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3)
2023(15719)
2022(13657)
2021(12871)
2020(10691)
2019(24524)
2018(24044)
2017(46765)
2016(25086)
2015(27884)
2014(27558)
2013(26728)
2012(24324)
2011(21566)
2010(21277)
2009(19032)
2008(18262)
2007(15428)
2006(13028)
2005(10956)
作者
(69060)
(57556)
(56858)
(54362)
(36594)
(27662)
(26008)
(22605)
(21819)
(20170)
(19611)
(19227)
(18062)
(17791)
(17709)
(17662)
(17262)
(17101)
(16393)
(16329)
(14061)
(13857)
(13832)
(13163)
(12797)
(12668)
(12653)
(12492)
(11511)
(11374)
学科
(94443)
经济(94321)
管理(72586)
(69359)
(58704)
企业(58704)
方法(47212)
数学(41226)
数学方法(40650)
(25910)
(25595)
中国(24121)
业经(21365)
(21127)
地方(17719)
(17044)
(16963)
农业(16926)
财务(16892)
财务管理(16853)
(16443)
贸易(16437)
理论(16388)
企业财务(16047)
(15979)
技术(15758)
环境(15267)
(15259)
(14128)
(13862)
机构
大学(344011)
学院(341619)
管理(139056)
(133058)
经济(130274)
理学(122300)
理学院(120974)
管理学(118717)
管理学院(118092)
研究(110017)
中国(79669)
(71176)
科学(69261)
(60725)
(53707)
(53131)
业大(52213)
中心(50733)
财经(49965)
研究所(49076)
(46945)
(45798)
(45197)
师范(44750)
北京(43924)
农业(42169)
(40816)
经济学(40252)
(38408)
财经大学(37868)
基金
项目(247884)
科学(195757)
基金(181632)
研究(180133)
(159113)
国家(157567)
科学基金(135994)
社会(114158)
社会科(108098)
社会科学(108067)
基金项目(96708)
(96017)
自然(89403)
自然科(87348)
自然科学(87324)
自然科学基金(85738)
教育(83310)
(81203)
资助(74065)
编号(72823)
成果(57909)
重点(55116)
(54923)
(51836)
(51672)
课题(49114)
创新(48353)
科研(47888)
教育部(47465)
国家社会(47317)
期刊
(135580)
经济(135580)
研究(95411)
中国(58686)
学报(56376)
科学(51235)
管理(49214)
(48308)
(46330)
大学(43345)
学学(40934)
教育(37823)
农业(33959)
技术(29318)
(25227)
金融(25227)
财经(23770)
业经(22990)
经济研究(22027)
(20318)
问题(17599)
图书(17349)
(17059)
科技(17014)
(16920)
理论(15908)
技术经济(15411)
实践(14688)
(14688)
现代(14632)
共检索到472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博  马天明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中央适时实施了中央环保督察政策。有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央环保督察的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近乎两极化的结论。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研究中央环保督察的运行逻辑,收集试点督察和第一批环保督察的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断点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效果显著,但效果持续性较弱。这是中央环保督察高运行成本和高运行效益的必然结果,不能对其政策经验进行简单肯定或否定。中央环保督察是对常规型环境治理机制本身的一种"治理",是平衡经济领域的强激励和环境领域的弱激励的重要工具,是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同时,应认识到其高成本的局限性,逐步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鼓励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亦文  王宇  胡宗义  
中国生态环境监管历经"督查"到"督察"的制度转变,为探究国家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效果、演变逻辑及启示提供了绝佳契机。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对中央环保督察前后进行评估,利用中国311个地级行政单位日度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央环保督察的两个阶段都能够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显著作用,中央环保督察结束后,首轮督察和第二轮督察存在短期的持续性。中央环保督察存在溢出效应,同时在城市类型、地理区位、人口结构和污染程度等异质性方面首轮环保督察和第二轮环保督察都出现了显著的特征,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本文的研究为确立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区域、规划中央环保督察的合理框架以及实现生态文明的相关政策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邓辉  甘天琦  涂正革  
本文从官员震慑、企业惩罚和社会动员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央环保督察(CSEP)的现实效果与路径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CSEP "立竿见影"地改善了中国大气质量,高度集权式的环境执法抑制了本地和邻近地区的污染排放,且具有显著的长期效果,"回头看"政策强化了治理成效。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强有力的行政管制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CSEP制度"抓住主要矛盾、盯住少数关键"的治理模式初见成效,但制度化和法治化道路仍需探索和完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鸿儒  陈思丞  
官员更替作为中央政府“隐性治理”的重要工具,其对地方环境监管实施的影响亟待实证研究。文章基于南方A省2011~2018年18945家民营企业样本数据,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官员更替制度对辖区内民营企业污染排放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探讨了中央政府的信号机制对于官员更替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近年来官员更替制度对于加强地方环境监管实施、减轻企业排污具有积极作用。在中央政府借助环保督察传递明确的环境治理信号后,官员更替对民营企业污染排放的抑制程度将进一步加强。文章揭示了官员更替制度作为环境治理工具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强调具有明确信号机制的中央环保督察是优化“环境监管分权+官员更替”设计的有效制度安排。本文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管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洁琼   赵海峰  
不同于常规的环境规制政策,中央环保督察因具有运动式治理特征,对被督察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值得研究。为探究中央环保督察何时起效,本文致力于中央环保督察的时滞效应研究,采用2012—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环保督察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时滞效应及其相关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环保督察的效果存在时滞效应,且对不同类型污染物减排的时滞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异质性;(2)中西部地区城市具有明显的运动式应对特征,中央环保督察对中西部城市的气体污染物影响呈“U”型;(3)中央环保督察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不同污染物起效时间不同。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刚  鲁逸楠  贺琛  
中央环保督察不仅影响企业行为,还具有重要的外溢效应。本文以2013—2018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多期DID模型考察中央环保督察政策实施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央环保督察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央环保督察主要通过提高审计师时间投入和风险溢价而提高审计费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分析师跟踪及外部机构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中央环保督察对审计收费的关系强度。本文的研究将中央环保督察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联系起来,丰富了环境规制经济后果和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全面理解中央环保督察的治理效应和注册会计师环境决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参考,也为进一步发挥环保督察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伟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中央环保督查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改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且在督察后仍保持显著的正效应。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是中央环保督察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中介变量,在中央环保督察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发挥中介传导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弘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自2006年7月13日正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该看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履职方法、手段尚不完善,法制建设也较滞后,还必须按照工作目标与职责要求,从理论、实践中探索有效的督察方法和手段,并纳入到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雅婷   杜焱强  
