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3)
2023(16349)
2022(14471)
2021(13738)
2020(11631)
2019(27261)
2018(27202)
2017(52348)
2016(28563)
2015(32547)
2014(33055)
2013(32512)
2012(29858)
2011(26906)
2010(26890)
2009(24610)
2008(24353)
2007(21672)
2006(18409)
2005(16029)
作者
(83239)
(69260)
(68940)
(65846)
(44087)
(33528)
(31692)
(27420)
(26265)
(24763)
(23606)
(23186)
(21994)
(21736)
(21563)
(21471)
(21204)
(20610)
(19864)
(19850)
(17233)
(16967)
(16853)
(15859)
(15659)
(15483)
(15425)
(15412)
(14079)
(13796)
学科
(114360)
经济(114231)
管理(82634)
(78070)
(65353)
企业(65353)
方法(56363)
数学(48871)
数学方法(48216)
(30786)
(29501)
(28004)
中国(27655)
业经(24755)
地方(22468)
理论(20867)
(20704)
贸易(20693)
农业(20468)
(20050)
(19678)
(19536)
财务(19448)
财务管理(19396)
(18491)
企业财务(18286)
技术(17354)
环境(17116)
(16046)
银行(15980)
机构
大学(409779)
学院(409494)
管理(161956)
(157011)
经济(153371)
理学(140598)
理学院(139027)
管理学(136391)
管理学院(135652)
研究(129761)
中国(95725)
(86305)
科学(83968)
(71415)
(67579)
(65666)
业大(63198)
中心(60414)
(60172)
研究所(60007)
财经(58083)
(54748)
师范(54182)
北京(54026)
农业(53241)
(52616)
(49176)
(47012)
经济学(46942)
技术(45040)
基金
项目(279394)
科学(217459)
研究(203183)
基金(199921)
(173774)
国家(172301)
科学基金(147598)
社会(124268)
社会科(117483)
社会科学(117452)
(111149)
基金项目(106618)
自然(97814)
自然科(95463)
自然科学(95436)
教育(95150)
自然科学基金(93662)
(92696)
编号(85129)
资助(83286)
成果(68740)
重点(62168)
(61018)
(58600)
课题(58088)
(57465)
科研(53904)
创新(53560)
大学(52582)
教育部(52035)
期刊
(168357)
经济(168357)
研究(113719)
中国(72722)
学报(66947)
(60404)
科学(59585)
(56106)
管理(56042)
大学(49915)
教育(47418)
学学(46726)
农业(41567)
技术(37693)
(29933)
金融(29933)
业经(29383)
财经(27459)
经济研究(26416)
图书(23658)
(23400)
问题(22211)
(21236)
技术经济(20089)
(20077)
理论(19598)
科技(19131)
商业(18985)
统计(18373)
实践(18151)
共检索到579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在组织理论研究中,我们常用形象的语言来隐喻地说明组织及其结构的本质或现象。组织隐喻可以说是人类表象思维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是向概念思维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从组织隐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讨论了组织隐喻问题,认为组织及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本质上是由隐喻所支配、控制的,隐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组织及其管理的看法和组织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路径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辉  
老子坚持"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论,认为天、地、人是相互依赖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共同适用的原则。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治",既是客观规律,又是人类的至德,既合乎自然生态平衡的要求,又合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态主义哲学理念。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良斌  李雪  
本文选取了习近平主席2014和2015年在国际场合发表的关于经济类主题的六篇演讲作为语料,运用MIP隐喻识别方法,从语篇中识别出12种概念隐喻类型,并引入文化维度对其中的"耕种隐喻"、"疾病隐喻"和"引擎隐喻"进行了分析解读。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中医文化深刻地影响和构建着我们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习主席演讲中大量使用"耕种隐喻"和"疾病隐喻"探讨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问题;而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本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引擎"概念也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经验知识领域,也被用来理解和建构经济等抽象概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莫申江  王重鸣  
诸多商业企业伦理丑闻引发了人们对于组织声誉内涵与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通过构建良好的组织声誉来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决定组织能否成功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在基于以往组织声誉研究对组织声誉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演进过程做出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行为认知视角下的组织声誉界定,进而基于对近期实证研究结果的述评,对该视角下组织声誉的前因与效能机制展开综合探析,并对未来组织声誉研究的前沿方向与问题做出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莹  支晓琳  
