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62)
2023(15889)
2022(13833)
2021(13099)
2020(10941)
2019(25324)
2018(25002)
2017(49296)
2016(26539)
2015(29894)
2014(29798)
2013(28999)
2012(26677)
2011(23797)
2010(23692)
2009(21605)
2008(20929)
2007(18094)
2006(15867)
2005(13874)
作者
(74495)
(61763)
(61338)
(58869)
(39671)
(29560)
(28129)
(24254)
(23751)
(22087)
(21258)
(20835)
(19548)
(19537)
(19328)
(19180)
(18500)
(18313)
(17859)
(17783)
(15292)
(15170)
(15074)
(14237)
(13920)
(13838)
(13693)
(13585)
(12384)
(12111)
学科
(100148)
经济(100041)
管理(74517)
(70821)
(59164)
企业(59164)
方法(48791)
数学(42968)
数学方法(42375)
(26922)
(26893)
中国(25726)
(23794)
银行(23647)
(23518)
(22308)
(22275)
业经(22052)
(19680)
贸易(19667)
地方(19318)
(19049)
(18389)
金融(18387)
农业(17816)
(17266)
财务(17193)
理论(17185)
财务管理(17158)
企业财务(16242)
机构
大学(364095)
学院(363552)
管理(146457)
(145070)
经济(141844)
理学(126681)
理学院(125350)
管理学(123051)
管理学院(122410)
研究(119519)
中国(97127)
(76196)
科学(73614)
(68404)
(58816)
(58741)
中心(56918)
财经(54926)
业大(53779)
研究所(53730)
(53384)
(50153)
北京(47765)
(47361)
师范(46893)
农业(46053)
(43929)
经济学(43642)
(43604)
财经大学(41243)
基金
项目(252849)
科学(199388)
基金(184554)
研究(184403)
(160365)
国家(159063)
科学基金(137567)
社会(115138)
社会科(109120)
社会科学(109093)
基金项目(98099)
(97741)
自然(91193)
自然科(89064)
自然科学(89041)
自然科学基金(87426)
教育(85121)
(82858)
资助(76577)
编号(75845)
成果(60544)
重点(56482)
(55903)
(53334)
(52304)
课题(51401)
科研(48887)
创新(48756)
教育部(48075)
大学(47621)
期刊
(152192)
经济(152192)
研究(110314)
中国(64516)
学报(55837)
管理(52593)
科学(52107)
(51942)
(51325)
(49038)
金融(49038)
大学(42990)
学学(40700)
教育(38581)
农业(34107)
技术(31436)
财经(26353)
业经(25234)
经济研究(24657)
(22339)
问题(19568)
理论(19099)
实践(17638)
(17638)
图书(17477)
(17028)
科技(16914)
技术经济(16762)
(16299)
现代(16014)
共检索到532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段军山  丁志强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对2004-2012年134家国内银行的微观特征与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是一致的,基础货币扩张带来了银行信贷增加,银行微观特征对货币政策变化时的信贷反应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外资银行相对内资内银行的信贷敏感性更强。另外,银行流动性与资本充足率作用相对比较明显,而银行盈利能力与规模的作用比较小。在将货币政策划分为相对紧缩与相对宽松分别进行研究时,本文发现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信贷反应更加一致,说明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叶  谷宇  
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以来我国融资结构、贷款结构及增速特征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三个主要特征指标;通过将上述特征指标引入CC-LM模型,建立了商业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反应的Panel Data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股份制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程度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明显地影响其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强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和流动性明显地影响其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强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友传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小英  许永洪  温丽荣  
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形势迫使商业银行集体性进行创新转型,同业业务作为重要突破口呈快速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同业业务扩充了银行资金来源,提高了资产运用效率,但弱化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效应,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且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外资银行等不同性质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呈现异质性。本文最后为规范同业业务、防范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铭利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西征  刘志远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信用级别公司信贷规模受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来推断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货币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信用级别的公司存在较复杂的非对称性冲击,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在分配信贷资金时存在双重标准,既要考虑公司的信贷能力,又要考虑公司的性质。这说明中国商业银行开始商业化自主经营,同时也受政府干预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铭利  
国内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数文献都是基于VAR方程利用信贷总量、总产出等宏观变量证明存在信贷传导渠道,由于无法避免宏观变量的内生性影响了结论的稳健。二是只关注银行信贷总量变动对产出的冲击。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银行信贷总量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货币政策将通过另一种信贷传导渠道——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对企业产生作用进而影响产出,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并且区分了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胤  张宗益  
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System-GMM方法,对2004-2010年28家主要城市商业银行的异质性、信贷决策与货币政策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盈利能力、资本水平和存款规模对城商行信贷增速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但其信贷发放表现出强烈的惯性扩张,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流动性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在盈利能力、存款规模和风险控制上有优势的城商行,能更好地调整信贷发放,降低货币政策的负面冲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峰  
通过对许昌市14家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的实地调研,掌握、总结、提炼其存款定价的现状、策略,并对货币供应量(M2)与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存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在货币供应量方面的体现并未及时、有效地在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中反映出来,进一步探讨得出货币政策通过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传导存在两个障碍:(1)同业负债—存款负债(负债端)价格传导弱化;(2)存款负债(负债端)—信贷资产(资产端)价格传导失灵。分析形成传导障碍的主要原因,并以打通障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目的,从外部环境与机制建设、银行内部发展与经营策略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支持、引导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构建科学、实用的存款定价策略,使货币政策能够更好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6市联合调查课题组  张晓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荣华  张洋  
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由于资本充足率约束,银行资本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动态理论模型,以及加入银行资本后的CC-LM模型,研究银行资本与信贷、货币政策的关系,得出初步结论:银行资本对信贷数量具有重要影响;银行资本是顺周期的,并可能加重经济不利冲击对信贷的负面影响;银行资本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银行资本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影响经济中的基础利率水平(债券利率)和最终产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俊杰  易宪容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欣  王飞  
本文对我国1997-2011年121家银行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以及银行特征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2)银行资本充足性以及流动性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这说明微观特征对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差异化的影响,规模越大,银行结构集中越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邹熙  
本文基于当前货币当局积极探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现实需要,以银行微观竞争水平为视角,通过引入"Monti-Kelin"改进模型,利用2004~2017年我国130家中外资银行数据设定模型研究银行市场势力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存在政策类型差异,并只在数量型下正向显著。且数量型下的银行市场势力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小规模、高资本比例、高流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弹性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和完善传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各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发展变化以及银行业结构、经营状况改变的现实需求,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相关研究重燃兴趣。虽然我国货币政策贷款渠道与银行竞争关系的文献也逐渐增多,但成果亟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据此,本文基于银行微观经济学中的Monti-Klein模型进行合理改进,构建了包含银行微观竞争因素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3—2015年162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改进了货币政策的衡量方法后,运用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考察银行微观竞争是否影响银行贷款渠道,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竞争水平和政策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增加,会加剧利率波动对银行贷款增长的影响,并且主要体现在市场势力原本较低的银行。此外,该影响因政策立场差异存在非对称性。本文的研究为分析"银行微观竞争水平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其研究结论对银行业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转型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