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5)
- 2023(18313)
- 2022(15683)
- 2021(14495)
- 2020(12364)
- 2019(28308)
- 2018(27961)
- 2017(54351)
- 2016(29278)
- 2015(32832)
- 2014(32250)
- 2013(31778)
- 2012(28979)
- 2011(25631)
- 2010(25700)
- 2009(23786)
- 2008(23304)
- 2007(20540)
- 2006(17902)
- 2005(15681)
- 学科
- 济(123050)
- 经济(122918)
- 业(105552)
- 管理(96989)
- 企(94122)
- 企业(94122)
- 方法(60493)
- 数学(50449)
- 数学方法(49661)
- 财(36267)
- 农(35846)
- 业经(35060)
- 中国(28595)
- 务(26034)
- 财务(25948)
- 财务管理(25906)
- 农业(25121)
- 企业财务(24576)
- 理论(23323)
- 技术(23008)
- 学(22281)
- 地方(21649)
- 制(21504)
- 贸(21291)
- 贸易(21282)
- 和(21071)
- 易(20655)
- 划(19284)
- 策(18186)
- 环境(17460)
- 机构
- 学院(416686)
- 大学(412081)
- 管理(171090)
- 济(166217)
- 经济(162837)
- 理学(148785)
- 理学院(147313)
- 管理学(144554)
- 管理学院(143811)
- 研究(127631)
- 中国(96686)
- 京(86190)
- 科学(78612)
- 财(77801)
- 农(65722)
- 财经(62993)
- 所(62374)
- 业大(61421)
- 江(60564)
- 中心(58725)
- 经(57350)
- 研究所(56604)
- 北京(53629)
- 范(51585)
- 农业(51534)
- 师范(51098)
- 经济学(49567)
- 州(49034)
- 财经大学(46803)
- 院(46783)
- 基金
- 项目(284611)
- 科学(225657)
- 研究(208924)
- 基金(207608)
- 家(179669)
- 国家(178127)
- 科学基金(155767)
- 社会(131671)
- 社会科(124960)
- 社会科学(124928)
- 省(111928)
- 基金项目(109608)
- 自然(102324)
- 自然科(100079)
- 自然科学(100057)
- 自然科学基金(98281)
- 教育(97231)
- 划(93151)
- 资助(86284)
- 编号(85901)
- 成果(67761)
- 重点(62938)
- 部(62585)
- 创(61029)
- 发(59837)
- 课题(58001)
- 创新(56458)
- 科研(54367)
- 教育部(54331)
- 国家社会(54036)
- 期刊
- 济(178319)
- 经济(178319)
- 研究(117514)
- 中国(72164)
- 管理(65923)
- 财(61532)
- 学报(60899)
- 农(59703)
- 科学(57477)
- 大学(47346)
- 学学(44881)
- 教育(44450)
- 农业(41706)
- 技术(40360)
- 融(32296)
- 金融(32296)
- 业经(31786)
- 财经(30433)
- 经济研究(28289)
- 经(26045)
- 业(23716)
- 问题(23114)
- 技术经济(22379)
- 统计(20427)
- 商业(19493)
- 科技(19489)
- 现代(19390)
- 图书(19317)
- 策(19257)
- 理论(18747)
共检索到594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耀吾 常逢梅
基于联盟框架构建的企业知识整合风景模型,揭示基于吸收能力的知识整合机理和规律,以TD-SCDMA联盟企业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吸收能力对知识整合的作用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在一个周期内,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知识整合水平逐渐提高,当知识整合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知识整合水平出现递减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闻碧凝
本文以2008—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网络对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社会网络都有体现;高管持股数量和区域市场化水平是社会网络作用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内外部重要渠道,当高管持股数量越多,市场化水平越高,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个人或者企业并非属于高科技行业时,社会网络对于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吸收能力 研发溢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智敏 陈怀超 侯佳雯
根据所构建的"关系强度—成员能力—知识治理"研究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影响;其次,从外部与内部两种视角入手,构建双中介模型,考察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从两种路径剖析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知识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存在正向影响;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成员能力的双中介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国庆 孙婧 贺胜德
文章基于权变的观点围绕着知识基础与企业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对获取、消化、转化及利用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知识基础 潜在吸收能力 现实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二明 陈茵
本文在分析目前理论界研究知识转移模式的三类模型(即知识转移的螺旋模式、交流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以交流模型为框架,借鉴其他两类模型的主要观点,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划分,并绘制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矩阵,从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知识吸收的过程特性,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参与技术合作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贾曙光 禹献云
联盟企业通过有效构建关系资本,获取外部知识资源,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在以往关系资本与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引入了知识吸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从关系资本的三个维度(信任、承诺和有效冲突管理)阐述了其对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志 于渤 郝生宾
本文以我国黑龙江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在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4个构成维度中,企业知识利用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直接的显著相关关系,企业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及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等3个维度与企业竞争优势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关系,而与企业知识利用能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结果为培育和提升面向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吸收能力 竞争优势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勋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组织惯例构成,组织惯例是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支持和保障,吸收能力是企业执行组织惯例的结果体现。本文根据知识吸收能力的作用结果不同对与之关联的组织惯例进行划分,构建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内容框架,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作用机理及惯例间作用关系。
关键词:
吸收能力 组织惯例 组织学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永胜 古家军
根据集群具有的地理边界特性将集群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划分为群内和群外,并将吸收能力纳入到网络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两种不同创新能力作用影响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发现:群内网络异质性、群外网络规模和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调节效应。群外网络规模、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群内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在发展双元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在优化集群内外结网形态与加强内部创新投入上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跃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永胜 古家军
根据集群具有的地理边界特性将集群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划分为群内和群外,并将吸收能力纳入到网络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两种不同创新能力作用影响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发现:群内网络异质性、群外网络规模和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调节效应。群外网络规模、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群内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在发展双元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在优化集群内外结网形态与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清华
不断增加的战略联盟为联盟各方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尤其是联盟中弱势企业或产业中的后来者。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一些悲观的结论。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联盟企业里,联盟对弱势企业的学习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本文对影响联盟企业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和提高后来者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在联盟中有效地学习与成长等问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辛琳 张萌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对成熟的企业吸收能力调查问卷构建了具有中国情景的测量项目,形成了由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4个维度组成的企业吸收能力量表。结合184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究发现:消化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非常重要;利用能力在提升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代表的企业绩效时效果明显。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企业吸收能力时,首先管理层要重视,其次是提升消化能力,从而提高利用能力,最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辛琳 张萌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对成熟的企业吸收能力调查问卷构建了具有中国情景的测量项目,形成了由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4个维度组成的企业吸收能力量表。结合184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究发现:消化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非常重要;利用能力在提升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代表的企业绩效时效果明显。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企业吸收能力时,首先管理层要重视,其次是提升消化能力,从而提高利用能力,最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艳艳 王国顺
技术能力、吸收能力都与企业研发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论文结合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和现有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的观点,分析了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的差异,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初始技术能力构成了吸收能力的基础,吸收能力的不断增强,是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支撑,双方的互动协调增长是两种能力发展的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的研发活动是技术能力和吸收能力互动增长的发生机制。
关键词:
吸收能力 技术能力 企业创新 研发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刚 李文元 田红云 李文鹣
选取一家汽车配件制造小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中介—企业"互动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共同演进过程,探索它们的演化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介—企业"互动通过"互动水平→企业组织柔性→企业知识学习过程→互动水平"的循环路径,推动着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螺旋上升。反过来,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演进又进一步推动"中介—企业"互动层次和水平的演进。
关键词:
服务中介 企业 组织间互动 知识吸收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