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9)
- 2023(16269)
- 2022(13723)
- 2021(12801)
- 2020(10670)
- 2019(24946)
- 2018(24722)
- 2017(47353)
- 2016(25984)
- 2015(29421)
- 2014(29728)
- 2013(29373)
- 2012(27739)
- 2011(25185)
- 2010(25437)
- 2009(23919)
- 2008(23734)
- 2007(21616)
- 2006(19045)
- 2005(17295)
- 学科
- 济(114506)
- 经济(114390)
- 管理(73066)
- 业(70879)
- 企(55923)
- 企业(55923)
- 方法(48724)
- 数学(42664)
- 数学方法(42127)
- 中国(34090)
- 农(32888)
- 地方(28424)
- 财(28253)
- 业经(25142)
- 学(22845)
- 制(22245)
- 农业(22049)
- 贸(21289)
- 贸易(21271)
- 易(20582)
- 银(19220)
- 银行(19184)
- 行(18424)
- 融(18273)
- 金融(18268)
- 环境(17502)
- 和(17305)
- 理论(17163)
- 务(16933)
- 财务(16869)
- 机构
- 学院(381136)
- 大学(380443)
- 济(155681)
- 经济(152331)
- 管理(143179)
- 研究(129929)
- 理学(121623)
- 理学院(120194)
- 管理学(118137)
- 管理学院(117414)
- 中国(98987)
- 京(81699)
- 科学(79662)
- 财(74431)
- 所(66538)
- 农(63756)
- 江(62755)
- 中心(60128)
- 研究所(59973)
- 财经(58354)
- 业大(55531)
- 范(52835)
- 经(52595)
- 师范(52317)
- 北京(51464)
- 农业(49876)
- 州(47836)
- 经济学(47355)
- 院(46787)
- 财经大学(42859)
- 基金
- 项目(244942)
- 科学(191729)
- 研究(180954)
- 基金(174216)
- 家(151332)
- 国家(150014)
- 科学基金(127552)
- 社会(113231)
- 社会科(107252)
- 社会科学(107218)
- 省(98317)
- 基金项目(91683)
- 教育(84181)
- 划(82261)
- 自然(81155)
- 自然科(79159)
- 自然科学(79137)
- 自然科学基金(77646)
- 编号(75014)
- 资助(71872)
- 成果(61950)
- 发(56875)
- 重点(55949)
- 部(54256)
- 课题(53020)
- 创(50344)
- 创新(47096)
- 科研(46867)
- 教育部(46099)
- 国家社会(45911)
- 期刊
- 济(178465)
- 经济(178465)
- 研究(115092)
- 中国(77227)
- 学报(58839)
- 财(58484)
- 农(58302)
- 科学(53358)
- 管理(52427)
- 教育(45613)
- 大学(44496)
- 学学(41582)
- 农业(39741)
- 融(37287)
- 金融(37287)
- 技术(35546)
- 业经(30637)
- 财经(29778)
- 经济研究(27658)
- 经(25551)
- 问题(24570)
- 业(20895)
- 技术经济(19758)
- 贸(19437)
- 统计(19306)
- 图书(19184)
- 理论(18416)
- 商业(18050)
- 版(17698)
- 资源(17416)
共检索到580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吉 吴翠青 黄慧敏 龙强
从经济发展、结构协调、创新驱动、开放升级、生态文明、成果共享6个方面构建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年~2016年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0年~2016年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平稳上升趋势,2013年综合得分转负为正,发展水平有了质的突破;接着分别计算了2010年和2016年28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结果表明江西省在28个省份中排名有所上升,但水平仍有待提升;最后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洁琼
以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参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的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物流业2016-2021年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分排名,了解了目前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促进陕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晓萍 廖晓玲 邓又军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利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及其构成指标进行省际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整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分析各构成指标,发现我国经济活力、创新效率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创新效率和经济活力指数呈现低水平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而绿色发展指数呈现两极分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瑶 李磊 刘俊霞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面板熵值法测度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与基尼系数方法分析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我国“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发展之间存在明显脱节;2008年以后,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表现为先降后升,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则相对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妍 王巧瑜 张鹭 张明
文章在提炼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水平测度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是内生动力强、市场经济活力足、发展结构优、发展过程稳、福利成果多、生态环境代价小的协同共生的发展;中国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整体差异主要来源,各地区内均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但对整体差异贡献较小;地区高质量发展受邻地发展水平影响,存在高发展俱乐部与低发展俱乐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家强
江西开放型经济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其外向型经济指标数据良好,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态势。“十四五”时期,江西应在此基础上,下好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的先手棋,采取梯度型的“增长极”开放战略以及全方位的中部地区配合措施,开展综合性的开放战略,促进其发展战略具有一致性的措施,强化外贸产业的积累、转化,以及对应的传导,同时将发展中心围绕在中部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强化更高水平的开放力度,促进地区协调健康稳健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江西经济 中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伟 蔡超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民生发展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选取2019年各省份相关指标数据,采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方面,上海以1.09分的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在创新发展方面,北京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首都地位位列第一;在绿色发展方面,西藏和海南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在协调发展方面,天津、上海、北京因其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位列前三;在民生发展方面,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位列前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名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多层次因子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娟
