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27)
- 2023(18223)
- 2022(15769)
- 2021(14874)
- 2020(12468)
- 2019(28738)
- 2018(28357)
- 2017(55081)
- 2016(29789)
- 2015(33723)
- 2014(33745)
- 2013(33111)
- 2012(30017)
- 2011(26966)
- 2010(26814)
- 2009(24387)
- 2008(23561)
- 2007(20725)
- 2006(18112)
- 2005(15623)
- 学科
- 济(118198)
- 经济(118041)
- 业(86162)
- 管理(81643)
- 企(64105)
- 企业(64105)
- 方法(52849)
- 农(50743)
- 数学(46329)
- 数学方法(45671)
- 农业(33593)
- 中国(31957)
- 财(30313)
- 业经(29153)
- 地方(25855)
- 学(25593)
- 制(23953)
- 贸(19839)
- 贸易(19830)
- 易(19241)
- 理论(18871)
- 技术(18807)
- 务(18422)
- 财务(18339)
- 财务管理(18301)
- 环境(17555)
- 企业财务(17347)
- 银(17310)
- 银行(17265)
- 体(17149)
- 机构
- 学院(415444)
- 大学(413755)
- 济(163937)
- 管理(163459)
- 经济(160374)
- 理学(142703)
- 理学院(141121)
- 管理学(138396)
- 管理学院(137640)
- 研究(136835)
- 中国(101821)
- 京(86895)
- 科学(86623)
- 农(81943)
- 财(73997)
- 所(67978)
- 业大(67461)
- 中心(64166)
- 农业(63189)
- 研究所(62207)
- 江(61006)
- 财经(59552)
- 范(55739)
- 师范(55160)
- 经(54462)
- 北京(53978)
- 州(50606)
- 院(49651)
- 经济学(49244)
- 经济学院(44546)
- 基金
- 项目(291829)
- 科学(229515)
- 研究(212903)
- 基金(211566)
- 家(184517)
- 国家(182940)
- 科学基金(157486)
- 社会(134014)
- 社会科(126608)
- 社会科学(126576)
- 省(114882)
- 基金项目(112987)
- 自然(103026)
- 自然科(100631)
- 自然科学(100605)
- 自然科学基金(98782)
- 教育(97834)
- 划(96184)
- 编号(87310)
- 资助(86576)
- 成果(69912)
- 重点(65209)
- 部(64367)
- 发(62346)
- 创(60345)
- 课题(59585)
- 创新(56282)
- 科研(56058)
- 教育部(54939)
- 国家社会(54837)
- 期刊
- 济(179544)
- 经济(179544)
- 研究(117677)
- 中国(80197)
- 农(80105)
- 学报(68257)
- 科学(62595)
- 管理(56261)
- 财(55803)
- 农业(54382)
- 大学(52625)
- 学学(49808)
- 教育(45810)
- 融(36157)
- 金融(36157)
- 技术(36097)
- 业经(34502)
- 财经(28281)
- 经济研究(26779)
- 业(26351)
- 问题(25057)
- 经(24207)
- 版(21674)
- 科技(20220)
- 图书(19896)
- 技术经济(19161)
- 资源(19103)
- 理论(18752)
- 现代(18319)
- 业大(18263)
共检索到598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晓刚 陈浩
本文选择政府安置就业的失地农民(本文仅指被动性失地的农民)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认同、环境适应性、社会支持网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对其非农就业后适应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以期能透析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失调的表征与缘由,进而构思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可雇佣性 失地农民 就业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芳绒 王宾齐 栗燕 金红
文章在分析黄土沟壑地传统农业的低效性和大城市周围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情况,提出了郑州郊区黄土沟壑地以恢复地方植被为基础,以景观建设为突破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新模式。
关键词:
黄土沟壑地 生态治理 景观规划 马寨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刚
以郑州地区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的476份问卷调查资料以及广泛深入访谈所掌握的相关情况,采用模糊评价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相关调研数据,通过工作质量、就业稳定性、工资福利与保障、就业能力四个方面的衡量指标构建了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分别从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四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失地农民就业质量较差的研究结论。由此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建立失地农民工资及社会保障支付监控制度,要求用工单位必须与失地农民签订劳动合同等,从制度上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强化"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统筹城乡就业,实行失业登记制度;建...
