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5)
2023(14055)
2022(12255)
2021(11496)
2020(9666)
2019(22523)
2018(22358)
2017(43716)
2016(23389)
2015(26423)
2014(26389)
2013(25744)
2012(23407)
2011(20690)
2010(20279)
2009(18093)
2008(17549)
2007(15181)
2006(12963)
2005(10441)
作者
(64302)
(53429)
(53028)
(50565)
(33892)
(25606)
(24281)
(21130)
(20418)
(18905)
(18341)
(17857)
(16723)
(16536)
(16528)
(16188)
(15906)
(15858)
(15331)
(15116)
(13085)
(12857)
(12843)
(12232)
(11920)
(11823)
(11759)
(11707)
(10684)
(10533)
学科
(93199)
经济(93108)
管理(69412)
(64636)
(54112)
企业(54112)
方法(46313)
数学(40850)
数学方法(40311)
(25765)
(24764)
中国(23386)
业经(20202)
地方(19627)
(18863)
(17266)
财务(17186)
财务管理(17150)
农业(16828)
企业财务(16244)
(15355)
贸易(15345)
理论(15307)
(15018)
(14892)
(14626)
环境(14489)
技术(14358)
(12864)
(12609)
机构
大学(317675)
学院(316999)
管理(130804)
(124820)
经济(122144)
理学(114370)
理学院(113191)
管理学(111082)
管理学院(110519)
研究(99755)
中国(74157)
(66811)
科学(62052)
(57141)
(48329)
业大(48039)
(47729)
中心(47055)
财经(46338)
(44660)
研究所(43641)
(42335)
北京(41403)
(40907)
师范(40496)
农业(37673)
经济学(37370)
(37226)
(36696)
财经大学(34841)
基金
项目(226763)
科学(178849)
研究(166454)
基金(164900)
(142900)
国家(141733)
科学基金(123264)
社会(104321)
社会科(98866)
社会科学(98840)
(88696)
基金项目(88302)
自然(81179)
自然科(79304)
自然科学(79287)
自然科学基金(77820)
教育(77281)
(74202)
编号(68407)
资助(67840)
成果(53867)
重点(50367)
(50184)
(47460)
(47266)
课题(46119)
创新(44043)
科研(43775)
教育部(43407)
大学(42904)
期刊
(128876)
经济(128876)
研究(89417)
中国(57045)
学报(48614)
管理(46879)
(44922)
科学(44632)
(42702)
大学(37739)
教育(35602)
学学(35334)
农业(30126)
技术(29805)
(23705)
金融(23705)
业经(21789)
财经(21681)
经济研究(20637)
(18465)
图书(18133)
问题(16785)
理论(15476)
技术经济(15292)
科技(15063)
(15020)
(14434)
实践(14310)
(14310)
财会(13881)
共检索到446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韦燕飞  陈燕奎  陈德飞  刘培培  
将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可转让配额机制引入新增建设用地调控研究,以探索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的改进方向。分析了个别可转让配额机制引入的适用性和理论逻辑以及可转让配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实施的关键问题,并以百色市为例,计算引入可转让配额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GDP的机械增长和软性增长,证明引入可转让配额,可显化各地对新增建设用地的真实需求,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产出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可转让配额机制的引入可以成为今后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体制改革的选择方向之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靳相木  
研究目的: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改进农地非农化开发指令性配额管理体制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国农地非农化开发中,地方政府是第一顺序的土地开发者,中央以新增建设用地配额的形式统筹分配土地开发权,这一指令性配额管理体制与土地公有制以及当前所处的转型发展阶段总体上是适应的,但这一体制的"刚性"也引发了很多矛盾。改进指令性配额管理的可能路径是实行新增建设用地配额与其耕地保有量挂钩,构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对配额进行调剂。研究结论:沿着可转让配额方向推动农地非农化开发的指令性配额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与市场机制有效衔接和协调的一个可选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靳相木  沈子龙  
通过排污权交易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对比研究,探索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的改进方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排污权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实行总量控制、具有经济价值、单位配额的产出不同等三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的框架内引入类似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就有可能成为今后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体制改革的选择方向。同时,进一步的理论证明也显示,引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可以实现农地非农化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在此基础上,立足排污权交易和新增用地指标管理的差异性,借鉴我国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的市场取向创新经验,参照国外排污权交易管理的"配额-交易"模式,建立了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有川  范静  
揭示了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必然导致城市建设由"发展需求决定新增建设用地供给"转变为"新增建设用地供给选择发展需求",分析它对城市空间增长、规划布局、用地配置、开发强度变化和开发时序选择的影响,并从合理引导城市发展和科学编制城市规划角度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杰  包倩  欧名豪  
研究目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分配是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考虑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分异,构建包括人口、二三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并结合区域建设用地经济增长贡献率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折抵指标,为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提供方法参考。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经济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构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又兼顾区域资源禀赋的供给约束,评价体系更为全面;(2)考虑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对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健  彭山桂  王鹏  吴群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以新增建设用地为工具开展策略互动的行为及其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的关系。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和描述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之间在出让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策略互动行为。(2)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策略互动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更明显,其扩张规模比策略互动不显著的城市高60.73%,并且存在显著正向策略互动的城市中47.78%的城市截止到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已经突破2020年规划控制指标。(3)财政激励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土地错配加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4)经济发展好的区域正向策略互动更明显,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也越严重。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出让新增建设用地存在显著正向策略互动,并且其策略互动是导致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丹玲  胡文伯  卢新海  李玉莹  
