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30)
- 2023(18157)
- 2022(15147)
- 2021(13958)
- 2020(11845)
- 2019(27180)
- 2018(26788)
- 2017(51393)
- 2016(27772)
- 2015(31021)
- 2014(31254)
- 2013(31072)
- 2012(28933)
- 2011(25997)
- 2010(26297)
- 2009(24655)
- 2008(24579)
- 2007(22419)
- 2006(19826)
- 2005(17806)
- 学科
- 济(125394)
- 经济(125263)
- 业(103560)
- 管理(88761)
- 企(84123)
- 企业(84123)
- 方法(52912)
- 农(50190)
- 数学(43521)
- 数学方法(43002)
- 业经(35425)
- 财(34740)
- 农业(33471)
- 中国(33309)
- 地方(29462)
- 务(23978)
- 制(23964)
- 财务(23918)
- 财务管理(23871)
- 企业财务(22650)
- 学(22242)
- 贸(21990)
- 贸易(21975)
- 技术(21787)
- 易(21311)
- 和(21120)
- 环境(20736)
- 理论(19546)
- 划(18965)
- 策(18801)
- 机构
- 学院(404843)
- 大学(396749)
- 济(169100)
- 经济(165598)
- 管理(160609)
- 理学(137541)
- 理学院(136098)
- 研究(134096)
- 管理学(133943)
- 管理学院(133198)
- 中国(104415)
- 京(83794)
- 科学(82220)
- 农(79218)
- 财(76802)
- 所(68184)
- 江(64307)
- 中心(63797)
- 业大(63134)
- 研究所(61452)
- 农业(60897)
- 财经(60502)
- 经(54738)
- 北京(52352)
- 范(51542)
- 师范(51043)
- 州(50628)
- 经济学(50049)
- 院(48139)
- 经济学院(45256)
- 基金
- 项目(266481)
- 科学(210753)
- 研究(195609)
- 基金(192006)
- 家(166569)
- 国家(165036)
- 科学基金(142860)
- 社会(125013)
- 社会科(118285)
- 社会科学(118248)
- 省(108563)
- 基金项目(102177)
- 自然(91979)
- 自然科(89779)
- 自然科学(89754)
- 教育(88783)
- 划(88681)
- 自然科学基金(88138)
- 编号(80147)
- 资助(77825)
- 成果(63142)
- 发(61724)
- 重点(59837)
- 部(58418)
- 创(57069)
- 课题(55028)
- 创新(52817)
- 国家社会(51055)
- 科研(51033)
- 业(50685)
- 期刊
- 济(197509)
- 经济(197509)
- 研究(114286)
- 中国(82377)
- 农(77310)
- 财(62080)
- 学报(60333)
- 管理(60331)
- 科学(58035)
- 农业(52305)
- 大学(46557)
- 学学(44315)
- 教育(39541)
- 融(39142)
- 金融(39142)
- 技术(38454)
- 业经(38168)
- 财经(29625)
- 经济研究(28677)
- 业(28258)
- 问题(26589)
- 经(25494)
- 技术经济(22705)
- 版(20097)
- 统计(20025)
- 资源(19710)
- 商业(19262)
- 世界(19162)
- 现代(18828)
- 策(18825)
共检索到611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培彬 张精 曾芳芳 朱朝枝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力量,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及理论意义。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2010—2017年的生态农业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虽伴随时间推移而逐年递增,但是其经济与环境因子、农业现代化水平因子、以及农业生态安全因子三个重要影响因子的分项得分则具有强烈的波动特征,整体呈"S"型发展态势,三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度还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基于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视角,深入分析各因子得分特征的成因,据此提出优化福建生态农业发展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生态农业 质量评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培彬 张精 曾芳芳 朱朝枝
生态农业是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结合每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建设重点对于生态农业效益的提升将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城市建设3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结合各市公布的《统计年鉴》(2011—2018年)以及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所发布的政府统计公报,求取各指标数据均值,以此作为数据样本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进行生态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大致形成山区城市组合、沿海城市组合与经济特区分别聚合成类的三区布局,整体呈现"一心、两区、多翼"的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格局。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大量指标数据变化规律来探讨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态势在时间维度上的总体特征,以及各功能区的区划成因。最后,基于聚类结果进一步将三区定义为沿海都市现代化生态农业功能区、山区城市特色生态农业功能区和滨海特区休闲生态农业功能区,并对各个功能区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定位做深入分析,提出建设重点,以期能为福建省生态农业统筹规划、联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肖芳
笔者运用因子分析法,把影响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的因素划分为综合能力因子、平衡能力因子和可持续能力因子,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数据指标为样本,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检验,依据综合模拟得分对各地市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排名,发现综合能力因子因素对生态农业效益影响最大。因此,应从提高经济产投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积极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 因子分析 BP神经网络 生态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艳芳 安睿 曲胜秋 刘耀林
[目的]耕地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掌握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规律,有助于政府实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方法]该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县级尺度指标体系评价2005-2015年三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而后分别以改善“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子系统为首要任务划分耕地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限制重点保护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指标体系在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扩展基于耕地图斑汇总的耕地本底为数据源,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由耕地生态系统自身健康状态与邻域系统的空间有序性共同决定。[结果]研究结果如下:(1)2005-2015年全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改善,全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2)耕地生态保护压力持续增加,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基本稳定,耕地保护响应措施总体有效;(3)以缓解耕地生态保护压力为首要任务,坡度和二、三产业比重是主要障碍因子;以提高耕地生态状况为首要任务,应关注斑块面积、坡度和复种指数的限制;以加强耕地保护响应为首要任务,应优先考虑第一产业投资、农业机械单位总功率和环境污染控制投资。[结论]研究可对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上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指数和农业资源安全指数总体下降,农村社会发展指数不断升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则经历了下降、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以2003年为例,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业资源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两方面。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限制作用依次为45.32%、33.92%和20.76%。最后,为提高...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世伟 汪东亮
