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3)
2023(10256)
2022(8817)
2021(8443)
2020(7526)
2019(17471)
2018(17253)
2017(33632)
2016(17928)
2015(20040)
2014(20271)
2013(19957)
2012(18232)
2011(16289)
2010(15954)
2009(14922)
2008(14733)
2007(13152)
2006(10892)
2005(9511)
作者
(50384)
(42294)
(42101)
(40191)
(26789)
(20303)
(19590)
(16682)
(15985)
(14849)
(14337)
(14195)
(13329)
(13100)
(13043)
(13030)
(12884)
(12603)
(12084)
(12065)
(10373)
(10330)
(10038)
(9674)
(9648)
(9527)
(9260)
(9256)
(8468)
(8367)
学科
(73968)
经济(73882)
(55020)
管理(50846)
(41478)
企业(41478)
方法(40327)
数学(36409)
数学方法(35979)
(22250)
(21173)
中国(19208)
农业(15576)
业经(14586)
(14003)
财务(13962)
财务管理(13928)
(13881)
(13841)
贸易(13839)
(13477)
(13450)
企业财务(13212)
地方(13209)
(12981)
银行(12958)
(12188)
(11831)
金融(11828)
理论(11132)
机构
大学(253486)
学院(253182)
(105351)
管理(103199)
经济(103199)
理学(89381)
理学院(88525)
管理学(86966)
管理学院(86500)
研究(77419)
中国(62944)
(51559)
(49930)
科学(47339)
(41593)
财经(40383)
中心(38756)
业大(38186)
(37719)
(36741)
(36391)
研究所(34464)
经济学(32966)
农业(32868)
北京(31723)
(30394)
财经大学(30305)
经济学院(30119)
师范(30060)
(29053)
基金
项目(174338)
科学(137881)
基金(128651)
研究(125325)
(111478)
国家(110577)
科学基金(96133)
社会(80296)
社会科(76147)
社会科学(76124)
基金项目(68567)
(67882)
自然(63482)
自然科(62031)
自然科学(62010)
自然科学基金(60899)
教育(58274)
(56942)
资助(53323)
编号(50858)
成果(39823)
(39317)
重点(38909)
(36416)
(36217)
科研(34495)
教育部(33994)
创新(33909)
课题(33615)
国家社会(33471)
期刊
(105418)
经济(105418)
研究(68732)
中国(43018)
(39861)
学报(37714)
(36390)
科学(35133)
管理(34411)
大学(29072)
学学(27789)
(25724)
金融(25724)
农业(24440)
技术(23077)
教育(19896)
财经(19364)
业经(17535)
经济研究(16846)
(16449)
问题(14544)
统计(13751)
技术经济(13202)
(13088)
理论(12769)
(12303)
财会(12256)
(12215)
实践(11700)
(11700)
共检索到35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国臣  李雪  
本文引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脱贫的关键要素及其风险管理,其中重点分析了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危害,现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保险在扶贫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针对脱贫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保险可以提供全面的应对措施,发挥较好的风险管理作用。最后,从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角度探讨了推动保险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楠  张磊  伏绍宏  
基于凉山彝区812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脱贫户的生计资本及风险。结果发现:精准扶贫促进了脱贫户居住水平的提升,但其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等因素水平仍较低;部分脱贫户仍面临大病致贫、环境致贫、习俗支出致贫和市场冲击致贫等风险冲击。政府应重点对生计不稳定脱贫户实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的追踪支持,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拓展非农生计策略,以提升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美  张昌柱  李春根  
在阐释生计脆弱性与脱贫户返贫风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脱贫家庭返贫风险的测度指标体系并测算其返贫风险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高,且同时面临外源风险和内源能力较弱双重困境;风险适应能力强弱是引致返贫风险的主要指标,五项资本贡献率不尽相同,其中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是增强风险适应能力的主要贡献因子。在此基础上,可从信息收集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判断预警级别、预警等级情况核查、预警措施介入、预警措施评估五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可聚焦易返贫地区,预防外源返贫风险,提升农村脱贫家庭抗风险能力,完善落实防止返贫预警帮扶机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伟  贾若  景鹏  刘子宁  
合理评估各地保险扶贫项目对于提升保险扶贫质量和改善保险扶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针对保险扶贫项目的评估框架,从核心目标、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内部效应、外部效应等五个维度,对河北阜平农业保险扶贫项目和云南大理健康保险扶贫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两个项目的总体表现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人群覆盖、持续经营和推广复制三个方面。研究认为,保险扶贫项目取得成功需要具备若干必要条件,包括地方政府具有风险意识和对保险的基本需求、保险机构能够有效提供满足地方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因地制宜且行之有效。针对当前中国保险扶贫实践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保险监管、保险机构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华  徐勇  
