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9)
2023(17267)
2022(14965)
2021(14220)
2020(11957)
2019(27626)
2018(26946)
2017(51631)
2016(28602)
2015(32518)
2014(32585)
2013(31186)
2012(28444)
2011(25814)
2010(25642)
2009(22889)
2008(22263)
2007(19229)
2006(16511)
2005(14226)
作者
(80168)
(66865)
(66117)
(63400)
(42461)
(32082)
(30233)
(26085)
(25512)
(23795)
(22795)
(22608)
(21161)
(20811)
(20592)
(20575)
(20184)
(19851)
(19272)
(19119)
(16592)
(16437)
(16198)
(15341)
(14923)
(14842)
(14794)
(14777)
(13444)
(13244)
学科
(104711)
经济(104560)
管理(79715)
(74887)
(63174)
企业(63174)
方法(51396)
数学(44693)
数学方法(43983)
中国(30682)
(28444)
(28202)
(25335)
业经(23426)
理论(20803)
(20631)
地方(19827)
农业(18579)
(18388)
财务(18304)
财务管理(18268)
技术(18039)
(18004)
贸易(17997)
教育(17515)
(17476)
企业财务(17401)
(16830)
环境(15899)
(15809)
机构
大学(399741)
学院(395174)
管理(152548)
(148917)
经济(145578)
理学(133655)
理学院(132054)
研究(130164)
管理学(129218)
管理学院(128492)
中国(92141)
(83948)
科学(83168)
(69056)
(64865)
(64172)
业大(60834)
研究所(59855)
中心(58723)
(56859)
(56645)
财经(56415)
师范(56058)
北京(52455)
(51488)
农业(50445)
(47771)
(45881)
经济学(45503)
师范大学(45386)
基金
项目(279037)
科学(220223)
研究(203811)
基金(201832)
(176457)
国家(174974)
科学基金(150186)
社会(126633)
社会科(119757)
社会科学(119728)
(109615)
基金项目(107250)
自然(99115)
教育(98076)
自然科(96845)
自然科学(96816)
自然科学基金(95058)
(93772)
编号(83360)
资助(83070)
成果(67933)
重点(63452)
(62381)
课题(58876)
(58577)
(58074)
创新(54070)
科研(53926)
教育部(53719)
大学(53460)
期刊
(154340)
经济(154340)
研究(112770)
中国(75349)
学报(66849)
科学(59974)
教育(59449)
(57054)
管理(54206)
(52414)
大学(51734)
学学(47693)
农业(39677)
技术(38009)
(28714)
金融(28714)
财经(27425)
业经(25651)
经济研究(24761)
(23516)
图书(20564)
问题(20275)
(20106)
(19623)
科技(19215)
职业(18065)
技术经济(17609)
理论(17465)
业大(17100)
资源(16894)
共检索到559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国学  
本研究基于可雇佣性视角,通过概括性模型法,在结构化访谈和德尔菲基础上确定大学生职业能力条目,在对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调查用人单位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5大维度、17个因子和55个条目的职业能力的结构,明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的方向定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晓刚  陈浩  
本文选择政府安置就业的失地农民(本文仅指被动性失地的农民)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认同、环境适应性、社会支持网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对其非农就业后适应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以期能透析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失调的表征与缘由,进而构思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俊华  汪霞  
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是中国等众多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国外关于可雇佣性研究的三个视角(国家劳动力市场的视角、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心理学的视角以及大学毕业生个体的视角),对"可雇佣性"这一概念的界定、构成维度和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对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的理解,并分析了国内未来关于可雇佣性这一主题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莉  
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内部相通性,以就业实现为指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在充分解读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要素模型,并重点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国学  
澳大利亚商务部和澳大利亚商业和工业协会提出可雇佣性胜任能力概念,这为职业生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雇主-雇员心理契约的重新建立、用人单位新社会责任的承担、个人主义倾向的地位确立、和谐关系的构建和职业生涯主观性研究的开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金福  
文章采用美国达成必备技能秘书委员会调查工具,向2016届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实习返校听障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发放问卷,分析调查问卷收集可雇佣性数据,结果表明:一方面听障大学生具有比较优势,在技术技能方面,明显好于健全大学生;在资源技能与系统技能方面,也与健全大学生基本接近。另一方面由于听力障碍,在基本技能和人际技能方面,与健全大学有较大差距;在思考技能、个人素质与人际技能方面,也与健全大学生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残疾人职业教育需要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目标,针对性地积累相关知识、训练相应技能,最终在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残疾人比较优势,实现就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喜玲  陈忠卫  