[目的]以生态足迹理论为指导研究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以期为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各指标重要性的评分值,根据权重值和评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此来分析驱动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在系统层中,旅游基础条件的权重值最高,其次是农业发展状况,区域基础条件权重值最低。在区域基础条件中,地理位置优越度的权重值最高,指示标志齐全度的权重值最低;在农业发展状况中,农业发展基础的权重值最大,农业从业人员比例的权重值最小;在旅游基础条件中,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最小的是旅游接待水平。对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力较大的前5个因子依次是农事体验丰富度、农业发展基础、乡土风情浓厚度、地理位置优越度和区域交通便捷度。[结论]在该文涉及的驱动因子中,作为生态足迹理论重要内容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良好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是保障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此后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强度状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雪梅 吴凤娇
本文尝试运用钻石模型剖析福建省生态农业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福建省与其他华东诸省生态农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而言,福建省生态农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较低,仅在高级生产要素及机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应从优化生产要素、拉动需求和拓宽政策导向等方面来提升福建省生态农业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珍远
发达的服务业是经济繁荣的表现,尤其是优势服务业。首先给出了优势服务业的定义,然后根据一定的基准构建了福建省优势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批发和零售业、教育、房地产业、金融业及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五大服务业为福建省的优势服务业。最后,就因子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优势服务业 因子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文珺 刘丽红
[目的]以山西省为例,探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对加快山西省农业全要素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文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限制因子识别模型,从山西省市两级分别分析2010—2020年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探究其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层面农业REE系统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2010—2012年轻度失调,2013—2016年进入濒临失调阶段,2017—2020年,提升为勉强协调。(2)区域层面,以太原市发展水平最高,并向轻度协调发展过渡;阳泉市和运城市表现为最低水平;其他地区为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以太原市、大同市增速稳定,忻州市、临汾市和吕梁市3市发展波动性较大。耦合协调等级: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3市为勉强协调型;晋城市、晋中市2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他6市均为轻度失调型。(3)障碍因子识别包含13个主要指标。[结论]山西省农业REE系统整体水平为较低到中等,耦合度高,耦合协调度相对低,协调等级逐年优化,表现为有序发展趋势。近年来山西省农业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约束作用开始突显,尤其表现在产业结构、水资源、耕地资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方面,区域尤以晋西南地区的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重,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改善等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洁琼
以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参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的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物流业2016-2021年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分排名,了解了目前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促进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丹 胡卫卫 黄森慰
生态文明主流核心价值观与农业区域发展的结合是区域农业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区域构建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农业发展格局提供了思路线索。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梳理了福建省农业发展格局的路径变迁,提出生态农业效能发挥不足、农业科技化水平有待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产业耦合程度尚待强化、区域可持续能力需要得到加强等是福建省农业发展格局构建面对的主要挑战,并针对以上困境提出了构建福建省农业发展格局的路径,以期提高福建省区域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水平。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业发展 格局构建 福建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姗姗 张向前
总结福建省在新时代下把握党中央农业发展战略思想、制定农业绿色发展决策和实施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从涉及生产者意识的产前阶段、涉及生产过程的产中阶段、涉及生产相关废弃物处理和产品营销的产后阶段研究发现,福建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引导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减少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加强先进农机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技术水平、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加强闽台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和加大农业企业国际化步伐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对此,提出明确政府主导作用、重视提升生产者能力和素质、重视技术进步带动作用、建立科学评价方法及认证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用好"五缘"优势以及推进国际化发展等促进福建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卓德雄 曾献君
[目的]通过测度20062016年福建省城镇化水平,明确福建省城镇化发展优势和劣势。为政府构建和完善城镇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从而不断优化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方法]文章选取24个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指标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利用福建省20062016年9个地级市统计数据,采用Topsis改进的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进行测度,采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福建省9个地级市20062016年综合得分。[结果]福建省9个地级市20062016年城镇化质量水平排名(综合得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凯 史红亮 李琳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结构变化,比较了不同时期石化要素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社会生态经济等指标变动的差异,寻求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的最新进展,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测度,分析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测算1997-2006年上海生态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指标,得出以下结论:调整生产结构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力措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石化要素减量投入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生态农业制度创新是根本;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层次分析法 资源循环利用 上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