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0)
- 2023(12345)
- 2022(10591)
- 2021(10049)
- 2020(8445)
- 2019(19016)
- 2018(18841)
- 2017(36834)
- 2016(19729)
- 2015(22035)
- 2014(21664)
- 2013(20966)
- 2012(19122)
- 2011(16960)
- 2010(16823)
- 2009(15466)
- 2008(15082)
- 2007(13025)
- 2006(11248)
- 2005(10035)
- 学科
- 济(75263)
- 经济(75155)
- 管理(65020)
- 业(58696)
- 企(49221)
- 企业(49221)
- 方法(34893)
- 数学(31250)
- 数学方法(30763)
- 财(25427)
- 农(22069)
- 制(19402)
- 中国(19074)
- 业经(17214)
- 务(15680)
- 财务(15625)
- 财务管理(15588)
- 企业财务(14776)
- 贸(14176)
- 贸易(14169)
- 农业(13953)
- 易(13876)
- 银(13134)
- 银行(13123)
- 体(13069)
- 策(12848)
- 地方(12703)
- 行(12460)
- 技术(12243)
- 环境(12155)
- 机构
- 学院(269547)
- 大学(268079)
- 济(115104)
- 经济(112836)
- 管理(108552)
- 理学(93905)
- 理学院(93001)
- 管理学(91357)
- 管理学院(90826)
- 研究(85936)
- 中国(67307)
- 财(57598)
- 京(54244)
- 科学(49015)
- 财经(44776)
- 中心(41372)
- 农(41345)
- 所(40873)
- 江(40783)
- 经(40752)
- 业大(37804)
- 研究所(36580)
- 经济学(35530)
- 财经大学(33340)
- 北京(33266)
- 范(32295)
- 农业(32121)
- 经济学院(32081)
- 院(32012)
- 师范(31968)
- 基金
- 项目(184019)
- 科学(147278)
- 研究(137492)
- 基金(136150)
- 家(117386)
- 国家(116438)
- 科学基金(101824)
- 社会(89041)
- 社会科(84632)
- 社会科学(84617)
- 基金项目(71444)
- 省(70885)
- 自然(65266)
- 教育(63760)
- 自然科(63751)
- 自然科学(63736)
- 自然科学基金(62582)
- 划(59713)
- 资助(55577)
- 编号(55459)
- 成果(44798)
- 部(42265)
- 重点(41059)
- 制(39818)
- 创(39062)
- 发(38883)
- 课题(37820)
- 国家社会(37424)
- 教育部(36952)
- 创新(36617)
- 期刊
- 济(123267)
- 经济(123267)
- 研究(78920)
- 中国(51340)
- 财(46442)
- 管理(41458)
- 农(37269)
- 学报(36350)
- 科学(35235)
- 大学(29733)
- 学学(28238)
- 融(27463)
- 金融(27463)
- 教育(26284)
- 农业(25513)
- 技术(24997)
- 财经(22254)
- 业经(20280)
- 经济研究(19302)
- 经(19002)
- 问题(16158)
- 理论(13278)
- 贸(13055)
- 技术经济(13051)
- 业(12921)
- 统计(12542)
- 财会(12401)
- 版(12193)
- 现代(12055)
- 实践(11976)
共检索到396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锐 毛学峰
2004年以来,国家"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均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农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给粮食主产区,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本研究利用陕西和山西省未被归入粮食主产区为自然实验,利用13个主产区加权合成"处理组"——"合成陕西小麦产量"和"合成山西小麦产量",并与实际小麦产量对比,以期得出当前粮食主产区一揽子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于小麦产量的提高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播种面积。这意味着当前政策仍旧需要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政策,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提高单产水平来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关键词:
合成控制法 粮食主产区 政策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海霞 郝含涛 葛岩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粮食主产区政策在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亟待研究。本文将2004年设立粮食主产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在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SBM-GML指数及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粮食主产区的设立显著抑制了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忽视环境因素容易低估政策效应。具体来看,该政策提高农业纯(技术)效率的同时抑制了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通过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抑制了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则会改善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性分析表明,产粮大省本身所具有的禀赋优势会削弱粮食主产区政策整体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而且,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该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主要发生在水稻种植区域,对小麦和玉米种植区域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粮食主产区政策,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展鹏 岳帅 李敏
以较具代表性且"塌陷"最严重的传统农业大省河南省及传统工业大省湖北省为例,采用合成控制法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提高了河南省与湖北省的经济增长率。中部崛起战略对河南省与湖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起到较强的提升作用,但对河南省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小于湖北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及国家科技发展的政策导向、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中部崛起战略对豫鄂两省影响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部崛起 政策效果 合成控制法 绩效评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茂林
