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21)
2023(21888)
2022(18566)
2021(17370)
2020(14740)
2019(33304)
2018(32606)
2017(62116)
2016(33886)
2015(37549)
2014(36690)
2013(36372)
2012(33052)
2011(29674)
2010(29258)
2009(27285)
2008(26838)
2007(23291)
2006(20136)
2005(17719)
作者
(97612)
(81145)
(80618)
(76598)
(51405)
(38949)
(36521)
(31784)
(30685)
(28811)
(27600)
(27267)
(25667)
(25492)
(25094)
(24894)
(24355)
(24091)
(23310)
(23187)
(20191)
(19815)
(19776)
(18514)
(18167)
(18041)
(17972)
(17826)
(16265)
(16051)
学科
(135521)
经济(135368)
(111412)
管理(105074)
(98049)
企业(98049)
方法(62610)
数学(52101)
数学方法(51458)
(39809)
(39675)
业经(37041)
中国(35971)
(27621)
财务(27541)
财务管理(27502)
(27225)
农业(27189)
(26710)
贸易(26698)
(26253)
企业财务(26131)
(26016)
技术(23671)
地方(23437)
理论(23420)
(22714)
(21220)
(20592)
(20454)
机构
学院(476011)
大学(473653)
(193006)
经济(189231)
管理(186691)
理学(161856)
研究(160141)
理学院(160095)
管理学(157253)
管理学院(156392)
中国(121336)
科学(100337)
(100200)
(87926)
(85517)
(81053)
业大(74579)
研究所(74198)
中心(72222)
财经(70968)
(68389)
农业(67687)
(64863)
北京(62655)
(59333)
师范(58635)
经济学(58299)
(58102)
(54942)
财经大学(52865)
基金
项目(327262)
科学(257048)
基金(238722)
研究(233537)
(210811)
国家(209059)
科学基金(178967)
社会(148391)
社会科(140664)
社会科学(140629)
(127252)
基金项目(125753)
自然(118317)
自然科(115650)
自然科学(115615)
自然科学基金(113581)
(107577)
教育(107274)
资助(98706)
编号(93358)
成果(74244)
重点(73553)
(71768)
(69436)
(69204)
创新(64321)
课题(64110)
科研(63281)
国家社会(61658)
教育部(61197)
期刊
(207973)
经济(207973)
研究(135168)
中国(86748)
学报(80345)
(78131)
科学(72720)
管理(71518)
(69864)
大学(60506)
学学(57603)
农业(53908)
教育(46813)
技术(40950)
(39744)
金融(39744)
业经(35406)
财经(34844)
经济研究(34548)
(30862)
(30108)
问题(26895)
(23789)
技术经济(23689)
科技(22986)
(22630)
现代(21466)
商业(21361)
世界(21160)
统计(21015)
共检索到689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谢佩洪  陈怡霏  
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双重侵袭,本文基于合法性视角综合探究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道国遭受的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选取在2004~2017年间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111家中国跨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强化了外来者劣势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但在来源国劣势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不起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强化了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克服外来者和来源国双重劣势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岩  李毅  
尽管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跨国企业外来者劣势的维度做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成果仍难以全面解释由跨国企业外来者特质所引发的外来者劣势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由于研究情境及企业之间特质的差异,现有研究未能就各个维度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外来者劣势的整合研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外来者劣势的实证研究体系。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外来者劣势的相关研究方向,为国内学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相关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美国封杀中兴""华为在美受阻"等事件不仅是企业国际化遭遇外来者劣势的表现,也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进一步遭遇来源国劣势的典型案例(即国际化"雪上加霜")。然而,已有国际商务研究主要关注外来者劣势,而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来源国劣势研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两种劣势存在混淆使用的现象,降低了国际商务理论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力。因此,如何从根源上厘清两种劣势的差异性,又如何预防双重劣势,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视角,以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多次受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互动机制。本文的理论贡献是从组织身份视角解释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两种劣势的差异性进行系统比较,并揭示两种劣势的互动关系。此外,本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预防和减弱双重竞争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勃  齐欣  张宁宁  
来源国劣势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但当前学术界对其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缺乏理解。本文基于组织身份与意义给赋理论,采用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来源国劣势主要由组织身份误解引起;新兴市场跨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克服来源国劣势,目的是弱化来源国对其组织身份的负面印记,消除身份误解;组织身份意义给赋包括“话语”机制和“信号显示”机制,两种机制相互补充、持续厚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来源国劣势、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义给赋相关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克服来源国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许钢祥  朱杏珍  
基于2001—2012年《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选取沪深两市126家进行对外投资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跨国企业在制度双元情境下如何通过进入模式选择来响应母公司和东道国的"双重"制度压力。研究结果显示:国有跨国企业可以通过重复使用合资型进入模式缓解因国有性质造成的企业内部制度压力,并且同时克服因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导致的外部制度压力,进而获得内外部合法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波  杨步韵  杨燕  
针对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中的合法性劣势及其破解路径,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分析了跨国并购场景下中国国企劣势的制度来源与破解策略,认为国企与东道国国家逻辑、市场逻辑之间的不兼容性带来了中国国企跨国并购所面临的目的合法性劣势和效率合法性劣势,而中国国企主要通过选择性耦合策略来化解合法性劣势,实现跨国并购完成。使用fsQCA方法和2004—2018年间中国国企136起跨国并购交易事件,本文探讨了国企合法性劣势和基于选择性耦合的组织响应策略对中国国企跨国并购完成的“联合效应”,识别出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中三种典型的合法性获取模式:共同体策略驱动的目的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透明化策略驱动的效率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低调叠加策略驱动的双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这一结果验证了合法性劣势下基于选择性耦合的中国国企跨国并购合法性获取机理框架,并表明跨国并购完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之间的互动还会形成不同的路径。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国企国际化合法性研究的深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雪灵  万妮娜  
跨国情境下制度的差异性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成为内、外部诸多问题的来源和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制度距离越来越多的成为理解和分析跨国企业投资和运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制度距离的视角出发,分别就跨国情境下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企业内、外部合法性门槛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勃  刘娟  
