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9)
2023(12736)
2022(10828)
2021(9979)
2020(8284)
2019(19062)
2018(18510)
2017(36271)
2016(18978)
2015(20972)
2014(20558)
2013(20216)
2012(18559)
2011(16660)
2010(16198)
2009(14532)
2008(13532)
2007(11239)
2006(9686)
2005(8377)
作者
(51269)
(43284)
(42811)
(40846)
(27613)
(20658)
(19568)
(16821)
(16453)
(15091)
(14668)
(14511)
(13646)
(13405)
(13257)
(12981)
(12753)
(12427)
(12324)
(12299)
(10394)
(10274)
(10225)
(10033)
(9762)
(9537)
(9191)
(8927)
(8608)
(8319)
学科
(99729)
经济(99643)
管理(52076)
(47062)
方法(39238)
(38103)
企业(38103)
数学(35457)
数学方法(35043)
地方(23898)
中国(22542)
(19991)
(18775)
业经(17759)
(17058)
地方经济(14303)
(13850)
贸易(13843)
农业(13799)
环境(13476)
(13349)
(13268)
(11832)
理论(11722)
(11679)
财务(11642)
财务管理(11620)
(11428)
金融(11426)
技术(11276)
机构
大学(263217)
学院(263062)
(120059)
经济(117845)
管理(103301)
理学(90391)
理学院(89363)
研究(88878)
管理学(87886)
管理学院(87360)
中国(64725)
(53360)
科学(51960)
(50434)
(42183)
财经(41702)
中心(41120)
经济学(38723)
研究所(38627)
(38084)
(37768)
(37025)
业大(36596)
经济学院(34682)
(33945)
师范(33641)
(32589)
北京(32317)
财经大学(31331)
农业(29477)
基金
项目(186169)
科学(149083)
基金(138579)
研究(134752)
(120140)
国家(119212)
科学基金(104445)
社会(90000)
社会科(85522)
社会科学(85502)
基金项目(74192)
(71382)
自然(67293)
自然科(65789)
自然科学(65774)
自然科学基金(64564)
教育(61412)
(60215)
资助(55688)
编号(52222)
(41686)
重点(41587)
(40883)
成果(39968)
(38890)
国家社会(38347)
教育部(36575)
创新(36482)
科研(35795)
人文(35784)
期刊
(128801)
经济(128801)
研究(77403)
中国(42614)
(39037)
管理(37816)
学报(36584)
科学(35875)
(32845)
大学(28937)
学学(27707)
技术(23873)
农业(22451)
经济研究(22117)
(21061)
金融(21061)
财经(20931)
教育(19762)
业经(18562)
问题(18433)
(18216)
技术经济(14021)
统计(13072)
(12735)
资源(12280)
世界(12121)
现代(11897)
(11865)
(11825)
(11574)
共检索到375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楠臣  张平宇  
在"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的背景下,中俄双边经济合作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铁路交通可达性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中俄铁路K19/K20班列沿线节点为研究对象,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节点可达性状况,利用修正的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测算节点间经济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节点可达性与其经济联系强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K19/K20班列中国境内节点的整体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高于俄罗斯境内节点。(2)K19/K20班列沿线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均表现出首末可达优势潜力相对较大、经济联系紧凑,部分中间线路可达性优势相对较弱、经济联系松散的"外围—中心"模式。(3)可达性优势地带分布在北京—唐山段、沈阳—哈尔滨段及莫斯科,可达性最弱区位于赤塔—乌兰乌德段;京津、莫斯科分别为各自国境区域经济联系首位城市,但莫斯科辐射强度与效应远不如京津;牙克石、海拉尔、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作为跨境的重要节点,东西向联接的经济中枢地位与关联效应不凸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中海   徐莹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析贸易新通道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且对不同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大中型城市与货源地城市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小型、特大、超大型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并无显著促进作用。时间节约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欧班列增进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机制。中欧班列开通数量、开通时间与城市经济联系增进呈正相关关系,且开通城市显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基于结论提出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连成  刘彦君  陈菁泉  
本文通过研究中俄东部地区,即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35个主要中心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以反映该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明确东北地区跨国次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引力模型,对该区域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俄东部地区跨国次区域内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中国东北地区城市质量总体上高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质量。中俄东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两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核心都市区,跨国次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呈现以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符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鄢慧丽  王强  熊浩  余瑞林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可达性模型及引力模型,探究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的开通对沿线站点城市可达性及其经济联系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四纵四横"高铁开通后,整体区域可达性得到优化,高铁沿线变化尤为显著,且促进高铁客运流的均衡分布。可达性水平呈现东中西地带性递减格局,这与我国地形分布表现出高度吻合,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可达性最优,中西部山地、高原地区可达性较差。②中国"四纵"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高于"四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沿线站点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沿线站点城市经济联系总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③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的开通对二、三线站点城市经济联系改善程度较大,且经济联系隶属度较强的城市空间分布上呈现与中心城市相邻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琴琴  康江江  鲁丰先  赵凯娜  任世鑫  
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修正后的引力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统计分析、空间探索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技术模型和方法,对山西省107个研究单元的可达性及城市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山西省可达性水平形成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局部来看,东部可达性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2)县际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呈"大"字形,初步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空间联系格局;城市对外联系总量差异较大,空间上表现为以省会和个别综合实力较强的单元为主的中心—外围格局,西部沿黄河一带的边缘单元与全省其他单元联系微弱,对外联系强度小;各省辖市与北京、石家庄、西安、济南、郑州联系紧密,与银川、兰州等西部省会城市联系较弱。(3)县际经济联系受城市基础规模、交通优势度、区位、城市化水平、地形等因素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黄小雅  
