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03)
- 2023(20130)
- 2022(17417)
- 2021(16019)
- 2020(13579)
- 2019(31295)
- 2018(31100)
- 2017(59196)
- 2016(32248)
- 2015(36670)
- 2014(37111)
- 2013(36625)
- 2012(34203)
- 2011(31163)
- 2010(31173)
- 2009(28924)
- 2008(28373)
- 2007(25356)
- 2006(22434)
- 2005(20115)
- 学科
- 济(146292)
- 经济(146138)
- 管理(89343)
- 业(85982)
- 企(69350)
- 企业(69350)
- 方法(60747)
- 数学(52770)
- 数学方法(52097)
- 农(39352)
- 中国(38918)
- 地方(33612)
- 财(33128)
- 学(32459)
- 业经(31622)
- 农业(26611)
- 制(24604)
- 贸(24142)
- 贸易(24126)
- 易(23284)
- 理论(21803)
- 和(21098)
- 环境(20961)
- 银(20957)
- 银行(20880)
- 融(20581)
- 金融(20577)
- 行(19999)
- 技术(19843)
- 务(19802)
- 机构
- 大学(470886)
- 学院(469697)
- 济(191267)
- 经济(187020)
- 管理(178899)
- 研究(165901)
- 理学(153748)
- 理学院(151931)
- 管理学(148992)
- 管理学院(148172)
- 中国(123206)
- 科学(105234)
- 京(101782)
- 所(86141)
- 财(85839)
- 农(84862)
- 研究所(78433)
- 中心(74508)
- 业大(73472)
- 江(71268)
- 财经(67954)
- 农业(66532)
- 北京(64679)
- 范(62934)
- 师范(62216)
- 经(61501)
- 院(59983)
- 经济学(57590)
- 州(57135)
- 经济学院(51551)
- 基金
- 项目(314592)
- 科学(244778)
- 基金(225661)
- 研究(225105)
- 家(198675)
- 国家(197000)
- 科学基金(166943)
- 社会(140065)
- 社会科(132554)
- 社会科学(132519)
- 省(124239)
- 基金项目(119167)
- 自然(109926)
- 自然科(107320)
- 自然科学(107286)
- 自然科学基金(105309)
- 划(104680)
- 教育(103609)
- 资助(94309)
- 编号(91708)
- 成果(74732)
- 重点(71204)
- 发(69966)
- 部(68428)
- 课题(64221)
- 创(64166)
- 科研(60583)
- 创新(59963)
- 计划(58076)
- 教育部(57839)
- 期刊
- 济(218076)
- 经济(218076)
- 研究(139243)
- 中国(93791)
- 学报(80210)
- 农(78122)
- 科学(72262)
- 管理(66134)
- 财(65700)
- 大学(59849)
- 学学(56483)
- 农业(53546)
- 教育(51319)
- 技术(42243)
- 融(41071)
- 金融(41071)
- 业经(35381)
- 经济研究(34885)
- 财经(33422)
- 经(28671)
- 问题(28157)
- 业(27471)
- 图书(24322)
- 技术经济(24112)
- 版(23146)
- 统计(22294)
- 科技(22061)
- 理论(21767)
- 商业(21137)
- 贸(20846)
共检索到705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斯玲 刘应宗
乡镇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以河南省偃师市的16个乡镇作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取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第三产业发展因子、工业发展实力因子4个主因子,并基于因子得分矩阵对16个乡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和农业生产规模的农业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第三产业发展因子和工业发展实力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对此,提出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发展新型工业、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特色建镇以及乡镇的非均衡发展等乡镇经
关键词:
乡镇经济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玮
对我国12个西部省区1995年、2000年和2007年这3年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进行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发展和外资外贸两方面始终是西部省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所在。在12年的时间段里,12个西部省区经济发展的格局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最后的加权因子得分显示,前三名、后三名和中间六名这3个层次组,位次没有太大改变。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静 吴海伟 郑小青
为了评价山东省内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依据经济学理论,选取了12项统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各个城市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和SPSS结果,发现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并据此从政府调控、吸引内资和外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三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SPSS 经济数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崔学敏 张德利 徐强东
乡镇金库难以运行,主要是财税机构设置不完备,工作秩序混乱,事权与财权不统一等因素所致。可行的办法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机构,明确其职能与分工
关键词:
乡镇金库 财税机构 基层乡库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庆丰 党耀国 王丽敏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县(市)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取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生活质量因子、投资因子和第三产业发展因子5个主因子,并基于主因子得分矩阵对18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论文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经济,所得结论客观、可信,能够较好地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湘舸 鲍展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董雯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财政局狠抓基层财政建设和基层财政基础工作("双基"建设),不断强化乡镇财政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增强乡镇财政工作效能,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一是推进基层财政体制改革。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要求,全面实行"乡财区管"的财政管理模式,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金林
本文以湖北省国家重点镇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例,对我国重点镇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重点镇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重视对观念与制度"升级",遵循生态位秩序发展原则,坚持非均衡发展,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
关键词:
重点镇 发展模式 精神约束 生态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岩磊
在对以往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文献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各地区在"责任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评价方法缺乏相应的考虑。文章采用CRITIC修正法确定了五项指标的权重,并用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对我国3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聚类分析,为省际经济发展能力做出了科学评价。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德祥 吴睿
基于实地考察,本文试图揭示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的变化及其对当前农村民生和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招商引资模式正带动乡镇经济转型发展,有经济强镇的市(县)基本可实现财力自保,使乡镇财政在困境中正常运行,农村民生状况也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目前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依然困难,乡镇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和预算安排制约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农村社会保障和教育服务水平还不高。为此,本文建议选择一些有经济强镇的市(县)进行试点,以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横向平衡机制,创新乡镇预算安排,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关键词:
乡镇经济 财政运行 农村民生 农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金林 王群
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然而,解放以后长期以来因其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落后的经济基础使其经济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我国革命老区农村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调研分析湖北革命老区乡镇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禀赋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革命老区乡镇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
革命老区 乡镇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喜
本文首先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进而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对区域重新进行划分,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类型的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其蕴含的政策意义是在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各项地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相适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丹
本文以北京市、河北省与黑龙江省等13省市作为样本,选择人均GDP、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主要聚类因子,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基于各聚类因子的统计数据,采用传递闭包法对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样本分为三类比较合理,三类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造成省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因素、区位因素、人力资本因素、自然禀赋因素与历史文化因素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丹
本文以北京市、河北省与黑龙江省等13省市作为样本,选择人均GDP、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主要聚类因子,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基于各聚类因子的统计数据,采用传递闭包法对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样本分为三类比较合理,三类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造成省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因素、区位因素、人力资本因素、自然禀赋因素与历史文化因素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