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6)
2023(13066)
2022(11554)
2021(10987)
2020(9393)
2019(21154)
2018(20888)
2017(40694)
2016(21658)
2015(24328)
2014(24083)
2013(23430)
2012(21113)
2011(18702)
2010(18187)
2009(16318)
2008(15400)
2007(12829)
2006(10743)
2005(8791)
作者
(59516)
(49573)
(49011)
(46754)
(31377)
(23742)
(22394)
(19645)
(18829)
(17222)
(17081)
(16412)
(15442)
(15397)
(15236)
(14912)
(14801)
(14736)
(14134)
(14016)
(12143)
(11855)
(11808)
(11296)
(11073)
(10921)
(10841)
(10717)
(9866)
(9849)
学科
(84285)
经济(84197)
管理(62971)
(59339)
(50068)
企业(50068)
方法(44011)
数学(38792)
数学方法(38256)
(21744)
(21073)
中国(20244)
业经(18741)
(17574)
地方(16357)
(14958)
贸易(14953)
农业(14639)
(14522)
理论(14509)
(14123)
财务(14051)
财务管理(14022)
技术(13912)
(13588)
企业财务(13295)
环境(13100)
(12879)
(11808)
(10786)
机构
大学(298299)
学院(296216)
管理(124777)
(115207)
经济(112783)
理学(110203)
理学院(109047)
管理学(106974)
管理学院(106438)
研究(91289)
中国(65736)
(61540)
科学(57950)
(50314)
业大(45343)
(44217)
(43228)
中心(42671)
财经(42110)
研究所(40059)
(39916)
(38995)
师范(38621)
(38609)
北京(37900)
农业(34658)
经济学(34194)
(33978)
(32949)
商学(31985)
基金
项目(217678)
科学(172437)
基金(159757)
研究(158313)
(138484)
国家(137389)
科学基金(120062)
社会(99981)
社会科(94790)
社会科学(94766)
基金项目(85813)
(84704)
自然(79713)
自然科(77928)
自然科学(77911)
自然科学基金(76484)
教育(73603)
(71128)
资助(65453)
编号(64601)
成果(50055)
(48044)
重点(47966)
(45626)
(45074)
课题(43060)
创新(42487)
科研(42175)
教育部(41721)
大学(41296)
期刊
(113930)
经济(113930)
研究(80058)
中国(48069)
学报(46161)
管理(43782)
科学(42619)
(38624)
(37234)
大学(35653)
学学(33442)
教育(31967)
农业(27546)
技术(27131)
业经(19810)
(19543)
金融(19543)
财经(19239)
经济研究(18330)
图书(17551)
(16311)
问题(14852)
科技(14840)
理论(14800)
技术经济(14114)
实践(13829)
(13829)
(13592)
(13553)
情报(13030)
共检索到400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英苹  刘凤鸣  高艺畅  王玉美  
[目的/意义]针对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为网络舆情管控者制定引导方案提供实践支持。[方法/过程]首先,文章构建了用户、事件、回音室三个子网络,并根据用户间复杂交互行为生成三个子网络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构建回音室超网络。其次,利用NLP等技术对事件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及相似度计算,从而筛选出目标回音室,根据映射关系识别出目标用户。最后,建立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根据舆情事件情感极性的不同对目标回音室用户采取不同引导策略。[结果/结论]采集了包含40条舆情事件、26943条转发评论内容和26113名用户的训练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对目标用户实现有效引导从而影响舆情态势,为网络舆情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艺畅  孙英苹  刘凤鸣  皋磊  靳美玲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平台通常将志趣相投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同质化的集群,即“回音室”。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数据来调查网络舆情的传播是否具有回音室效应,如果存在,那么回音室与舆情的影响力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舆情回音室网络和识别算法,并通过内容分析、情感分析、矛盾心理测量和同质性测量对舆情回音室成员的选择性曝光强度和同质性水平进行检验。最后验证了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实验结果发现舆情信息的传播确实存在回音室效应,而且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回音室可能对舆情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晓贺  田儒雅  吴蕾  张学福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多层面、错综复杂的过程,可采用超网络描述和揭示。[方法/过程]构建了包含用户—观点—情感—时序阶段4层子网的超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毒疫苗"事件这一具体实例中。[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舆情主题发现超网络模型的子网分析可揭示每层子网的特征信息,超边分析可用于舆情预警分析、舆情主题挖掘及舆情主题演化分析。[局限]下一步研究将从细化指标、多重验证两个方面对模型进行完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建强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得以不断完善,使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冲击,因此,对高效网络舆情展开严格监督和正确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当下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于静  杨柏勤  田玉晶  秦世霞  朱翃  李洪伟  
进入网络云时代,社会舆情呈现传播快、数量多、规模大的态势,大学生作为信息敏感人群,必然使高校成为网络舆情失控的重灾区。本文以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10所省属大学的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认知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载体、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中主体的行为表现、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防控的困境,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舆情应对提出策略性建议。尽快搭建起相应的管理框架,通过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形成全方位舆情危机应对覆盖面,把网络舆情有效应对渗透到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我国现阶段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主体提供帮助,助力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同时,网络舆情这一时代性产物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庄蕙荥   姜奕冰   范哲玮  
[目的/意义] 在社交网络中回声室对重大突发事件下的社交网络舆情演进具有重要作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研究回声室网络结构可以为相关部门的舆情引导和管控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过程]基于网络结构理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方法,进行用户回声室网络结构识别以及用户回声室网络结构表征及网络同质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中回声室网络结构分析模型,并结合重大突发事件“3·12”东航客机事故中典型舆情话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回声室效应,由于微博评论与转发机制的不同,回声室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网络特征差异,且评论机制更有利于社交网络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情感分享,并可以凝聚群体观点和用户想法,从而促进意见领袖在群内和群外成员之间的互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爱  毕硕本  王军  黄铜  万蕾  
