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2)
- 2023(14356)
- 2022(12587)
- 2021(12037)
- 2020(9982)
- 2019(23247)
- 2018(23118)
- 2017(44932)
- 2016(24295)
- 2015(27450)
- 2014(27298)
- 2013(26620)
- 2012(24163)
- 2011(21291)
- 2010(21321)
- 2009(19200)
- 2008(18670)
- 2007(15979)
- 2006(13838)
- 2005(11891)
- 学科
- 济(93916)
- 经济(93800)
- 管理(73158)
- 业(68602)
- 企(58499)
- 企业(58499)
- 方法(48147)
- 数学(42324)
- 数学方法(41589)
- 财(25219)
- 农(24972)
- 中国(23332)
- 业经(20827)
- 学(19503)
- 地方(17799)
- 理论(17604)
- 务(17005)
- 财务(16923)
- 财务管理(16884)
- 农业(16564)
- 制(16526)
- 贸(16360)
- 贸易(16351)
- 企业财务(15973)
- 易(15894)
- 和(15144)
- 技术(14955)
- 环境(14481)
- 银(13818)
- 银行(13785)
- 机构
- 学院(335056)
- 大学(334159)
- 管理(137497)
- 济(128564)
- 经济(125677)
- 理学(119709)
- 理学院(118460)
- 管理学(115973)
- 管理学院(115380)
- 研究(103659)
- 中国(78291)
- 京(69954)
- 科学(65565)
- 财(59443)
- 农(50717)
- 所(50689)
- 业大(49984)
- 中心(48613)
- 财经(48183)
- 江(48115)
- 研究所(46124)
- 范(43974)
- 北京(43942)
- 经(43796)
- 师范(43570)
- 州(39835)
- 农业(39431)
- 院(38156)
- 经济学(37783)
- 技术(36246)
- 基金
- 项目(234397)
- 科学(184576)
- 研究(172130)
- 基金(169626)
- 家(146931)
- 国家(145673)
- 科学基金(126640)
- 社会(106342)
- 社会科(100738)
- 社会科学(100708)
- 省(92335)
- 基金项目(90064)
- 自然(83978)
- 自然科(82034)
- 自然科学(82017)
- 教育(81115)
- 自然科学基金(80490)
- 划(77267)
- 编号(71406)
- 资助(70823)
- 成果(56655)
- 重点(51970)
- 部(51369)
- 创(48985)
- 发(48663)
- 课题(48547)
- 创新(45524)
- 科研(45039)
- 教育部(44558)
- 大学(44497)
- 期刊
- 济(135043)
- 经济(135043)
- 研究(94691)
- 中国(59013)
- 学报(50778)
- 管理(50508)
- 科学(46747)
- 财(46115)
- 农(45341)
- 教育(40265)
- 大学(39234)
- 学学(36792)
- 技术(32547)
- 农业(31611)
- 融(26814)
- 金融(26814)
- 业经(23364)
- 财经(22573)
- 经济研究(21041)
- 经(19161)
- 图书(18367)
- 问题(17839)
- 理论(16821)
- 技术经济(16454)
- 业(15936)
- 科技(15780)
- 统计(15682)
- 实践(15523)
- 践(15523)
- 版(15321)
共检索到475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吴静 夏青
一直以来,无形资产由于其很难定性、难以估值等特质,在转让定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上都存在较多争议。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介绍了各国在处理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问题时,从各自的税收立法和实践角度采用的不同的定义、划分和估值方法等。由于税务机关很可能就营销型无形资产提出转让定价调整要求,因此中国"走出去"企业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相关问题。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石英华 谢敏 张晓莉
近年来,营销性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税务当局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外营销性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理论和实务进展,提出完善我国营销性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处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俊
跨国企业往往依托于各种类型资产开展转让定价安排,对市场国的税收利益产生重大冲击,营销型无形资产以其价值不确定性、独特的交易形式及较高的隐蔽性成为跨国企业常用的转让定价对象。然而我国在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缺失,文章从营销型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归属认定、价值分配以及配套管理三个方面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和我国的税收制度开展比较分析,探寻值得我国借鉴的成熟经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邬烈岚 陈迪菲
营销性无形资产是转让定价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其独特的形式与价值不确定性日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与探讨。本文基于OECD的研究,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营销性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立法与实践经验,剖析了营销性无形资产的概念界定、所有权归属与利益分配以及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同时针对我国营销性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现状,提出了倡导双边或多边预约定价安排以及简化预约定价安排的建议。
关键词:
营销性无形资产 转让定价 经济实质原则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蕾
OECD于2014年9月16日发布了《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该指引作为BEPS第8项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反映和代表了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处理规则的最新发展趋势,其所包括的内容和蕴含的理念将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领域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指引》相关内容的分析,梳理了我国当前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相关税收规定及存在的不足,认为应当在立足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之上,积极吸收和借鉴《指引》的新成果、新理念来完善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处理规则。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转让定价 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勇