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和改革举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运行8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关于其制度成效如何生成的因果机制尚未被揭示。本文运用理论建构型过程追踪对内蒙古自治区岱海湖治理过程展开长时段纵向跟踪研究,研究发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与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间存在由“情境建构—行为调适—效能生成”3个部件持续互动所构成的因果机制;其中,制度成效取得的关键在于“压力—能力—动力”逻辑,这一逻辑不仅实现了环境治理委托—代理机制下央地纵向关系的良性运转,而且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本文从过程研究范式出发创新性地识别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成效”间的因果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也为解决西方语境下环境治理委托—代理困境、形成具有中国话语意义的理论思考提供了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国兴  林伟纯  郎玫  
中央环保督察是环境领域"督政"的重要制度,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地方政府行为是动力和约束两个维度多种因素综合交织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动力及所受约束出发,构建中央环保督察压力下的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机制的分析框架。以2018年被督察的30个案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究压力和约束共六个条件变量相互交织对地方环境治理行为的复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地方环境治理行为的发生有两种路径:(1)环保压力驱动模式,环保压力是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2)拐点型模式,经济约束与资源约束是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体系,健全环境治理领域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税收政策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  张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硬约束下,中央不断提升环保因素在地方政府激励与惩戒机制中的影响权重,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成为新常态下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之举。我们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这一准自然实验作为研究样本,从金融市场反应与空气污染治理成效的视角,探究其政策效力。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对中央环保督察的反应显著为负;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政治优待”预期,随着环保督察行动的不断深入而被逐步打破;对于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未达到80%的城市,“回头看”阶段相比于督察阶段更有效地降低了空气污染物;分地域来看,中央环保督察在北方地区的政策效力更具持续性,但在南方、西北地区的结果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沂  冯皓月  陈晓兰  
2016年我国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政策,督察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干部绩效考核和晋升,对地方政府形成了较强的震慑效应。在督察期间,地方政府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对空气污染产生了短期影响。本文将2016—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信息和中国地市日度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匹配,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对被督察地市产生了震慑效应:督察组进驻时,被督察地市PM2.5浓度相较进驻前下降了19.34%;督察组离开时,PM2.5浓度上升了18.13%。中央环保督察对同省邻近非督察地市也产生了近邻震慑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发现督察期间同省邻近非督察地市PM2.5浓度也下降了5.92%。同省邻近非督察地市空气质量的改善通过溢出效应又进一步提高了被督察地市的空气质量。而被督察地市的省外邻近非督察地市的空气质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市主要领导的晋升激励、在任时间以及本地联系都会影响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督察的污染治理策略。基于此,本文从完善我国未来环境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玺  张驰  
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近年来我国环保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地区经济活动绩效与环境成本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事件研究法,对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行动前后我国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动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的短期环境成本效应大于节能减排效应,综合效应为负;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对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处于产业升级路径两头的地区综合效应为负,处于产业升级路径中游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应为正;不同批次接受中央环保督察的地区,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所受影响无显著差异,被督察地区不存在政策模仿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晓燕  吕昕雨  
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创新环境规制政策是解决环境和经济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对重污染企业异质性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应用情境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显著提升试点地区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但是企业绿色创新仅体现为策略性行为,且其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中央环保督察的绿色创新效应仅在“回头看”地区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显著;环保投资是中央环保督察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重要渠道。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寇坡  韩颖  石俊国  
中央环保督察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备受肯定,但是这种改善效果的持续性却受到质疑。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的动态复制系统,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压力下空气质量改善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空气质量的改善可能来自于地方政府无差别的关停污染企业;中央政府一味地加大对地方政府环保失职的惩罚,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采取一刀切式的"懒政"、"怠政"行为;辖区的初始污染水平、管制成本均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地方政府一刀切行为是多因素驱动的结果,中央政府应协调各方力量,理性决策,推动中央环保督察的良性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