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6)
2023(8325)
2022(7224)
2021(7088)
2020(5882)
2019(13639)
2018(13340)
2017(26709)
2016(13917)
2015(15749)
2014(15581)
2013(15044)
2012(13564)
2011(11832)
2010(11533)
2009(10468)
2008(10099)
2007(8960)
2006(7580)
2005(6418)
作者
(36016)
(29978)
(29943)
(28652)
(19077)
(14417)
(13742)
(11690)
(11647)
(10591)
(10437)
(10068)
(9350)
(9218)
(8998)
(8998)
(8905)
(8649)
(8638)
(8630)
(7170)
(7126)
(7109)
(6964)
(6765)
(6728)
(6484)
(6328)
(6025)
(5773)
学科
(58841)
经济(58675)
管理(41946)
(40280)
(34380)
企业(34380)
方法(31135)
数学(26790)
数学方法(26387)
(16490)
(16300)
中国(15392)
业经(13147)
(11248)
(10755)
财务(10710)
财务管理(10686)
(10462)
贸易(10455)
理论(10179)
企业财务(10172)
(10166)
农业(9971)
(9863)
地方(9448)
(9054)
(8961)
银行(8958)
(8884)
金融(8882)
机构
大学(190803)
学院(190126)
(83000)
经济(81483)
管理(80208)
理学(69514)
理学院(68892)
管理学(67774)
管理学院(67405)
研究(56784)
中国(45791)
(39870)
(37898)
财经(32242)
科学(30655)
(29418)
中心(28728)
(27090)
经济学(26159)
(25841)
业大(24702)
(24611)
财经大学(24314)
经济学院(23631)
(23401)
北京(23361)
师范(23222)
研究所(22816)
(21440)
商学(21315)
基金
项目(130046)
科学(105223)
研究(97895)
基金(97869)
(82949)
国家(82253)
科学基金(73408)
社会(66169)
社会科(61836)
社会科学(61813)
基金项目(52019)
(49409)
自然(46758)
教育(46031)
自然科(45761)
自然科学(45752)
自然科学基金(44937)
(41456)
资助(39801)
编号(39459)
成果(30986)
(30350)
重点(28575)
(27614)
国家社会(27267)
教育部(27247)
(27019)
人文(26801)
课题(25798)
创新(25732)
期刊
(87864)
经济(87864)
研究(56113)
中国(32827)
(32501)
管理(30032)
科学(23744)
学报(23415)
(22082)
(20255)
金融(20255)
大学(19764)
学学(18633)
教育(18268)
技术(17642)
财经(16941)
农业(14696)
业经(14570)
(14530)
经济研究(13466)
问题(12198)
理论(10608)
技术经济(9573)
实践(9473)
(9473)
(9250)
统计(9136)
财会(8758)
商业(8382)
(8033)
共检索到276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柳思维  
本文认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横向联系是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方式,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谐,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谐、经济和谐必然要通过市场状态表现出来,市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当前我国转轨经济阶段市场不和谐矛盾突出,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市场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市场开放度上升与制度建设滞后并存,市场过度竞争与非正常垄断并存,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分割并存,市场动力结构失衡与组织结构失衡并存。因此,必须本标兼治营造现代和谐市场,高扬民主法治大旗,努力建设现代市场文明;加大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构建和谐市场的制度基础;加大对市场丑恶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晓东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城市经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如今.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而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就在于以人为本!它要求我们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当前为征地、旧城改造拆迁纠纷引发的农民、市民们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无疑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极不相称,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它必将化作一把高悬在和谐社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将砍掉社会的和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耀臻  
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视野去审视大学德育建设,提出应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教育建设,实现和谐心灵、和谐人际、和谐校园与和谐生命的完美构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宝梅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晁钢令  
本文认为,和谐流通即流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全体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能保证各阶层消费群体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得以满足;能促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以建立,使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能鼓励健康消费,抑制不良消费,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不损害消费者、企业和国家利益为基本原则,能确保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促进和谐流通,应从“主体管理”走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流通管理和协调机制;坚持用法规与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领域中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未兵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实现和谐消费,实现和谐消费的前提之一是经济和谐增长。经济和谐增长使人们的消费目标由温饱走向小康,消费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经济增长的不和谐也会导致消费的不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消费一定要保持经济的和谐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贵宝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论从深化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需要上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通过对市场产权的内涵及其主体分析,结合当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主要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大和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探讨,阐明了健全市场产权制度,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晓波  
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在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阶层差别、性别差别、民族差别五个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与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皓  韩兆洲  
在对和谐社会的评价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指标设计以及赋权、指标的定期实际测定、要不要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值等。根据胡锦涛书记对和谐社会的阐述,同时考虑到能够从统计年鉴获得数据,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六个维度设计了18项指标,采用主成分法对和谐指标赋权,并对广东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实证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前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精神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升华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古今传承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丰厚的精神财富影响着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团结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历览前贤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的勤劳简朴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等等,中华精神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思想精髓,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唐义德  
生产力和谐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范畴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有效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不同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有赖于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伟志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