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6)
2023(10500)
2022(8936)
2021(8469)
2020(7252)
2019(16555)
2018(16155)
2017(31154)
2016(16634)
2015(18383)
2014(17913)
2013(17340)
2012(15661)
2011(13902)
2010(13531)
2009(11936)
2008(11423)
2007(9554)
2006(7780)
2005(6423)
作者
(46563)
(39333)
(38758)
(36780)
(24832)
(18985)
(17774)
(15414)
(14845)
(13772)
(13387)
(13286)
(12282)
(12017)
(11992)
(11981)
(11854)
(11558)
(11169)
(11127)
(9691)
(9519)
(9498)
(8940)
(8773)
(8639)
(8487)
(8484)
(8011)
(7912)
学科
(63908)
经济(63835)
管理(46850)
(44866)
(37459)
企业(37459)
方法(33692)
数学(30380)
数学方法(29938)
(16668)
(15979)
中国(15559)
(13505)
业经(12679)
地方(11879)
(11059)
财务(11017)
财务管理(10991)
农业(10785)
(10779)
技术(10605)
企业财务(10535)
环境(10441)
(10235)
贸易(10232)
(10074)
(9942)
理论(9623)
(8882)
(8510)
机构
大学(224986)
学院(223027)
管理(89726)
(89008)
经济(87291)
理学(78938)
理学院(78041)
管理学(76529)
管理学院(76106)
研究(73891)
中国(53154)
(49389)
科学(48555)
(39988)
(39112)
业大(37589)
(36774)
中心(34733)
研究所(34302)
财经(32594)
农业(31536)
(30763)
北京(30411)
(30069)
(28026)
师范(27683)
(27659)
经济学(27574)
经济学院(25091)
财经大学(24924)
基金
项目(168683)
科学(133056)
基金(124507)
研究(117340)
(111489)
国家(110289)
科学基金(94640)
社会(75420)
社会科(71655)
社会科学(71631)
基金项目(66332)
(65367)
自然(63752)
自然科(62214)
自然科学(62186)
自然科学基金(61047)
(55939)
教育(53935)
资助(50847)
编号(45095)
重点(38221)
(37367)
(35765)
(35421)
成果(34548)
科研(33464)
创新(33223)
计划(32546)
国家社会(32161)
教育部(31745)
期刊
(85168)
经济(85168)
研究(56142)
学报(41638)
中国(39778)
科学(36804)
(34034)
管理(31365)
大学(31317)
(30762)
学学(29632)
农业(23681)
技术(19931)
教育(19652)
财经(15564)
(14571)
金融(14571)
经济研究(13670)
业经(13612)
(13470)
(13406)
资源(12377)
(11714)
科技(11652)
问题(11542)
业大(11072)
图书(10835)
统计(10801)
技术经济(10722)
(10211)
共检索到305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志军  田雨  蔡志翔  徐子媛  严娟  孙朦  马瑞娟  俞明亮  
【目的】褐腐病是危害桃果实的最严重病害之一,在采收前后造成大量果实损失,开展桃褐腐病抗性的系统鉴定评价,筛选抗性资源,为褐腐病抗性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遗传资源,是解决栽培品种褐腐病抗性不强的长久之策。【方法】2018—2021年,以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的种质资源为试材,采收8.0—8.5成熟度的果实,无损接种616份,有损接种505份,观测无损接种的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和有损接种的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1)),以平均值和0.5标准差建立9级抗性评价体系,比较不同种质类型、果实类型、来源地的褐腐病抗性,并分析抗性指标与其他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为(11.22±5.96)%,变异系数为35.48,基于此指标建立的9级抗性评价体系中,抗性1级(21.64%)39份。无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为(1.71±0.21)cm·d~(-1),变异系数为0.18,基于此指标的9级评价体系中,1级(2.46 cm·d~(-1))26份。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y)与有损接种病斑扩展速率(x)的回归为关系为y=6.2073x(R~2=0.1839),线性程度较低。分组均值比较发现中国桃野生资源相对具有较强的褐腐病抗性,是抗性资源挖掘的重点。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与有损接种病斑扩展速率2个指标均与果实带皮硬度(r=-0.234)和去皮硬度(r=-0.240)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r=0.427)和着色程度(r=0.319)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结论】分别建立了基于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和有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1))的褐腐病抗性9级评价体系;筛选出抗侵染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10份,抗扩展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11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君  阿布都外力·木米尼  曲艳华  贾克功  朱立新  
