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8)
- 2023(14350)
- 2022(12164)
- 2021(11355)
- 2020(9787)
- 2019(22684)
- 2018(22684)
- 2017(43334)
- 2016(23457)
- 2015(26672)
- 2014(26794)
- 2013(26197)
- 2012(24113)
- 2011(21712)
- 2010(21593)
- 2009(20141)
- 2008(20164)
- 2007(18071)
- 2006(15489)
- 2005(13607)
- 学科
- 济(94227)
- 经济(94100)
- 管理(74555)
- 业(66201)
- 企(55422)
- 企业(55422)
- 方法(44950)
- 数学(39537)
- 数学方法(39049)
- 财(28492)
- 农(26273)
- 中国(23916)
- 制(21151)
- 业经(20875)
- 环境(19935)
- 学(19655)
- 地方(18553)
- 务(17968)
- 财务(17904)
- 财务管理(17860)
- 农业(17067)
- 企业财务(16994)
- 贸(16727)
- 贸易(16721)
- 易(16283)
- 和(15697)
- 划(15131)
- 银(14814)
- 银行(14782)
- 理论(14549)
- 机构
- 学院(333305)
- 大学(333030)
- 济(135507)
- 经济(132615)
- 管理(130321)
- 理学(112381)
- 理学院(111177)
- 管理学(109177)
- 管理学院(108559)
- 研究(108104)
- 中国(82804)
- 京(69656)
- 科学(66493)
- 财(65208)
- 农(54517)
- 所(53765)
- 中心(51848)
- 财经(51305)
- 江(50849)
- 业大(49657)
- 研究所(48628)
- 经(46506)
- 北京(43283)
- 农业(42628)
- 范(42414)
- 师范(41959)
- 经济学(41761)
- 州(39825)
- 院(39777)
- 财经大学(38131)
- 基金
- 项目(226649)
- 科学(178780)
- 研究(165500)
- 基金(165001)
- 家(143698)
- 国家(142512)
- 科学基金(122857)
- 社会(105105)
- 社会科(99565)
- 社会科学(99538)
- 省(89126)
- 基金项目(87814)
- 自然(79978)
- 自然科(77988)
- 自然科学(77966)
- 教育(76766)
- 自然科学基金(76561)
- 划(75021)
- 资助(67293)
- 编号(66893)
- 成果(54051)
- 重点(51467)
- 部(50699)
- 发(48189)
- 创(47335)
- 课题(46188)
- 制(44811)
- 创新(44365)
- 科研(44248)
- 教育部(43594)
- 期刊
- 济(146836)
- 经济(146836)
- 研究(92377)
- 中国(65412)
- 财(53142)
- 学报(51167)
- 农(48903)
- 科学(46876)
- 管理(46809)
- 大学(39482)
- 学学(37119)
- 教育(34164)
- 农业(33060)
- 技术(30385)
- 融(28944)
- 金融(28944)
- 财经(25470)
- 业经(24061)
- 经济研究(22319)
- 经(21806)
- 问题(19653)
- 业(17933)
- 图书(16331)
- 版(16254)
- 技术经济(15974)
- 统计(15686)
- 资源(15585)
- 理论(15540)
- 贸(15302)
- 财会(15004)
共检索到487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洪平
文章在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损害制度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损害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研究发现:由于生态损害具有损害主体的多元性、损害过程的累积性和损害后果的广泛性等特征,因此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赔偿主体的多元化、诉讼时效的长期化和赔偿途径的社会化三个原则。美法日在生态损害赔偿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借鉴,这包括立法先行、环保理念的改变、司法模式的转型以及社会化赔偿途径的完善等。因此,我国的生态损害赔偿应该从改变理念,完善立法、社会赔偿机制和生态损害磋商机制以及加强对生态损害赔偿资金的管理四个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
生态损害赔偿 国外经验 制度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尤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落实损害担责原则的重要制度,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环境损害包括因环境污染或破坏导致的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以及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但是现行的法律只规定了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救济,缺失对生态环境的救济。由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同于传统的民事责任,不能纳入《侵权责任法》,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如赔偿主体范围小、赔偿程序不明晰、赔偿评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只有扩大赔偿主体、明确磋商与诉讼的衔接、完善赔偿评估制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性法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损害担责原则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斐 朱昊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由国家政策由上而下强力推动产生,而非司法实践倒逼的结果。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创设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在我国已经实施八年,但其适用范围仍然没有被学界和实务界厘清。实践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有名无实”,规范手段和立法目的之间有矛盾。作为主要制度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生态系统功能损失或自然生物因素的不利改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民事赔偿诉讼只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有关部门应当实事求是地运用该制度的有限功能,充分发挥该制度保护权利人财产权益、维护司法秩序的设计功能。该类诉讼制度的赔偿范围仅限于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身损害或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相关的财产利益损害。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 适用范围 《民法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殿茹 邓思远
