度、改进审计方法,探索出一条利用国家审计推进腐败治理的有效路径,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审计在推进腐败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指出了国家审计在推动腐败治理中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审计推动腐败治理的路径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史罕明  
国家治理主要包括地区治理、行业治理、单位治理三个层次;国家治理体系由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系统构成,内部审计属于监督系统的基石,具有机构多、分布广等特点和查错、报告等职能,具备基层单位治理等优势,有职责、有权限、有能力参与国家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必然参与者。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金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确定,国家审计在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中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国家治理角度发挥其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本文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从促进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制度建设和腐败治理、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绩效管理五个方面论述了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关键,而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则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优化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运作机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新要求,梳理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遭遇的瓶颈与制约因素,探讨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运作机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中,进一步提出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运作机制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作出展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春  朱荣  蔡利  
国家治理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和运用适当的治理机制以保证和促进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理应充分发挥审计功能,服务国家治理。本文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在深入分析受托经济责任与国家审计以及受托经济责任与国家治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构建全新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创新国家/政府审计对象载体;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府绩效审计;推进责任政府建立,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构建并实施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以及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侃  
"信用"这一概念产生于上古时代,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信用"作为中国政治伦理和道德准则,以软约束的形式规范了君主、民众甚至国家的行为,在借贷、商业贸易等经济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上看,先秦时期的国家信用可分为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列国间的信用)两个方面;从历史发展看,可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国洪  
国家审计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产生并不断演变,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持续加以完善的法制实践。以宪法确立审计法律地位为标志性起点,我国国家审计立法的历史变迁历经起步、发展、不断完善三大阶段。现阶段,我国审计法律制度已成体系化且趋向成熟,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从国家治理出发,国家审计法制化是其内生需求。审计立法不仅组成了维系国家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而且促使国家治理良性曲线不断延伸。基于此,文章在全面总结审计立法进程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深入探寻国家审计法制化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审计法律规范的几点建议,以助力实现国家审计及其立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靳思昌  
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政府招投标等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引发了"前腐后继"的现象,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治理危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尽管可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由于属于事后审计,致使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无法充分地发挥。而公共决策审计属于事前审计,可以充分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以寻租理论为基础,通过公共决策审计清理主动设租、弱化被动设租、矫正无意设租,不断发展和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公民参与机制,进而完善国家治理机制,使国家在善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善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颖  汤小莉  罗艳芳  王玲玉  
国家审计职业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及依据,借鉴国外审计队伍职业化和我国法官队伍职业化的经验,提出实现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国家治理和审计人员职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同时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供审计实务部门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