为探明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抗根癌病种质资源价值,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评价了实生山桃苗对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Conn)和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 Conn)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70d,接种发根土壤杆菌的山桃株最大瘤茎为0~20.3mm,病情指数为59,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为低度抗病类型;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山桃株最大瘤茎为0~5.3mm,病情指数为15,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为高度抗病类型;实生山桃群体对根癌菌的抗性存在广泛的株间分离现象,其对发根土壤杆菌的抗性分离为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温家康  张萍  王茹  邢长杰  唐茜茜  朱小虎  
【目的】了解新疆野核桃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进一步筛选核桃腐烂病抗性优良的新疆野核桃种质。【方法】以新疆巩留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中53份新疆野核桃种质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记录野核桃在接种核桃腐烂病菌后第12天的发病情况,测量不同抗性种质枝条横切的皮层厚度、薄壁细胞面积、韧皮部厚度、导管直径、密度以及木质部厚度等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抗病株系的枝条组织结构差异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新疆野核桃不同单株间的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抗性的野核桃单株中,抗病种质枝条横切的薄壁细胞小且排列致密,厚角组织细胞层数较多且细胞壁增厚,导管较小且密度高,木质化程度较高,微裂缝较少。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发病程度与野核桃单株的皮层厚度(-0.20)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与薄壁细胞面积(0.77~(**))、导管直径(0.7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韧皮部厚度(-0.59~(**))、导管密度(-0.64~(**))、木质部厚度(-0.4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枝条韧皮部、木质部厚度以及导管密度越小,导管直径、薄壁细胞面积越大。【结论】从53份新疆野核桃材料中初步筛选出28个抗病种质,野核桃枝条薄壁组织紧密,韧皮部与木质部较厚、导管小而密度高的野核桃单株抗核桃腐烂病能力较强。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核桃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梦蕊  刘淑梅  侯丽霞  王施慧  吕宏君  苏晓梅  
【目的】探索番茄颈腐根腐病(Fusarium crown and root rot,FCRR)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番茄种质资源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分析,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抗性资源,为培育抗颈腐根腐病番茄品种打下基础。【方法】以尖镰孢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radicis-lycopersici,Forl)和感病栽培番茄Heinz 1706为材料,研究接种菌液浓度、接种寄主苗龄、接种后管理温度和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颈腐根腐病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影响。随后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与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00份番茄种质材料进行颈腐根腐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随着接种菌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接种菌液浓度为107个孢子/mL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分别为100%和89.2,可以反映寄主真实的抗性水平;接种寄主苗龄为2—5叶期均能使植株发病,不同苗龄间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接种后不同的管理温度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病情指数影响显著不同,其中较低的管理温度(20℃)有利于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发生;使用浸根法和灌根法进行鉴定,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高且效果稳定,显著优于茎注射法。对100份番茄种质材料进行分析,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有38份材料表现抗病,这些材料可用于番茄抗颈腐根腐病育种或生产。在已报道的与Frl连锁的分子标记中,SCARFrl的准确率最低,仅为51%,C2-25的准确率为59%,而PNU-D4的准确率为83%,该标记可用于番茄抗颈腐根腐病辅助选择。