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5)
2023(18406)
2022(15349)
2021(14392)
2020(11985)
2019(27084)
2018(26846)
2017(52640)
2016(28102)
2015(31180)
2014(30989)
2013(30684)
2012(28303)
2011(25551)
2010(26100)
2009(24580)
2008(24206)
2007(21895)
2006(19930)
2005(18106)
作者
(79667)
(66165)
(66080)
(62605)
(42035)
(31424)
(29839)
(25617)
(25202)
(23789)
(22509)
(22131)
(21096)
(20914)
(20452)
(20228)
(19565)
(19327)
(19179)
(19069)
(16564)
(16306)
(16089)
(15243)
(14968)
(14933)
(14750)
(14597)
(13248)
(13058)
学科
(123035)
经济(122902)
(103480)
管理(90183)
(83534)
企业(83534)
(50170)
方法(49654)
数学(40467)
数学方法(39988)
业经(36072)
中国(35679)
(34693)
农业(33360)
(28572)
地方(27094)
(23948)
银行(23922)
(23551)
贸易(23531)
(22859)
(22813)
(22807)
财务(22748)
财务管理(22710)
技术(21745)
(21500)
企业财务(21493)
环境(20664)
(20476)
机构
学院(402311)
大学(394294)
(172982)
经济(169502)
管理(161248)
理学(137239)
理学院(135888)
管理学(133904)
管理学院(133143)
研究(132209)
中国(108749)
(83469)
(82240)
科学(76649)
(72325)
(65058)
财经(64007)
(63251)
中心(63177)
业大(58529)
(58058)
研究所(58049)
农业(55023)
北京(52772)
经济学(51491)
(50197)
(49800)
师范(49347)
(47667)
财经大学(46934)
基金
项目(259152)
科学(206445)
研究(194747)
基金(188512)
(161776)
国家(160257)
科学基金(139835)
社会(125821)
社会科(119173)
社会科学(119147)
(102621)
基金项目(99177)
自然(88037)
教育(87961)
自然科(85942)
自然科学(85920)
(84598)
自然科学基金(84393)
编号(79930)
资助(76634)
成果(63771)
(60058)
重点(57619)
(57608)
(55663)
课题(54489)
国家社会(51910)
创新(51462)
(49863)
教育部(49727)
期刊
(202897)
经济(202897)
研究(120282)
中国(80968)
(71026)
(64500)
管理(63379)
学报(54201)
科学(54056)
(49203)
金融(49203)
农业(47446)
大学(43737)
学学(41584)
教育(38736)
业经(38564)
技术(37744)
财经(31617)
经济研究(30345)
问题(27347)
(27227)
(24955)
技术经济(21661)
(20427)
商业(19720)
现代(19394)
世界(19359)
理论(19175)
(18512)
统计(18232)
共检索到621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春  曹萍  许伟  
农业物联网需要以资源享赋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动力、技术支撑为手段、政府支持为保障。文章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智能生产得到突破、农业物联网信息体系不断完善等方面阐释了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特点,从产业发展较为分散、缺乏关键设备储存及核心技术、专业人才资源匮乏、缺乏系统的应用标准和架构层次、产业缺乏顶层规划设计、政府资金投入不高、未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物联网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联系我国发展实际,从强调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大自主创新、统筹产业布局等方面探究了推进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从优化顶层设计、产学研用协同、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示范工程等方面总结出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晓野  高一兰  纪玉山  
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可知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宏观环境子系统发育不成熟、环境支持子系统无法满足资金和行业标准要求、核心供应链子系统内部企业战略不匹配、竞争子系统与核心供应链子系统内部成员缺乏信息共享动力等问题。本文从环境保障、企业战略选择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飞鸣  
穆尔的商业生态系统共同演化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应重视合作和创新,以突出企业间的网络联盟关系,建立一种不同于古典对抗竞争的合作竞争战略,这一理论思想已被广泛应用于一般工商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践中。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研究金融业的发展战略,培育良好互动的金融生态系统,走全能集团化发展模式和国际化战略是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芬  吴建军  卢剑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凤民  
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力低下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系统内的同化作用被强烈弱化,而异化作用却异常活跃。表现为植被破坏、农业生产力低下、土壤水蚀和风蚀严重、土壤肥力持续下降,扩大开垦面积进一步导致问题的严重化。这两大系统功能的不协调变化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失调”,只有同化作用得到有效提高,才能抑制异化作用的恶性发展。核心就是大幅度提高系统生产力,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而言,提高农业生产力是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在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的基础上,发展以集水技术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华  崔晓东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生态系统。生态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典型特征,并且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更加紧密。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生态主体竞争混乱、产品和服务个性化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等诸多问题,而且在生态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监管环境等)方面也还不完善。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生态主体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广东省中山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唐华安  丁宁  朱秋勤  
随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应用需求日益丰富,信息孤岛和信息安全等问题逐步显现,对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对税务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互联网+",提出了相应的税务信息化生态系统发展策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广东省中山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唐华安  丁宁  朱秋勤  