[目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探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现状和区域差异,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2013—2022年全省和区域水平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基尼系数法测算县域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而从全省、区域和市域层面分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区域差异变化。[结果] (1)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以2018年为临界点表现为先快速增长再缓慢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2013—2018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快速提升期,绿色发展、生产效率和结构调整提升速度最快;2018—2022年为缓慢增长期,绿色发展和生产效率在波动中略有提升,结构调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子系统中以绿色发展、结构调整和生产效率水平指数较高,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指数偏低;各子系统增长幅度和波动程度相差较大。(3)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以晋南地区发展相对较好,晋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晋东南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内差异始终较大,并有增加趋势;晋中、晋北和晋南3大地区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小,并均有缩小趋势,尤以晋南地区缩小趋势最明显(4)地级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异最大的是忻州市,其次是吕梁市和朔州市,其他地级市内部差异性较低,运城市最低;从变化幅度来看,大同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运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于区域内差异,4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结论] 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仍较低,城乡差距大,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升有限,农业高质量发展正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阶段;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中以农业效率水平贡献率最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未来凭借其“小杂粮王国”的农业资源优势,山西省农业转型升级潜力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慧卿 郝枫
文章依据高质量发展内涵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等权法与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中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随后细致考察其时空特征,并由五大准则层深入揭示影响省域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最终采用经典收敛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东高西低、两极分化严重,且存在空间正相关;考察期内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无明显提升,创新与开放维度表现欠佳是制约多数省份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障碍;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β收敛,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 魏福丽 袁旭梅
基于DPSIR模型建立高质量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2013—2017年中国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与时空演化情况,并从"环境状态"和"环境响应"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各省区数据来看,其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高低、驱动因素与薄弱环节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成熟发展型""趋于成熟型""快速发育型""雏形发育型"四种类型;从空间格局上,各省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形成"扩散效应型"和"低速增长型"两大空间聚集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军 张江洋
本文通过构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省域高质量发展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基于松弛的模型(SBM)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ML)指数,测算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趋势来看,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稳定,仅有个别省份波动较大;从区域差异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域为东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驱动因素来看,造成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同时降低或生产技术的单一下降。因此,各省份要充分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难度,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统筹经济增速与经济质量,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改善技术效率,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娥 马黄龙 王晓芳
文章从经济发展基本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综合评价1997—2019年省域和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系统聚类算法和马尔科夫链矩阵对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五大发展理念指数呈现阶梯状攀升态势,而经济发展基本面指数呈现波折中向上爬升的态势;聚类结果表明浙江等东部地区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宁夏等西部地区省份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各省份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耕瑞
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文章从价值创造、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动能培育、绿色转型以及福利改善六个维度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对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综合评价来看,考察期内全国、三大地区及省份(天津除外)层面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并且各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拉大倾向,但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从各子系统评价来看,考察期内各子系统均呈上升态势,但在省份之间的发展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协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国 何建波 方蕾
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次之,东北最弱。之后,基于依托基础、发展动力、生产方式、产品模式、支撑行业、配套产业与发展目标七个维度,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帆
(一)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即要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着力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市场秩序,为优质优价、优胜劣汰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约束政府的权力,在目前"放管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市场主体 人居环境 供给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