【结论】建立的苗期抗性鉴定技术能客观反映供试材料的实际抗性水平,可用于番茄抗颈腐根腐病材料的鉴定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徐振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通过对甘薯软腐病菌侵染甘薯的发病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甘薯软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每个品种取3块中等大小的薯块,经严格消毒晾干后,切薯块中部薯片,每薯块切3个薯片,每薯片厚度约为8 mm,置于放有灭菌湿润滤纸保湿的灭菌培养皿中,接种1块6 mm的甘薯软腐病菌菌碟于薯片中央,将接种好的薯片置于26℃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期间加无菌水保湿1次。21 h后将鉴定材料取出,量取薯片发病直径,根据病斑直径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抗感评价。该方法的建立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该方法对44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鲁薯4号和广紫8号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为中抗;湛薯271、泰中1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静利  宗鹏鹏  严沐清  朱立新  贾克功  
为评价陕甘山桃(Prunus davidiana var.potaninii Rehd)对根癌病的抗性,以实生钵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其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和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 Conn)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60d,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陕甘山桃的株最大瘤径范围为0~10.1mm,平均瘤径2.7mm,接种发根土壤杆菌的株最大瘤径范围为0~11.6mm,平均瘤径3.0mm,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陕甘山桃群体高抗根癌土壤杆菌和高抗发根土壤杆菌。但陕甘山桃对根癌土壤杆菌和发根土壤杆菌的抗性存在广泛的的株间分离现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亚凤  张彦威  陈笑瑜  骆勇  国立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德贤  陈振东  吴永官  李文嘉  黄慧俐  黎炎  范世超  
在大田自然发病状态下,对36份来自国内外的冬瓜种质资源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数的19.4%;11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总数的30.6%;10份材料表现轻抗,占总数的27.8%;8份材料表现感病,占总数的22.2%;不同冬瓜种质资源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不同;研究发现,不同皮色的冬瓜资源对枯萎病的田间抗病性也明显不同,其中黑皮冬瓜资源最为抗病,其次为粉皮冬瓜资源,而青皮冬瓜对枯萎病的抗性较差;通过对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对瓜类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研究,将引起广西冬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王荫长  韩召军  顾正远  肖英方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抗性的研究──Ⅰ.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南京14号的抗虫性李国清,王荫长,韩召军,顾正远,肖英方(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STUDIESONRESISTANCEOFRICEVARIETYNJ...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桂翠林   马亮   王银莹   谢富贵   赵彩宏   王文淼   李鑫   王青   高夕全  
【目的】玉米茎腐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自然条件下,玉米茎腐病多由多种病原菌共同侵染造成。筛选抗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复合侵染的优异玉米种质,鉴定与复合病原引起的茎腐病抗性相关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QTN),挖掘抗性候选基因,为玉米抗复合病原抗性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借鉴。【方法】以一个玉米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接种F. graminearum和F. verticillioides复合病原菌,鉴定茎腐病表型;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显著抗性SNP位点,预测抗病候选基因。【结果】通过田间和室内2个环境下接种复合病原后的茎腐病表型鉴定试验,发现不同来源和亚群的自交系对复合病原侵染的表型差异显著。田间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收集于中国的自交系普遍抗性较高,而美国的自交系普遍感病性较高;热带及亚热带亚群的自交系抗性较高,混合型亚群的自交系感病性较高。室内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收集于美国的自交系材料抗性较高,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自交系材料感病性高;硬秆亚群的玉米种质表现较高抗性,混合型亚群的种质表现较高感病性。于田间和室内2个环境下分别筛选出29份和16份对复合病原侵染具有较高抗性水平的种质,2个环境共同筛选到6份抗病种质。基于田间表型GWAS分析,鉴定到18个与复合病原茎腐病抗性显著相关的QTN,挖掘出93个抗病候选基因;有4个基因表现出单倍型变异,且接种后基因表达水平在抗病材料中呈上调趋势。【结论】利用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自然群体,在2个环境中共同鉴定出6份玉米镰孢菌复合病原茎腐病抗性材料,可作为潜在的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种质资源;挖掘出4个可能参与复合病原菌抗性的候选基因,为玉米镰孢菌复合病原茎腐病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常红  贾克功  朱立新  李辉  叶航  王衍纯  