本文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法和GIS可视化,在地理学视角下,对微博中"山东毒疫苗事件"信息传播路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具有相对一致性,表现为网络中节点的出入度与社会城市发展具有指向性,在个别中心城市间(北京、广东、上海)有所区别;(2)舆论微博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都形成中心节点城市,这些城市主导着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舆论方向;(3)相同时间段内的舆论信息传播路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对称性,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密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波维  曾润喜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选题,学界从不同视角对网络舆情进行观照,并基于不同视角构建应对舆情的策略和路径。[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已有的网络舆情研究视角进行比较、归类、编码和分析,总结出7个主范畴和5个核心范畴。[结果/结论]由此探究网络舆情视角研究范式,分类分析视角选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密合度及论证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未来视角研究应从共享和深度协作方面研究网络舆情,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借鉴等。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李真  丁晟春  王楠  
【目的】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方法】通过舆情信息内容、用户关系、用户行为三个方面的4个维度(时间维、用户维、内容维、观点维)的关联,构建微博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模型。【结果】提出包括舆情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抽取及聚类、"用户–所属观点主题"2-模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演化分析4部分的网络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方法体系,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体系可有效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局限】用户属性对观点主题识别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虑。【结论】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利用LDA主题模型,可多方面、多维度地识别网络舆情观点主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鑫  章成志  李雯静  
舆情研究是新兴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作为舆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备受重视。网络舆情研究是舆情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对舆情基础理论的深化和扩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内容概括和分析,给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框架;然后对网络舆情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同时结合应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和实践;最后探讨网络舆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网络舆情的研究趋势。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洪亮  石立艳  李明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使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与演化,研究多方主体回应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网络舆情回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舆情事件、网民、传媒、网媒及政府这五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从事件危害程度及敏感度、网民情绪强度、媒体活跃度及政府信息公开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网络舆情的应对提供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宋全喜  寻其锋  宁祎娜  
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同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难以控制等特点,对相关部门进行涉警网络舆情干预和引导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有关网络舆情引导、管控机制、应对策略研究等成果丰富、但是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演变和干预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之上、定量分析研究相对欠缺。现有网络舆情研究多针对舆情发展某一阶段进行研究,未结合网络舆情发展的多阶段属性展开全生命周期研究,为数不多的网络舆情多阶段干预决策机制研究也比较粗略,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干预决策机制作为支撑。因此,结合网络舆情的多阶段属性、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是未来网络舆情干预决策机制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的描述,给出一定量的状态表述和行动刻画,构建一个分类多阶段决策模型框架。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连峰  周红磊  王丹  张海涛  
为了更好地挖掘微博舆情中的关键节点,对其进行因人而异的思想引领,打造微博晴朗空间,本研究以超网络为理论基础,对微博舆情传播中的各子网进行建模,应用神经网络、LDA、Python仿真分析方法,挖掘微博舆情中的关键节点,并对关键节点的特征和情感进行分析与讨论。挖掘出微博舆情传播中的六类关键节点,分别是活跃人物、焦点人物、意见领袖、传播人物、潜在活跃人物、潜在传播人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霞  
网络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舆情客体的多样性、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的特点,决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导向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手段,增强舆情引导说服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网络议程,提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能;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参与到相关机制建设中去,促进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方面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思宇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与思想表达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贯彻落实党的指导方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对于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网络信息的复杂与多样性也给互联网舆情治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一些辨别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较淡薄的大学生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会发布或传播不实信息,给网络舆论和社会治理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与引导工作的缺位。结合全媒体时代背景,明确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含义,探究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现状及其改进的必要性。以某高校“鼠头鸭脖”事件为例,提出多元共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规范大学生网络使用,畅通高校舆论表达渠道,提升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