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9)
- 2023(18417)
- 2022(15740)
- 2021(14609)
- 2020(12419)
- 2019(28247)
- 2018(28043)
- 2017(54153)
- 2016(29280)
- 2015(32795)
- 2014(32355)
- 2013(31946)
- 2012(28956)
- 2011(25829)
- 2010(25694)
- 2009(23935)
- 2008(23776)
- 2007(20983)
- 2006(18464)
- 2005(16460)
- 学科
- 济(119833)
- 经济(119663)
- 业(104388)
- 管理(99985)
- 企(92524)
- 企业(92524)
- 方法(55660)
- 数学(45690)
- 数学方法(45032)
- 财(38044)
- 农(36090)
- 业经(34527)
- 中国(29101)
- 制(26419)
- 务(26292)
- 财务(26205)
- 财务管理(26162)
- 农业(24784)
- 企业财务(24764)
- 学(22361)
- 技术(21900)
- 理论(21743)
- 地方(21742)
- 和(20907)
- 贸(20243)
- 贸易(20232)
- 划(19671)
- 易(19617)
- 体(19349)
- 环境(18687)
- 机构
- 学院(416783)
- 大学(415285)
- 管理(168660)
- 济(167257)
- 经济(163731)
- 理学(145957)
- 理学院(144397)
- 管理学(141841)
- 管理学院(141064)
- 研究(132687)
- 中国(101488)
- 京(87529)
- 科学(81729)
- 财(80469)
- 农(68107)
- 所(65523)
- 财经(63883)
- 业大(62285)
- 江(61833)
- 中心(60559)
- 研究所(59198)
- 经(58064)
- 北京(54611)
- 农业(53231)
- 范(51650)
- 师范(51181)
- 经济学(49962)
- 州(49294)
- 院(48716)
- 财经大学(47339)
- 基金
- 项目(282848)
- 科学(224008)
- 基金(207105)
- 研究(206834)
- 家(179403)
- 国家(177877)
- 科学基金(154971)
- 社会(131356)
- 社会科(124492)
- 社会科学(124460)
- 省(110508)
- 基金项目(109852)
- 自然(101453)
- 自然科(99152)
- 自然科学(99126)
- 自然科学基金(97365)
- 教育(94693)
- 划(91893)
- 资助(84938)
- 编号(83776)
- 成果(66907)
- 重点(62586)
- 部(62219)
- 创(60415)
- 发(59325)
- 课题(56849)
- 创新(55922)
- 制(54255)
- 科研(54053)
- 国家社会(54012)
- 期刊
- 济(186304)
- 经济(186304)
- 研究(120775)
- 中国(77731)
- 管理(66632)
- 财(65414)
- 学报(63457)
- 农(62894)
- 科学(59348)
- 大学(49659)
- 学学(47024)
- 农业(43205)
- 教育(41735)
- 技术(38297)
- 融(34894)
- 金融(34894)
- 业经(32462)
- 财经(31679)
- 经济研究(28437)
- 经(27097)
- 问题(24253)
- 业(23922)
- 技术经济(21775)
- 科技(19859)
- 现代(19836)
- 版(19698)
- 理论(19301)
- 财会(19130)
- 商业(18720)
- 图书(18503)
共检索到609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杰 武翠
在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不断向中西部省市"迁移"的背景下,本文选取环渤海、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西三角四大经济圈的面板数据,运用响应面优化法,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工业污染的关系,挖掘中西部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重点。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与工业污染关系不可一概而论,需具体区域具体分析;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集聚过程中要尤为注重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和能源消费强度,认真汲取东部沿海地区在工业规模和结构发展上的经验与教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EG指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然 原毅军
本文利用STIRPAT随机模型,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两个方面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倒"U"形影响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未达到"门槛值"之前,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一旦集聚水平超过"门槛值",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才能够显现。此外,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倒"U"形曲线"门槛值"位置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制造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本文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地区及行业异质性。其中,相比于中西部省份,东部省份制造业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加剧环境污染的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东部省份表现出对环境污染更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省份抑制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伟娜 杨永福 王珍珍
制造业集聚作为最具活力的空间组织形式,在有关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中国30个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制造业处于中级集聚阶段,大气污染总量随集聚度提高而增加,但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大气污染的缓解主要来自环境规制、FDI等外部因素,内在节能减排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在大力推进制造业向高集聚阶段发展的同时,引导产业通过自身的环保节能需求来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帅邦
根据已有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原理,借助数学思想构建了一种新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B系数法,并运用B系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产业集聚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整体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制造业集聚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集聚程度高的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出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分两种情况,依赖资源的产业在资源禀赋高的中西部地区集聚度高,其他产业主要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B系数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懂的特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娟 汪明进
基于集聚与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的假说,选取2004—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探讨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分地区、规模进行了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随着集聚层次的不断发展,当城市产业集聚水平跨过"拐点"后,产业集聚能改善污染排放状况。科技创新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且在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的"倒U型"曲线关系中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稳健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不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娟 汪明进
基于集聚与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的假说,选取2004—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探讨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分地区、规模进行了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随着集聚层次的不断发展,当城市产业集聚水平跨过"拐点"后,产业集聚能改善污染排放状况。科技创新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且在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的"倒U型"曲线关系中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稳健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共同集聚对污染排放存在明显的区位性、结构性和规模性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为了探讨环境污染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获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的启示,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在考虑空间关联性之后的不同作用结果。利用2005—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环境污染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水污染还是二氧化硫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三种污染物中能够带来显著负作用的是固体废弃物污染,而其余两种的负作用并不显著;在一定量的积累下,环境污染会对制造业集聚构成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受环境污染总量和环境规制力度的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和创新制造业集聚,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合并数据,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的外部需求作为工具变量,精细甄别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差异化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样本期制造业集聚加剧了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抑制了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机制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大体相仿,结构效应却迥异,即制造业集聚显著降低了煤炭消费占比和能源强度,这是其抑制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原因,不过,制造业集聚降低了企业循环用水率,还提高了新鲜水资源消耗占比,这是其加剧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国有企业、非高技术行业和城市集聚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对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水平地区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研究为推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孟凡峰
文章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3年~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其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为制造业企业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升级。据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制造业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志远 丁小珊 韩冲 于皓
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是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制造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空间关联机制。模型的均衡条件显示制造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对当地市场和其他城市的产品价格指数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市场的均衡需求,并进一步通过影响生产而作用于当地的污染排放。因此,某一地区的污染排放不仅受本地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这体现为污染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基于均衡条件导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本地与异地制造业集聚对当地环境污染均具有非线性影响,而整体上制造业集聚降低了污染排放。本文结论对当前产业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为实现地区产业协同、城市集群绿色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对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污染关联 溢出效应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许晶
本文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法,选取我国2003~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港澳台企业与区域工业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港澳台企业的环境污染效应均为正,这三类企业的发展均会导致环境状况恶化;征收排污税可以改善环境,而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的投入却并未带来相应的环保效益。
关键词:
企业所有制 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 环境规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本文利用中国21个制造业行业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考察区域互动中的学习和竞争机制如何影响制造业集聚改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区域互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区域互动减弱制造业集聚效应;区域互动减缓产业集聚在技术进步中的效果,但对集聚改善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竞争机制增进制造业集聚效应,提升行业效率;学习机制中的科研人员流动提升行业效率,而研发经费强度和研发效率减缓效率改进。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域互动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