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4)
- 2023(16035)
- 2022(13984)
- 2021(13148)
- 2020(10988)
- 2019(25644)
- 2018(25294)
- 2017(49324)
- 2016(26674)
- 2015(29840)
- 2014(29917)
- 2013(29212)
- 2012(26664)
- 2011(23730)
- 2010(23662)
- 2009(21372)
- 2008(20511)
- 2007(17688)
- 2006(15101)
- 2005(12771)
- 学科
- 济(104985)
- 经济(104866)
- 管理(75583)
- 业(71345)
- 企(59726)
- 企业(59726)
- 方法(52132)
- 数学(45914)
- 数学方法(45133)
- 中国(27828)
- 农(26858)
- 财(25902)
- 学(23340)
- 业经(22491)
- 地方(22105)
- 理论(18893)
- 农业(18089)
- 制(17484)
- 贸(17284)
- 贸易(17277)
- 务(17119)
- 财务(17035)
- 财务管理(17003)
- 易(16731)
- 技术(16719)
- 环境(16191)
- 和(16132)
- 企业财务(16126)
- 银(14534)
- 银行(14495)
- 机构
- 大学(369392)
- 学院(369286)
- 管理(148262)
- 济(141239)
- 经济(138038)
- 理学(129928)
- 理学院(128448)
- 管理学(125658)
- 管理学院(124987)
- 研究(118863)
- 中国(86413)
- 京(78278)
- 科学(76919)
- 财(63279)
- 农(59965)
- 所(58538)
- 业大(57698)
- 中心(55086)
- 研究所(53990)
- 江(52469)
- 财经(51951)
- 范(49443)
- 师范(48933)
- 北京(48500)
- 经(47489)
- 农业(47170)
- 院(43812)
- 州(43095)
- 经济学(42509)
- 技术(39688)
- 基金
- 项目(264702)
- 科学(208599)
- 基金(192691)
- 研究(189185)
- 家(168839)
- 国家(167506)
- 科学基金(144944)
- 社会(118317)
- 社会科(112144)
- 社会科学(112113)
- 省(103435)
- 基金项目(102709)
- 自然(97252)
- 自然科(95094)
- 自然科学(95068)
- 自然科学基金(93304)
- 教育(88293)
- 划(87730)
- 资助(79893)
- 编号(76768)
- 成果(60308)
- 重点(59092)
- 部(57655)
- 发(55384)
- 创(55027)
- 课题(52617)
- 创新(51320)
- 科研(51061)
- 教育部(49424)
- 大学(49255)
- 期刊
- 济(145032)
- 经济(145032)
- 研究(102042)
- 中国(65626)
- 学报(60500)
- 科学(55326)
- 农(52928)
- 管理(52522)
- 财(47826)
- 大学(45911)
- 学学(43453)
- 教育(41299)
- 农业(36940)
- 技术(33932)
- 融(27628)
- 金融(27628)
- 业经(24460)
- 财经(24375)
- 经济研究(23454)
- 经(20774)
- 问题(20276)
- 业(19075)
- 图书(18471)
- 科技(18249)
- 版(17641)
- 技术经济(17497)
- 统计(17275)
- 理论(17075)
- 资源(16971)
- 现代(16097)
共检索到515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牟凤云 李梦梅 周杰
运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计算了重庆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平均可达性,基于可达性与城市中心性强度计算了研究区的场强。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分别测度基于可达性模型和场强模型的城市吸引范围,并探讨其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重庆市可达性整体有所改善,1995-2005年、2005-2015年,各区县可达性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9.96%和7.29%;空间上,沿渝东北及渝东南方向,可达性提升最明显。(2)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吸引范围识别方法可以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基于场强模型的测度方法可以探究城市综合实力对城市吸引力的影响。(3)各区县的城市吸引范围与其行政区划范围不完全一致,主城、江津及璧山等最为明显,给出相应的区划调整建议,可为相关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尹虹潘
文章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入手,引入了通达性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雷利公式”进行了改良。以此为基础,文章运用断裂点理论和改良后的雷利公式对受到不同影响下城市吸引区范围的界定、大城市对邻近小城市的“屏蔽”效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对处于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城市的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相关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
城市 吸引区 雷利法则 断裂点理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丽 邵景安 郭跃 徐新良