来源国劣势是近年来国际商务领域涌现出的新构念,是指跨国企业的"来源国/母国"对企业国际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处于竞争劣势地位。来源国劣势适合解释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独特挑战,也是导致企业逆向国际化低绩效、高失败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对来源国劣势的内涵、构成、形成机制、克服策略以及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来源国劣势研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来源国劣势现象进行系统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界更深入理解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独特劣势,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国际化经营风险、提升东道国合法性与全球竞争力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江  王丁  刘洋  
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类型来源国劣势来做出合法化战略选择?通过对吉利和万向六次跨国并购的多案例分析,本文打破现有文献关于"来自相同国家的企业面临相似来源国劣势"这一"同质化假定",把来源国劣势构念化为制度维和产品维。通过归纳式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对于产品维的来源国劣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倾向于通过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和声誉重构等合法性修复战略进行应对。对于制度维的来源国劣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倾向于采用制度遵从、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等合法性获取战略来应对。当面临产品维和制度维双重劣势时,新兴经济体企业综合运用制度遵从、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声誉重构等合法性获取和合法性修复战略,重点强调沟通协调这一合法性维持战略来应对。这些发现贡献于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乃至于更广意义国际化的文献,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蓓文   徐思行  
近20年来,中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既呈现高速增长特征,又表现出低于发达经济体甚至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并购交易完成率。中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面临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受到新兴经济体身份的来源国劣势危害。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资企业在126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建立反事实研究框架,使用多种匹配方法,实证证明了中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使用境外子公司身份可以作为企业层面一项减少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危害、提高并购交易成功概率的主动性策略。异质性分析的结论显示,该策略在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流向国家中均适用,对非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采用该策略可以获得高约两倍的成功概率增幅。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谢佩洪  
现有文献较少探讨非市场战略在跨国企业中扮演的重要作用,而且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实施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整合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基于政治风险管控和整合战略视角,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并在2010年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26家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将样本区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探索政治风险高发背景下整合战略对企业海外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究中国跨国企业在不同东道国实施整合战略的复杂机理,获取制造业上市公司提升海外绩效的不同构型。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高政治风险还是低政治风险,整合战略在政治风险与企业绩效作用过程中都具有正向作用;(2)随着东道国政治风险的提高,战略整合时非市场战略的实施由"积极型"向"消极型"转变,差异化战略由"消极型"向"积极型"转变。这一结论可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整合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熊名宁  汪涛  
近年来,中国跨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海外子公司遍布全球各地。跨国企业内部子公司网络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特征,其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绩效引发了企业界和学界的众多关注。本研究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出发,基于中国上市跨国企业2002—2016年海外直接投资数据,对文化多样性与跨国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文化多样性会通过动态能力机制提升跨国企业经营绩效,使得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2)进一步审查这种机制产生的边界条件发现,跨国企业的海外印记越深,文化多样性与跨国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跨国企业的组织冗余越丰富,文化多样性与跨国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跨国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文化多样性与跨国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弱;换言之,"感知""抓取""转变"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使得文化多样性会对跨国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异质性影响。这为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市场扩张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借鉴,也丰富了文化多样性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曙明  高素英  耿春杰  
企业国际化中人力资源实践如何影响绩效,既是一个国际企业管理问题,更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中心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国际化战略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而成功的跨国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选择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更好地支撑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本文以100家在华跨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SIHRM)的框架下,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问题,构建层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检验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不仅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整合程度有关,而且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国际化程度之间存在积极的联系。该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在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华  张文君  陈锐敏  
为了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法性的影响,本文以2005-2018年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为样本,结合双重差分和Tobit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成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降低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问题投资规模和频率,证明该倡议对企业克服外来者劣势并获取东道国合法性具有正向影响。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地理距离近以及"一带"沿线国家的影响更大;可以显著提升在政治风险较高的东道国投资的合法性,因而对问题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丹辉  李孔岳  
基于合法性理论,本文构建了经济转型期民营企业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认为民营企业的合法性主要是由其经济生存能力决定的,这使得企业的绩效表现成为社会责任承担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制于企业的政治关联及所处发展阶段。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决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仍然是一个"理性经济人",越是绩效表现好的企业,越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阶段性特征,即随着民营企业从初期创建到逐渐成长成熟,企业绩效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正向作用会慢慢减弱;政治关联不会对绩效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