随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应用需求日益丰富,信息孤岛和信息安全等问题逐步显现,对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对税务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互联网+",提出了相应的税务信息化生态系统发展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余菲菲  董飞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技术兴起,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遵循"主体互动融合—跨业价值重塑—环境协同共生"基本框架,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内涵及特征。运用嵌入型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提炼归纳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3种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建卫  刘玉新  
企业家的持续发展与企业不断进步及国家经济持久繁荣存在着密切关系。然而,企业家却面临着三大发展失衡问题,即企业发展与企业家身心健康失衡、追求个人完美与组织发展失衡、财富与责任失衡。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有三大理论路径:身心健康与企业发展相协调,追求个人完美与组织成长相协调,财富创造与责任担当相平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建国  陈长青  柳建国  陆建飞  
建立了面向行政首长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地、县级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A)。系统实现“四库一体化”结构,提出全新的方法库概念和适合于大体量知识库的产生式规则法、框架法、关系数据库法结合的知识表达体系。采取回旋阶梯式和缩进式结合的方法,通过推理、人机交互,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决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系统驱动为知识—数据的共轭驱动和用户驱动结合的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管青春  郝晋珉  许月卿  任国平  康蕾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对其分区管控有助于提升人类福祉。本文针对如何表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态及其空间异质性问题,采用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矩阵,构建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2个指标,并对2015年河北省曲周县村级行政单元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状态和可持续能力进行评判;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为依据,通过空间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曲周县的农业生态管理区,并提出针对分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指标能实现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评价,且具有可应用性和普适性。②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度和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区域供需匹配度为1.0647,处于一般均衡等级,表明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均衡状态;区域供需协调度为0.8977,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能力较高。③将曲周县339个村级行政单元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管理区和12个二级生态管理亚区。提出的管理措施如下:生态保育区实施严格保护,禁止大规模建设;生态培育区实施综合保护,提升投产效益;生态改良区实施综合改良,促使生态环境转好;生态重构区实施整体生态整治和针对性生态重构。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精细化管理、差异化保护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佳佳  赵耀  陈甜倩  冯喆  赵华甫  吴克宁  
[目的]为提高全国农业资源利用率,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两型农业",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展开研究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产出,但在当前生态效率研究中未得到充分体现。文章通过量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利于权衡农产品供需关系,更好以农田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利为目标来开展农业生产。[方法]文章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期望产出之一,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4个农业效率研究区域。运用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良好,平均值为0.945,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影响全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土地投入、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和水资源投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与农业生态效率呈正向相关。土地、农药、劳动力、机械、水资源、化肥、农膜和能源投入、农业产值及碳排放均与之呈负向相关。其中农药投入是最为显著的抑制因子,控制农药投入是提升全国农业效率核心因素。(3)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格局是多层影响因素叠加而成,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要素消耗的过量与农业碳排放过多。[结论]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上发展较好,但各省市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仍有上升的空间。从投入产出冗余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要素消耗的过量与农业碳排放过多。在发展中着重加大区域对农业土地的开发投入、推广机械科学技术、减少化肥等污染物投入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用水技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芬  吴建军  卢剑波  韩明春  姜宁  
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区域水平上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从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入手,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探讨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定量化的方法。通过建立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度模型,定量描述了系统在近10年来的波动变化状态。发展度模型包括发展位、发展势和协调度3个方面。研究表明,该区域发展位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发展势也表明了系统整体状况愈来愈靠近系统规划值;系统协调度在波动中逐渐增长,表明各组分之间耦合关系加强;系统整体发展度在波动中逐渐提高。从研究可知,该区近10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和卫生等领域得到很大改善,人口得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兵辉  廖允成  尚爱军  亢福仁  张雄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简称SEREn)的发展度、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动态模型及其综合判定法则,通过在毛乌素沙地偏农区的榆阳区与偏牧区的乌审旗运用该模型,得到:①近27 a两地发展度、承载力及协调发展度基本上均沿时间序列增加;②SE与REn协调发展的类型也均逐渐趋于更高水平;③农牧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主的资源密集型向以资金、科技利用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转变;④受人类活动强度与农业生态系统开放性的影响,榆阳区与乌审旗SEREn的承载力和发展度产生了相应时序演变特征,使得SE与REn协调发展状况也发生相应变化。通过对SE与REn协调发展状况的综合判定,能够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