针对贫困山区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差等问题,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基于自然村尺度,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角度分析研究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设置不同的时间阻抗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可达性变化规律。通过对石柱县医疗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性评价,为山区未来医疗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医疗标准的配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石柱县整体医疗服务可达性差,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2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方斗山中低山区和黄水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中山区,两极分异明显。3医院的规模、级别,道路的等级、疏密对可达性有一定的影响:靠近县城的乡镇、路网密集的地方可达性一般较好。4随着出行阻抗的增大,医疗服务的可达性随之变好,边缘乡镇的可达性随之变差,可达性值变化幅度减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异变小;医疗资源配备充足的乡镇,随着时间阻抗增加,对周边乡镇可达性的影响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梅言 汪洋 陈墨多 孔祥媛 张培华
[目的]我国西南山地乡村的用水以地表水为主,探明山地乡村地表水的取水便捷度空间格局是建立其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基础和前提。[方法]文章以重庆市綦江乡村区域为例,利用河网、水库矢量数据、DEM、降水、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和库容统计数据等,采用改进CRITIC方法和综合叠加可达性评价模型,分析地表水资源的二源耦合可达性及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结果表明:①373个样本乡村的二源耦合可达性平均值为0.58(最大值为1),52%乡村的可达性水平在0.58以上,其中可达性较好的(0.43~0.57,前47%分位点的数据)村庄有140个,占37.53%,可达性较差的(0.59~0.73,后47%分位点的数据)村庄有160个,占42.89%;②河流水源的可达性呈现北高南低、局部连片的格局,水库水源的可达性呈现中南部低、西北部高的格局,两者叠加后呈现出北高南低、聚集分布的格局;③河流水源和水库水源的可达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9~0.88和0.15~0.89,对应的二源耦合可达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1~0.86,不同取水可达性区域的占比显示,中等区域(45%~55%左右分位点的数据)占比最大,均值达到30%,极端情况(前40%或后40%左右分位点的数据)占比较少,均值仅为10%;④二源耦合可达性指数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全局莫兰指数为0.62,其中高值聚集区(HH)集中在北部区域,低值聚集区(LL)集中在南部区域。[结论]研究揭示了綦江区地表水资源供给能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经实地考察和专家咨询反馈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志雄 徐颂军 欧阳军
合理地界定区域中城市空间吸引范围,对于区域规划与统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反映城市实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1990、1996、2000、2005和2009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综合实力分值,以此修正断裂点模型中单一城市规模指标,分别运用断裂点模型和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方法,划分了珠三角9市5个年份的理论空间吸引范围,并在图上清楚地表现出城市间分界线的轨迹,据此揭示了珠三角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还发现,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克服了断裂点理论确定城市间吸引范围界线时的任意性和盲目性,划分结果更符合实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飞 廖和平 李义龙
为探索能够兼顾政策规划与自然发展规律的城市增长边界(UGB)划定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多种空间规划等数据,通过边际土地利用法测算3种产业转型速率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基于反规划理念,引入多规合一与FLU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并划定3种产业转型情景下的渝北区刚性、近远期弹性UGB。结果表明:(1)结合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现状,人为制定模拟初期土地利用图,能够保证边界划定结果满足规划发展需求;(2)产业转型使渝北区兴隆、古路、石船等镇城市扩张减速,远期弹性UGB划定结果适度紧缩;(3)渝北区刚性UGB依三山布局,剩余可开发总面积59 520.72 hm~2,近期与3种情景下远期弹性UGB划定面积分别为35 781.78、48 343.61、44 731.33、41 061.13 hm~2,未纳入弹性UGB的剩余可开发空间主要位于洛碛、古路镇与双凤桥街道机场用地区。该研究方法考虑了UGB的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综合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因素与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因素,是实现生态保障与城市精明增长的有效方法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迅 吴兵
文章以重庆市1997-2012年的城市化率为样本数据,以政府政策为干预变量,建立了干预分析模型,并动态预测分析了重庆市城市化水平。结果显示.城市化对政府政策干预的响应存在波动偏差;未来几年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且城市化发展速度处在加速阶段,基本能够实现到201 5年城市化率达到60%的目标。最后提出了要走出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干预分析 政府政策 预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红玉 许争 詹佳华