高速铁路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其经济联系强度,有利于加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采用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两个指标,对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建成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的影响下,"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干线沿线城市及高速铁路枢纽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均随可达性的改善而明显增大。这将有利于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促进高速铁路干线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带。因此,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利用这种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控制有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占金刚   杨晓彦   梁芳园  
文章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修正引力模型,探究2016—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个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研究发现:(1)各节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值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城市组合的经济联系强度值逐年增大,并且积极加入经济联系网络中,相互形成较弱程度以上的联系;(2)沿线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市指向和地域相邻指向特征,受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但城市之间的强经济联系主要发生在同地区和临近地区,沿线节点城市的扩散作用、经济吸收、传递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此,文章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以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城市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放华  时新镇  龚蓉  
基于因子分析法测算了城市经济实力,运用可达性系数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城市可达性的影响,运用引力模型测算出快速交通对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并利用ESDA法测度了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快速交通使得湖南城市整体可达性大幅提高,产生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快速交通使边缘城市与中心地区城市可达性的差异缩小,高铁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明显优于非高铁沿线城市,高速公路扩大了高铁可达性的影响范围。快速交通使湖南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增强,强化了长沙的经济中心地位,扩大了东西部城市的经济差异,省际经济联系强度受出省通道便捷性的影响。此外,各市经济联系总量总体上具有层次性,演化上存在非均衡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陈斌  李一曼  
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2004和2012年陆路交通网络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借助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和引力模型,探讨城市可达性与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①节点所有城市可达性均有改善现象,且省域边缘地区比中心区域提升幅度更大,区域交通均衡化趋势明显;②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日趋强化,并逐步沿重要道路干线方向演进,其中环杭州湾城市间联系愈趋紧密;③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增长明显,并存在空间极化现象。总体上来看,浙江省各城市可达性提升,经济联系增强,体现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鹏  李诚固  陈才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各城市省际可达性水平,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算省际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省际可达性水平高值区集中在哈大经济带沿线以及蒙东地区与吉林省的邻接处,低值区分布在外围边缘;②省际经济联系强度总体不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与省际可达性水平显著相关,符合距离衰减原理;③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的交通指向性和近域指向性明显,哈大经济带沿线尤其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多,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外围边缘与其他省区经济联系明显不足。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协作和自然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探讨省际经济联系格局的产生机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俞静  刘静玉  李宁  乔墩墩  刘梦丽  
选取城市间最短旅行时间数据和社会经济综合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地统计分析、空间探索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整体呈现"十"字型空间格局,南北向沿线城市的可达性优于东西向;局部空间上,高低值空间集聚分块状特征明显,显著空间关联类型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2)经济联系整体呈现"钻石"型立体网络格局且分层态势明显;局部空间上凸显以郑州、商丘、洛阳等核心区城市为中心的辐射状格局;网络结构呈小团体集聚特征,团体内部联系密切,整体联系相对松散。(3)经济联系强度受到城市规模、城镇化水平、交通、区位及资源流通能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言虎  蔡佳佳  刘昱辰  
陆路交通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发挥关键的基础性作用。文章首先采用陆路交通可达性作为交通发展的表征指标,测度了国家中心城市的陆路交通可达性水平,然后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分析国家中心城市与36个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并结合城市空间格局对国家中心城市的陆路交通可达性及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卿  
在中国高铁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以大西高铁为例,使用城市间的矢量路网、高铁站点及各城市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对大西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在高铁开通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表明:大西高铁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各城市的可达性水平,但提升程度不均衡,致使研究区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公平性降低;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加,且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提升较为明显,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大幅提升;高铁的开通对高铁途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协同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高铁未途经城市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协调度降低的情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晨曦  吴克宁  高星  宋文  高翔宇  
通过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应用和改进潜力模型对唐山市各区、县、市及经济开发区的可达性进行综合测算和空间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市市域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分布不均;城市圈层状空间分布结构正在形成。文章基于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差异特征,揭示了唐山市区域空间和交通网络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城市经济水平、发展模式以及地理区位对可达性空间差异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晨曦  吴克宁  高星  宋文  高翔宇  
通过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应用和改进潜力模型对唐山市各区、县、市及经济开发区的可达性进行综合测算和空间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市市域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分布不均;城市圈层状空间分布结构正在形成。文章基于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差异特征,揭示了唐山市区域空间和交通网络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城市经济水平、发展模式以及地理区位对可达性空间差异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