随着修辞学的发展,隐喻研究推到了空前的地位,在设计领域也被广泛运用。绿色设计是设计的未来趋势,其所倡导的理念可以借助隐喻方法更好地传达。文章阐述了隐喻和绿色设计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性。通过设计案例,论证了在绿色设计中引入隐喻符号可以使产品语意巧妙表达,给用户带来美的感受和舒适的生活,唤起用户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达到更好传达绿色环保理念的目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玲  
过程哲学把握"过程"的三种思想方式:"强调"、"表达"与"理解",可帮助我们理性地解读学校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反复性论述、歧义性理解、多元化表达的现象,启迪我们珍视并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学校文化转变与提升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根据近30年研究者们对学校文化的不同强调程度,学校文化研究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整体弱关注阶段、常态化关注阶段、渐强化聚焦式关注阶段;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程度以及理论研究对实践的介入程度来分析,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种表达状态:预设性表达、反思性表达和创生性表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幸福乃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教育关涉幸福,这是不证自明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教育要不要关涉幸福,以幸福为基本价值诉求,而在于,教育究竟应该关涉怎样的幸福,何种幸福本身就内含着通向幸福的路径。而幸福问题的根本,乃在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的冲突无疑是贯穿人类生活始终的基本问题,甚至是事关个体存在的中心问题。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揭示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冲突的不可避免,以及哲学教育的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民主化,民众生活在现代化中的位序提升,哲学生活在物欲化的生活中日趋晦蔽,这进一步加剧了哲学教育的艰难。在今天,教育哲学就是要为哲学教育提供辩护,或者说为哲学生活提供教育的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敏  
组织认同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近十年兴起的组织认同研究互动视角,主要概述了互动视角的组织认同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评介了互动视角包括组织鼓励个体进行身份扮演、祛意和赋意,个体进行身份扮演和自我身份叙事等在内的释意过程以及个体与组织互动的组织认同过程理论及模型,并评析了契合型与效仿型两种组织认同过程及其比较模型。最后,文章比较了互动视角与传统视角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异同,并讨论了互动视角不足之处及其后续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俊  薛求知  
本文界定了双元型组织适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阐述了各类双元的内涵,并剖析了结构型双元和情境型双元的优势、局限性及其适用情境;随后描述了双元型组织的构建过程,探讨了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和管理要领;最后概括了三种类型双元之间的关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储小平  倪婧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学者的组织内领地性研究成果,尤其是有关组织内领地性内涵、结构和测量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系统评介,阐述了组织内领地性与一些重要相关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对未来的组织内领地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丹群  
[目的 /意义]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进行回顾和展望。[方法/过程]运用隐喻思维方法,以"科学睡美人"和第二代期刊评价指标(EF和SJR)的创设为例,对引文分析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说明;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相关研究文献的调研分析,提出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到未来引文分析研究中来,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引文生态学,并就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简要说明。[结果 /结论]隐喻思维方法在学术研究及方法论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引文生态学的提出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理论完善和应用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毅  周世清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武器。爱情作为一种极其抽象复杂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机制才能得以最充分的演绎和阐释。在汉英语言中,采用隐喻机制来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背景,在大量搜集和整合跨语言爱情隐喻表述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比汉英语言在爱情概念的异同,尝试性地探索人类思维及文化因素对隐喻生成与阐释的影响,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认知理据和哲学文化渊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颖  马羽安  嵇建琴  徐薇  
教师角色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和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远程学习者对英语教师角色的隐喻信念,发现英语教师具有交流者、指引者、培育者、鼓励者、施救者等9项主要的概念隐喻,包含了学习者对英语教师社交、职业、认知、情感共四个维度的期待。本研究结论对远程开放学习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