实证结果显示:一方面,重庆市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未来债务风险较大;另一方面,重庆市政府性债务关键分位数相对较低,重庆市债务承受能力较弱。通过上述研究,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对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管控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才学 张琪 杨蓉萱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但对于外部效应能辐射到的范围没有统一的结论。在可达性相等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具有换乘站点最多、首条贯通汉口汉阳两大区等特点的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到步行与自行车两种接驳方式对房价范围的影响,构建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计算模型,确定不同站点影响房价的辐射半径。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站点对房价影响范围的变化规律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对称葫芦"型;轨道交通站点影响房价的辐射半径与市中心的距离呈正相关,与其周边的交通便捷度和轨道交通成本呈负相关;郊区站点基于自行车接驳的辐射范围值约为步行接驳的辐射范围值的2倍,靠近中心的站点两种接驳方式的辐射范围值无明显差异;最后根据以上结论,分别从城市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从忆波
基于累积耗费距离最短路径算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了1991年和2012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可达性及服务范围,评价了2012年各机场的服务能力和可达性溢出,并提出了未来机场的规划布局建议。结果表明: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平均可达时间由1991年的184.76min缩短到2012年的127.09min,全国地级行政区的机场平均可达时间则由88.66min缩短为54.44min;地级城市存在较高的机场可达性溢出。20年间,机场平均服务面积由10.44万km2减小到5.25万km2。机场空间布局为经济服务的倾向比较明显,2012年机场有效服务区总面积390.92万km2,覆盖了全国40%的国土面积、89.2%的人口与93.8%的经济总量。
关键词:
可达性 服务范围 民用机场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 吴宜进
随着"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势必也将增大,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的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及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极大的制约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以巫山为例,在世界经合组织建立的PSR模型框架下,将熵值赋权法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巫山县各指标2001~2011年统计数据,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值,计算各指标灰色关联度,得到了其生态安全状态,并对巫山县生态安全等级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巫山县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59...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相佐 王成 蒋文虹 万群 刘怡
利用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识别核心居民点节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并引导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居住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大柱村有5个农村居民点核心节点,其总吸引力及其空间辐射范围、辐射平均半径各异;2据核心节点的辐射力,融贯村域环境并兼顾农户意愿需求,将大柱村农村居民点重构为生产主导型(85号、23号、142号)、生活主导型(32号)和服务主导型(105号)三种类型,并将生活主导型居民点厘定为中心村。研究认为:大柱村应以该5个核心节点为中心,以其农户需求为其主导功能定位,构建三类农村居民点重构类型及"中心—基层"两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从空间力学视角辨析农村居民点其辐射力进而实现重构,为丘陵山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引力模型 大柱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其超
从分析社会经济总量与物流需求的关系出发,选定重庆市生产总值及重庆港口吞吐量作为变量建立一维线性回归模型,对重庆市未来港口物流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比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深圳,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的港口运作模式,结合重庆港口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情 郭跃 林孝松
该文利用数学回归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两种方法的组合获取重庆市各区县农业气候资源评价的原始数据,然后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重庆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评判模型,对各区县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各区县之间差距不大,但各单项农业气候资源的匹配性存在一定不足。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指导,实现区域农业的合理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盈 桑东升 李献忠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