国家推出"1+6"生态文明改革组合拳,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力争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疏解和承接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损坏,这就涉及生态环境损坏赔偿问题。文章在有选择地分析了北京畜牧业和制造业功能疏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后,探索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包括赔偿原则、建立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环境损
关键词:
非首都功能 环境损害赔偿 评价体系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殿茹 邓思远
国家推出"1+6"生态文明改革组合拳,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力争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疏解和承接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损坏,这就涉及生态环境损坏赔偿问题。文章在有选择地分析了北京畜牧业和制造业功能疏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后,探索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包括赔偿原则、建立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环境损失的测算。提出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运行机制,包括生态环境论证机制、生态环境税费征收机制、政策统领导向机制。
关键词:
非首都功能 环境损害赔偿 评价体系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瑛
因果关系是损害赔偿的前提和限制条件。"除非"标准是判断因果关系的主要方法,但在多重充分原因和假设的替代原因情况下,则需要以"必要标准"为补充,而如果在违约行为之后、损害发生之前发生的其他一些事件或行为成为干扰项,则需要辅以可预见标准。在受损害方本身行为促进了违约方违约或扩大了违约损失时,会产生在合同各当事人间分配损失的问题。影响责任分担的因素主要包括因果关系、各方行为的权重、正义和公平,需要法官或仲裁员的自由裁量。
关键词:
损害赔偿 因果关系 “除非”标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政策目标 生态资本 损害赔偿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政策目标 生态资本 损害赔偿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珍媛
转基因生物损害主要包括对环境的损害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其与传统环境损害具有显著区别,具有广泛性、持续性、潜在性、缓慢性、多元参与性等特征,转基因生物损害赔偿的制度的建立是整个立法的保障,而我国在转基因生物损害赔偿制度上的研究和立法都比较薄弱,尚达不到对转基因生物损害进行充分救济的水平。有必要对转基因生物损害赔偿的基本问题如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法律框架的完善展开研究,并顺应国际转基因生物损失赔偿国际立法的情势,确立财政担保规则,建立与《名古屋—吉隆坡补充议定书》相衔接制度。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 损害 赔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赔偿范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赔偿范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章鉴港
从10例判决赔偿的案件来看,我国反垄断案件的判决赔偿额过低,原因在于:一是单独适用补偿性赔偿,二是未考虑一般提价类行为的利润损失,三是缺少判决前利息的计算。传统的损害赔偿制度基本上是惩罚性赔偿或补偿性赔偿的单层次适用,存在局限性。实践中存在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改进、补偿性赔偿制度的进化两条革新路径,但仍有不足。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应从单层次的补偿性赔偿转向惩罚性赔偿和补偿性赔偿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行为构建分层适用的损害赔偿制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俊峰 张颖
由于没有考虑到垄断侵害、反垄断诉讼与传统民法中的侵权损害、赔偿之诉的重大差异,我国反垄断法草案关于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缺陷严重,难以实施。法经济学的分析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实践均证明,单纯依赖专司机关的行政执法,难以收到理想的反垄断效果。为此,反垄断法应采取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惩罚的最佳倍率虽难以准确测定,但不妨借鉴美国的三倍损害赔偿立法例,同时根据实践需要,以特别法形式对惩罚性赔偿适用除外的情况作出规定。
关键词:
反垄断法草案 损害赔偿制度 法经济学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思静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强规则体系建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针对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频发的现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诉讼制度建设,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为行政机关追究环境危害行为人的生态修复与损害赔偿责任提供了制度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思静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强规则体系建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针对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频发的现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诉讼制度建设,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为行政机关追究环境危害行为人的生态修复与损害赔偿责任提供了制度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