关键词:
模糊评价法 失地农民 就业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刚 陈浩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不仅取决于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且取决于其能否在生活方式、社会心理与情感、文化价值观念上实现与城市社会的同构,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自我身份认同。对郑州市城郊328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虽已进入城市物理空间,但本质依然是农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未完全实现。同时人力资本严重短缺、社会资本尚未充分构建也是导致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差的原因。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政府应在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只有当失地农民拥有较高的为城市生存所需的人力资本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城市社会的人际网络资源时,失地农民才能增强就业能力,在身份认同及行为上...
关键词:
身份认同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城市适应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国学
本研究基于可雇佣性视角,通过概括性模型法,在结构化访谈和德尔菲基础上确定大学生职业能力条目,在对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调查用人单位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5大维度、17个因子和55个条目的职业能力的结构,明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的方向定位。
关键词:
可雇佣性 职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晖 温作民 李丰
论文基于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的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失地农民雇佣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培训、家庭非农劳动收入等对失地农民就业,包括被雇佣和自主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拆迁收入等变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适量的拆迁补偿相对而言能够促进失地农民的创业活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社会保障体制、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及探索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金发放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猛 袁斌 贾丽静 申俊利
本研究以大连市郊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影响模型的因素设计问卷,运用SPSS14.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经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假设,构建数据模型。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综合模型,为政府提供决策的理论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国梁
针对失地农民"三无"的生存现状,文章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剖析了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内涵及其关键特征,揭示了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针对当前补偿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剖析了开发与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才是真正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现实选择,并以"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参与,从更新生计观念、完善职业培训机制、转型社会资本和规范企业组织机制四个层面,提出了开发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失地农民 就业能力 开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鸿彬 徐珍珍
农民工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诸多因素使得农民工依然处于社会底层,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以郑州市为例,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工住房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对策。主要对策有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拓宽廉租房供给渠道,制定农民工租房补贴政策,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
本文从理论上将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中来,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重点在于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发失地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有资源和政府帮助,达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质量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
本文从理论上将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中来,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重点在于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发失地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有资源和政府帮助,达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质量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钰
课题组通过走访发现,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因素,不是合作社的发展问题,而是提高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这个调研结果出发构建合作社农户利益链,其关键点是:发展壮大合作社,让农户尝规模效益的甜头;提高合作社人才层次,带动农户素质的提高;用合作社发展机遇留住年轻人;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塑造新型合作社文化。
关键词:
合作社 农户利益链 农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得利
“城中村”已经是我国许多城市所特有的现象,大部分失地农民往往身处着“耕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尴尬境遇。本文通过对河南郑州某城中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存在诸多问题: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难以融入城市、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家庭生活保障水平低等,进而提出保证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需采取“经济补偿、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三者相互协同的综合措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关键词:
城中村 失地农民 可持续生计 城镇化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明珠
在我国各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必须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才能顺利再就业。但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失去了传统务农职业后要重新就业,变得相对比较困难。通过有效的职业技能提升途径,可帮助失地农民获得再就业的职业技能,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职业技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晓刚
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严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发展权价值补偿的缺失,可见补偿标准制定中将农地发展权价值纳入考虑范围对实现公平补偿有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农地发展权价值应为由用途变更而产生的自然增值,其价值量化可以城镇综合用途末级土地基准地价减去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和农地现状用途经济价值;其价值分配应兼顾国家、集体和失地农民,具体分配情况因农业内部安置和脱农安置两种不同的假设前提而异。郑州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与现行征地平均区片地价标准相比,脱农安置前提下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依然偏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区空间资源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机理——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
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生态价值视角下土地最优利用研究——以郑州市为实证
基于存量优化的城市空间治理与再组织——以郑州市为例
政府主导型城市微观生活空间治理特征与机制分析——以郑州市马砦社区为例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开发模式探析——以苗侗民族聚居地黔东南为例
探讨农民自主创业中的资金问题及其对策——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
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对房价的影响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的思考——以苏州市枫桥镇为例
基于政策受益人视角的产权式保障房的效用评价——以青岛市、郑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