为评价毛桃的根癌病抗原价值,以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毛桃(Prunus persica)对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的103株实生苗的株平均瘤径0~24 mm,群体平均瘤径8.77 mm;其中3株未发病,3株瘤径1.00~3.00 mm,7株3.01~5.00 mm,32株5.01~8.00 mm,58株>8.00 mm;评价为免疫、高度抗病、抗病、感病和高度感病型株率分别为2.90%、2.90%、6.79%、31.10%和56.31%。本研究中,毛桃对发根土壤杆菌高度感病,实生群体内存在广泛的抗性分离现象,其中有免疫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艳波  马启彬  牟英辉  谭志远  吴鸿  年海  
【目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筛选抗大豆疫霉菌PGD1的优异抗源和多抗疫霉根腐病种质资源,推导大豆种质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有效抗源。【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利用在广东发现并分离的大豆疫霉菌PGD1菌株,接种鉴定主要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华南省份631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筛选抗大豆疫霉菌PGD1种质资源;再用其他6个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菌株接种鉴定抗大豆疫霉菌PGD1的种质,筛选多抗资源,通过基因推导方法分析抗病种质的抗病基因类型。【结果】631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庆华  崔林开  李德龙  戴婷婷  阴伟晓  董莎萌  邢邯  郑小波  王源超  
【目的】建立一套大豆抗疫霉菌根腐病基因鉴别菌系,并用于分析大豆品种(系)是否含有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方法】采用下胚轴接种法测定了125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的毒性组成,筛选了不同毒力公式的6个大豆疫霉菌并建立了该菌系,测定了黄淮地区55个主栽大豆品种(系)对该菌系的抗性并通过基因推导方法进行抗病基因分析。【结果】55个大豆品种(系)共产生18种反应型。抗病基因的推导结果表明,有2个品种可能含有Rps1c,没有鉴定到可能携带有Rps1a或Rps1k的大豆品种(系)。【结论】黄淮地区携带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的大豆品种(系)并不多,且易感疫霉菌,因此需要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永超  曾祥国  向发云  过聪  张庆华  陈丰滢  关伟  
【目的】对草莓属植物12个草莓野生种24份材料、1个栽培种41个品种、种间杂交种6个品种共71份种质资源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为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从草莓上分离得到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接种病原,采用离体接种法将炭疽菌孢子悬浮液(1×106个分生孢子/mL)均匀接种在草莓叶片的叶面、叶柄上。置于28℃条件下保湿培养4 d,然后分别对每个叶片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叶面病斑数量、叶面最大病斑直径、叶柄最大病斑长度。运用IBM SPSS 15.0软件对不同供试材料的叶面病斑数量、叶面病斑直径、叶柄病斑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叶柄病斑长度对每个叶片的病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计算每份材料的病情指数,以接种炭疽菌后叶柄的病情指数为依据对供试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以草莓种类为固定因素,供试材料为随机因素,采用SAS中的一般线性模型程序计算凤梨草莓(41份)、东北草莓(3份)、绿色草莓(4份)、黄毛草莓(3份)、种间杂交种(6份)的病情指数差异(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凤  刘霞  尹杰  宋勤飞  陈娟  牛素贞  刘进平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野生茶树株系,分别为Q3、Q18、Q27、Q32、Q34、Q41、Q49、Q51、Q56和Q66,10个茶树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一芽1叶百芽重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对照),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适中;73个野生茶树单株和扦插苗的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基本一致;经进一步对10个优选株系扦插苗抗旱性(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初步评价,Q18、Q34、Q49和Q56株系的叶片栅海比和叶片CTR较高,分别在0.6和0.3以上。【结论】Q18、Q34、Q49、Q56野生茶树优势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芽1叶百芽重较重,抗旱性强,可作为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