无形资产的特点使得其转让定价不同于其它资产,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进行税法规制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重要意义。我国存在转让定价的税法规范,但尚无单独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法律制度。而相比较而言,美国和OECD国家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有较为成熟的立法规定。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法律规则。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转让定价 公式分配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林岳鑫 黄成得 赵晋琳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品显
近年来,跨国企业在无形资产整体功能不发生实质改变的情况下,借由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或集中管理的方式将集团所产生的利润转移至低税负国家,出现严重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现象,引起各国税务机构、媒体、公众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2015年经合组织提出的BEPS第8-10号行动计划,是针对跨国企业滥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制度进行激进的税收筹划而提出的应对方案。本文深入分析经合组织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新规则,认为其引进风险控制的认定标准,同时弱化法律上所有权人的地位,有助于解决价值创造与实际经济活动不一致的问题,但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我国在借鉴经合组织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新规则及完善国内规则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钱家俊 罗斌 杨丽莉
独占性、不确定性是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税务机关在定价调整时不容易找到可比非受控交易,难以确定正常交易价格。所以,跨国关联企业以无形资产内部交易的方式避税,更具有隐蔽性,给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困扰。本文以美国和OECD的研究成果为参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相关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转让定价 逃税 避税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邬展霞 赵亮 黄达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流动,加速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转让。本文分析了无形资产跨国贸易的概念范畴、经济特征,结合我国的对外贸易特点,指出其转移利润的经济实质,以及跨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风险所在,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应如何完善相关税制,应对其中新的挑战。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跨国贸易 经济实质 税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勇
无形资产的特点使得其转让定价不同于其他资产,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进行税法规制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重要意义。我国存在转让定价的税法规范,但尚无单独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立法。相比较而言,美国和OECD国家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有较为成熟的立法规定。借鉴国外的立法,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法律规则。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转让定价 公式分配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闻坤 闻采
我国宽松的外资政策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来华投资。一些外国投资者为谋求利益最大化,通过关联公司内部技术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给我国政府收入带来损失。分析我国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行为,将OECD、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组织和国家关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措施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监管部门加强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淼 李仲昊
数字经济背景下,无形资产成为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主要避税工具,加剧了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后果。经合组织在“双支柱”方案中也证成了公式分配法。文章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公式分配法相较于独立交易原则的天然优势。针对公式分配法,文章对公式分配模型进行研究,突破该领域的难点,深度解析并举例说明模型的应用原理。结合“双支柱”方案,应景国际反避税大趋势,阐释了公式分配法面临的三重维度挑战,从国际、国内两方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公式分配法在解决无形资产这一新兴转让定价难题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之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冰
笔者利用186个国家和地区2014—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一国专利的净转移数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跨国企业为减轻税收负担,将其所拥有的专利所有权配置于避税天堂和低税管辖区的子公司,使得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收入以子公司注册地的较低税率纳税,其中,开曼群岛是我国专利的第一大净转出地。不同税率指标的个体效应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专利盒"制度因其有利的税收待遇,加剧了专利收入等流动性税基流入低税管辖区。作为目前最大的专利净转出国,我国应加强一般反避税规则和"受控外国公司"立法在母公司的适用,以确保低税管辖区子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在我国的母公司纳税。针对本地企业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对收入流征收预提税。同时,作为吸引跨境无形资产分包研发、成本分摊安排和合同营销支持的实际价值创造地,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主张对本国企业参与开发的无形资产收入的一部分征税。根据本文的检验结果,这些反避税措施对于遏制我国无形资产利润转移和降低有害税收实践对我国税基的侵害具有实际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