可雇佣型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对于组织在履行其提高员工可雇佣性方面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主观评价,包括:基于知识补充的心理契约、基于能力提高的心理契约、基于职业成长的心理契约等3个相互独立的维度。本文自主开发设计了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测度量表,并通过对224份有效问卷分析,验证了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今后拓宽并深化可雇佣性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奠定了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心宇  
可雇佣性已成为世界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话题,可雇佣性开发也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战略的支柱之一。从可雇佣性视角解构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瓶颈和大学生就业困境,探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有利于从供求匹配角度探索为实现中小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良性互动的有效对策。中小企业人才瓶颈突破和大学生就业困境突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高校、家长与学生、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全方位介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欣  
高校扩招等社会客观因素是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重要原因,学生整体的可雇佣性技能不高,更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最直接原因。为切实提高就业主体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提出基于学生主体可雇佣性,从创新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开展体验式职业指导、营造校园就业文化、搭建职业指导服务网络、优化职业指导队伍等五个方面构建的高校职业指导体系,便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小玲  叶龙  
文章为了探究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以进入职场的雇员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获取371份有效问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职业满意度、组织内竞争力和组织外竞争力之间呈现正相关,因而能够有效支持"可雇佣能力水平越高,雇员对职业的满意度也越高"、"可雇佣能力越强,雇员感知到的组织内/外职业竞争力也越强"的假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相飞  
作为一种有益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知识员工建言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创新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学界从多角度探讨了建言的维度结构,但基于可雇佣性发展的个体内在动机视角的研究存在不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实地研究,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内容分析,建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认为其包含基于职业发展的建言、基于知识和技能完善的建言、基于物质收益增长的建言、基于支持与亲和增进的建言4个维度,编制了初始量表,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加以修正,得到最终量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凌玲  
雇佣关系稳定性是新型雇佣关系背景下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发现,直接研究雇佣关系稳定性与可雇佣能力二者关系的文献较为缺乏。据此,本文首先总结我国雇佣稳定性变迁的三个阶段,进而提出"可雇佣能力"是平衡员工的就业保障性与灵活性、组织的变革需要与构建竞争优势的枢纽。可雇佣能力与雇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从可雇佣能力的角度保持雇佣关系稳定的雇佣策略创新在于重构以可雇佣能力为核心的心理契约,构建弹性化、差异化和匹配度高的雇佣关系模式。拜耳中国公司的实践表明,员工可雇佣能力提升能够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相飞  刘兵  
探索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对拓展相关理论和指导管理实践都十分有益。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内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途径,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其包括基于职业发展的建言、基于知识与技能增长的建言、基于物质获利的建言、基于亲和与支持的建言四个构面,归纳出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是知识员工为提升其可雇佣性而主动表达与工作相关的建设性言语行为,并基于由可雇佣型建言动机之程度"强—弱"、个人可雇佣性提升之"充分—必要条件"搭建的二维坐标系,探析了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分类模型。最后,提出了干预和管理此建言行为的管理启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碧英  杜欠欠  
可雇佣性是企业雇佣人才和高校培养人才的共同关注点,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可雇佣性要求,研究高校和企业在可雇佣性上的认知差异可以帮助两者实现人才对接。文章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收集高校的培养方案以及企业相关岗位的网络招聘广告,采用质化研究从高校和企业两个视角得出两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结构的认知异同,进而为高校的培养模式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洁  
近年来,高等教育、工作结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巨变,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难以预测、更快速变化和竞争更加激烈动荡的劳动力市场。本文阐述了国外权威机构和学者对可雇用性定义、可雇用技能内涵以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或雇主视角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可雇佣性、可雇佣技能和可转换技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国外企业/雇主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和可雇用技能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