研究目的:基于组态视角探究压力、状态和响应条件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NUCLE)影响的协同和替代效应,为推动城市空间有序治理和完善高质量发展格局下土地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PSR机理分析和fsQCA法。研究结果:(1)单个压力、状态和响应要素并不构成影响NUCLE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高水平NUCLE的实现是不同PSR条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其中,土地错配、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2)压力、状态及响应条件“并发协同”,形成影响NUCLE的多样化组态,具体包括压力主导下多要素平衡型、压力和状态双重赋能型和压力—状态—响应互动型3种差异性模式。(3)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财政激励和城市化可以通过等效替代的方式影响NUCLE。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依据压力、状态和响应多重条件的联动匹配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调控和管理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健  王鹏  彭山桂  张勇  吴群  
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中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其消极影响也广受诟病,因此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其研究视角逐渐从单一地方政府层面上升到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影响。本文区分存量建设用地,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中国土地市场网2007—2016年279个地级市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分析其区域、用途差异,考察地方政府出让新增建设用地的互动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地方政府出让新增建设用地存在显著互动影响,并在区域和用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②从区域差异看,地方政府出让新增建设用地的互动影响在东部地区尤其明显;③从用途差异看,地方政府出让新增建设用地的互动影响在商服和工业用途更显著;④按照传统的经济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东、中、西、东北等区域分别分析区域内部新增建设用地的互动影响,会导致各个区域的互动影响系数均小于全国整体的平均水平。本文为中央政府调控建设用地扩张提供了更精准的政策抓手,可以优先重点调控:①新增建设用地;②东部地区;③商服和工业用地。本文对未来土地出让互动影响及区域差异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指出了下一步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宁  金晓斌  唐健  张志宏  赵婕  宋佳楠  周寅康  
论文以农用地转用环节征收数额较大、改革相对较早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研究对象,应用2003—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率与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间动态变化的计量经济函数,采用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的耕地保护绩效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2003—2008年间,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率每提高1元/m2,每省每年约能减少耕地占用面积47.26 hm2;②2003—2008年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实施累计抑制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52 410.00 hm2,其耕地保护绝对效果较为显著;③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保护相对效果随年份呈上升趋势,地域差异较大但未呈现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左文进  胡勋锋  李登峰  
传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存在测算指标时视角单一和分解指标时行政力量干预严重等问题。基于公平和效率的思想引入破产模型,以湖北枣阳为研究对象,运用6种破产模型解对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有向图博弈理论对各种分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比例法则和Piniles法则符合"公平优先"主张,适用于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发展阶段和地区应用均衡发展策略;(2)限制均分损失法则和Talmud法则符合"效率优先"主张,适用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和地区应用非均衡发展策略;(3)限制平等法则和限制均分收益法则适用于有发展条件的贫困地区应用重点扶持的发展策略。新方法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还为发展策略选择提供了多种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岩  栾维新  王辉  马瑜  
为探究城市核心建成区对邻近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机制,选取1990~2015年间长江三角洲77个县级以上市核心建成区10km缓冲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为研究对象,借助扩展强度、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图斑的成长特征及扩展模式。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各等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平均面积处于周期波动上升趋势,与各阶段国家(区域)政策变化密切相关;城市等级越高,核心建成区周边扩展规模越大;(2)随着与城市核心建成区距离的增加,各等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景观分离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扩展强度与距核心建成区距离存在衰减的对数曲线关系;(3)研究时段内,城市扩展模式存在两个明显的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是1990~2000年,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内部向心填充式集聚为主的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是2000~2015年,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离心边缘式圈层扩散为主的郊区化阶段,此阶段大、小城市的飞地式扩展比例明显提升,中等城市边缘式蔓延保持较高的增长比例。针对城市的不同等级及其发展阶段,政策的引导和政府规划对于土地的合理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锦鑫  李梅生  
新增建设用地的批而未供问题一直是大连市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2011年~2015年,辽宁省大连市获批的新增建设用地中,有8171.5公顷土地未实施供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积极探索系统化监管,着力于基础数据的精准统计,构建全程监管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模式,对批而未供进行系统监管。新增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面临的几个问题系统所采集的信息不能够很好地和实际情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红梅  刘卫东  连纲  
尝试采用DEA方法测评浙江省11个地级市及69个县市1996—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的效率,进一步分析空间差异及其原因。结果发现:浙江省各地级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效率普遍较低,11个地级市中除宁波市、湖州市和嘉兴市为DEA有效外,其余8个地级市均为DEA无效;69个县市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性也普遍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进一步将建设用地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结果发现: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普遍较低,且与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性情况一样,呈现出自北向南梯度下降的趋势。规模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剑  曹海欣  赵芳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自1999年开征以来,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重要经济杠杆,在促进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抑制新增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增加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从实践看,新增费管理政策仍过于粗放,存在多种"亚健康"症状。实现新增费差别化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新增费资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少美  金晓斌  周寅康  赵姚阳  李纪军  
为从理论上科学合理地配置各子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以江苏省为例,初步选取了影响区域新增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13项指标,为避免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综合归并为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城镇发展3个综合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AHP-GEM模型对江苏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了理论上的配置,结果表明:江苏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值可以分为4个层次:①苏州、无锡和南京,理论上所应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均大于10%,其中,苏州最多,为18.80%,无锡、南京次之,分别为16.78%和11.20%;②南通和常州,分别为7.93%和7.81%,其比例在7.5%至8%之间;③扬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