一、中国粮食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思路占世界总人口1/5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当前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 1.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基本上处于徘徊局面,引发和引起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1)世界粮食危机已露明显征兆。世界粮食危机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粮食库存降到20年来最低点。1994~1995粮食年度的世界谷物库存水平降到了16.6%(指期末结转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最低库存安全线。二是主要产粮国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及分解方法分别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的来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且使得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距扩大;尽管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受健康状况、金融认知水平、人情礼收入等因素有关,但主要与系数效应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不平等,但对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具有削减功能;土地规模差异会强化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而社会公平、自由经济环境则会缓解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斯炫 何可 张俊飚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政策为切入点,将2004年全国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发现:①基础回归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化肥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尤其针对氮污染排放量;②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上述削减效应主要得益于粮食种植规模的扩大,即通过发挥粮食作物生产的规模效应以降低化肥污染排放量;③异质性分析表明,促进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有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获取规模效应,进而实现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据此,本文研究为粮食主产区内不存在增产加剧污染的可能性提供了经验性证据,也为在粮食安全的目标下兼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超 孙雅静 杜佳
社会各界对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自其推出以来就存在着较大分歧。基于2008—2016年欧元区与33个控制组国家或地区的年度经济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两个角度对欧元区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欧元区的负利率政策并没有显著提升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欧元区的负利率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十分有限,货币当局不能仅依赖于负利率这种非常规手段,还应配合使用其他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
欧元区 负利率政策 合成控制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甲炎 范子英
本文利用2011年2月在重庆实施的房产税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估计了房产税对试点城市房价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房产税对试点城市的房价上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房产税使得试点城市的平均房价相对于其潜在房价下降了156.61~350.80元/平方米,下降幅度达到5.27%。通过对这种效应的进一步分解可发现,受房产税政策影响的主要是大面积的住房,小户型住房由于受到大面积住房市场挤出的需求冲击,价格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这提醒我们要谨慎考虑现阶段的房产税政策。
关键词:
房产税 试点区房价 合成控制法 重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海平 宋焱 彭津琳
生态安全是粮食主产区实现粮食安全主体功能的前提和保障。运用Costanza模型实证测算了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空间分异,重点考察了农田生态系统及其粮食作物供给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粮食供给服务价值与粮食产能存在错配现象;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仅为10.4%,而食物生产作物为主的生态供给服务价值仅占陆地生态系统的9.2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突出,南北分化严重;粮食安全保障存在较大的生态隐患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相对于耕地"红线",生态"红线"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底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适 舒坤良 杨双 吴兴宏
玉米临储政策的持续实施虽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库存剧增、财政压力加大,比价关系扭曲、供给过于旺盛,国内外价格倒挂、玉米进口量剧增,下游产业萎缩、玉米需求疲软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玉米主产区与国家和主销区订单式产销模式,可调节玉米、大豆目标价格比价关系,进而调控玉米供给水平,构造以玉米、大豆目标价格和轮作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和种植结构调控"蓄水池",在宏观层面上实现玉米精准化生产并达到供需基本平衡,促进玉米主产区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关键词:
玉米 目标价格 订单式产销 供需调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子凡 周力
本文基于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在企业微观层面研究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对涉农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提升了其范围内涉农企业的营业净利润率。机理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涉农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要素投入结构优化,获取成本优势,而且能够通过鼓励涉农企业参与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拓宽收入渠道。进一步分析显示,相对于非粮食企业,粮食企业受粮食主产区政策积极作用的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探索粮食主产区政策实施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政策 涉农企业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蔡一鸣 叶世雄 张乐洋
中国内地21个自贸区承担的政策任务均可分为“成为对外开放高地”的共性任务和与各自地理位置相联系的特定任务。针对广东自贸区的特定政策任务,文章基于2005—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促进粤港货物贸易联系”这一政策目标的效果。实证结果发现,广东自贸区的成立导致了广东省对港出口占比的持续减少,这意味着广东省商品出口对香港依赖程度的显著下降,粤港贸易联系并没有加深。基于世界贸易组织所提供的“直接贸易成本”的分析框架和粤港贸易中的特征事实,文章对这个令人意外的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个关于“追赶与替代”的经济学解释:广东自贸区的持续建设、制度创新及其向全省的复制推广,推动了广东省在跨境贸易便利化和国际航运效率等方面的快速进步,缩小了与香港之间的差距,导致广东省出口企业选择“直接出口”的贸易成本显著下降了,于是广东省出口中原本需要借助香港转口的一个较大部分,被“直接出口”替代了。粤港贸易联系的“弱化”,说明粤港之间“前店后厂”的传统合作模式,随着广东省经济改革的快速推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粤港之间的合作路径和重心正在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