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5)
- 2023(17040)
- 2022(14663)
- 2021(13861)
- 2020(11686)
- 2019(26583)
- 2018(26331)
- 2017(50093)
- 2016(27342)
- 2015(31024)
- 2014(30435)
- 2013(28996)
- 2012(26446)
- 2011(23552)
- 2010(23495)
- 2009(21036)
- 2008(20144)
- 2007(17594)
- 2006(15007)
- 2005(12591)
- 学科
- 济(97729)
- 经济(97604)
- 管理(79710)
- 业(74677)
- 企(63703)
- 企业(63703)
- 方法(46410)
- 数学(40019)
- 数学方法(39424)
- 中国(27847)
- 农(26843)
- 财(26025)
- 业经(22813)
- 学(22305)
- 技术(21256)
- 制(19959)
- 地方(19481)
- 理论(19308)
- 农业(17703)
- 贸(16722)
- 贸易(16712)
- 和(16359)
- 务(16316)
- 财务(16232)
- 易(16222)
- 财务管理(16196)
- 教育(15733)
- 银(15553)
- 银行(15497)
- 企业财务(15331)
- 机构
- 大学(369468)
- 学院(366186)
- 管理(146558)
- 济(139636)
- 经济(136373)
- 理学(127514)
- 理学院(126102)
- 管理学(123637)
- 管理学院(122971)
- 研究(118961)
- 中国(86356)
- 京(77906)
- 科学(74900)
- 财(64005)
- 农(58728)
- 所(58066)
- 业大(56318)
- 中心(54769)
- 江(53559)
- 研究所(53274)
- 财经(51374)
- 范(50204)
- 师范(49667)
- 北京(48498)
- 经(46919)
- 农业(45856)
- 院(44234)
- 州(43301)
- 技术(41219)
- 经济学(41188)
- 基金
- 项目(260045)
- 科学(204707)
- 研究(191649)
- 基金(186935)
- 家(163239)
- 国家(161622)
- 科学基金(139470)
- 社会(119073)
- 社会科(112634)
- 社会科学(112604)
- 省(103658)
- 基金项目(99430)
- 自然(91204)
- 教育(90222)
- 自然科(89145)
- 自然科学(89118)
- 自然科学基金(87519)
- 划(86610)
- 编号(78768)
- 资助(75846)
- 成果(63965)
- 重点(57916)
- 创(57137)
- 部(56683)
- 课题(54958)
- 发(54760)
- 创新(52711)
- 科研(49856)
- 大学(49371)
- 项目编号(49002)
- 期刊
- 济(148603)
- 经济(148603)
- 研究(104547)
- 中国(75791)
- 学报(59984)
- 管理(54597)
- 科学(53857)
- 教育(52254)
- 农(52181)
- 财(49322)
- 大学(46275)
- 学学(42699)
- 农业(36403)
- 技术(34244)
- 融(27139)
- 金融(27139)
- 业经(24936)
- 财经(24302)
- 经济研究(23326)
- 图书(22520)
- 经(20823)
- 科技(19789)
- 业(19441)
- 问题(18541)
- 版(17813)
- 技术经济(17174)
- 理论(16596)
- 坛(15565)
- 论坛(15565)
- 现代(15375)
共检索到529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锐兰 王鲁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三、研究生教育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1正确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江总书记多次讲过:“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根顺 包水梅
文章重点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现存的问题,总结出阻碍研究生教育有效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生教育系统内竞争无序,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并由此提出研究生教育应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的具体设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宝鹏 苏宏伟 高平发
认为研究生创新的动力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外在动力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内在动力。提出要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保证其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作用的发挥,达到通过外在动力激发内在动力的目的,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 创新动力 创新体系 创新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喜庆 许放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部结构入手,论述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各个子系统即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国家创新体系 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本文作者综合了最近报刊登载有关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文章观点,简单介绍了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着重联系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当前应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看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史本叶 李俊江
我国目前已经确立了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战略,作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载体,国有企业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理论,论述了国有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构成,文章分别从创新"拉力"和"推力"两方面论述了国家创新体系下国有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归纳了国有企业与国家创新体系各部门之间的创新合作模式,指出要充分利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各种创新要素,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经济学研究里",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在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欠发达国家的"追赶"过程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文章探讨和研究了这两个概念如何被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并且尝试进一步地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能力的理论如何更有效地用于我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从而揭示和证实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技术能力 国家创新体系 政府 创新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彤 滕福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新健 王生辉 柴庆春
外资研发中心NIS研究框架在研究视角和范式以及理念上实现创新,突出外资研发中心从事开放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本质特征,视其为NIS中的特殊内生变量,突破了囿于“外资与“R&D两条线路分离研究的局限,是一个视角统一、目标明确、同时具有强大张力的动态研究范式。研究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定位的政策化视角与广适性以及研究视野的全球化等方面均显示出其适用性。
关键词:
R&D全球化 外资研发中心 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中琼 刘欣宇 邵海涛 华宝玉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实践,通过系列的问卷调查,建立了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障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 体系 构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文平 吴敏 王安民
首先分析了现行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加强研究生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要采取“知识点-知识模块-课程体系”的模式、在课程实施上采取课程组的组织管理模式等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花玲 仇国芳 王俐 王琳
个绍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近期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重点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改革方案、建设研究型课程、组织精品课程大讲堂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春海
着眼于“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社会化的推进,图书馆应该利用背靠高新知识和技术辐射中心的优势,适时调整自己的信息方略,以跻身高新知识和技术创新、传播、应用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高校图书馆 信息方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创新是指技术创新。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创新是指包括原创性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的技术变革。而从国家层面来理解,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进步,而包括制度的、经济的、社会的进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基础结构即创新要素的建设;二是由公共和私有部门和机构组成的创新网络系统的建设。只有把创新要素建设和创新网络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到利用国际资源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才能形成我国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