"精准扶贫"是近年中国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监测脱贫成效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内容,如何保障系列"精准"的实现亟需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评测手段作支撑。为从多维度、动态、一体化角度对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已在执行的各种扶贫项目减贫效果评估多偏重经济维度、缺乏机理解析和可持续性评价等问题,借鉴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适用于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进而对社会保障式、项目建设式、产业化、科学技术、移民与城镇化、易地搬迁与安置、信贷、参与式等8种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既能展示扶贫模式的减贫作用机理与贫困群体特征的契合程度,又能分析扶贫模式对贫困群体多维度及可持续的生计改善状况,同时也可为系统、综合、定量地评估可持续减贫效果的方法模型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紫薇  任善英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精准扶贫概念已提出五年有余,保险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大利器,其成效如何值得关注。本文利用2013年至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直辖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保险扶贫的减贫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发展确能有效促进贫困人口规模的减少,保险扶贫的相关手段应进一步推广,打造符合贫困群体实际需求的保险扶贫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超群  罗芬  
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结合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构建了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返贫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从长沙市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种类型的返贫风险性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返贫风险综合评价值为3.19,返贫风险性较大;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的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返贫风险性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其中望城区的自然资本返贫风险性最大,浏阳市与宁乡市返贫风险性最大的为金融资本。需要提升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达到永久脱贫,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晗霖  王志章  刘新智  刘芮伶  
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中国贫困人口数量急速下降,每年退出帮扶项目的"精准脱贫家庭"以千万数量激增,这部分人口既处于扶贫项目的退出边缘,又兼具风险脆弱性和返贫可能性,其可持续生计已然成为后扶贫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改良的生计可持续性指数(LSI)并基于BP神经网络评估不同类型精准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探讨生计策略对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把非农经营活动作为主要生计来源更有益于家庭生计和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对家庭物质层面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于非物质层面作用并不明显;非农生计规模与精准脱贫户家庭整体可持续生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刘姜  
基于2018年重庆市3个贫困县脱贫农户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LVI模型精准度量生计脆弱性,实证检验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扶持贷款政策、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安居房工程政策对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扶贫项目开发政策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地区异质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扶贫政策是提升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软环境,精准识别扶贫政策的影响效应、因地制宜地建策施策有利于促进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军  谢若扬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基于能力贫困视角,解析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结构,探求可持续脱贫能力形成机制,剖析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促进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研究发现,扶贫移民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层面的能力所构成,形成机制在于能力建设主体各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当前能力建设面临移民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不足、城乡二元贫困治理体制制约、社会组织扶贫参与不够等难题。协同治理是促进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移民自身主动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政府部门强化制度政策供给,民营企业积极履行扶贫责任,社会组织深度参与脱贫攻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玮琳  夏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农村可持续脱贫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资产收益扶贫正以其实践成效成为有价值的路径之一,并对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资产收益扶贫的背景和形成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中的资源收益扶贫模式、IPO扶贫模式、金融创新扶贫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条件和前景及相应的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景鹏  郑伟  贾若  刘子宁  
本文构建家庭资产积累模型,分析保险对贫困家庭和不同资产量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险能否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由"保险的损失补偿效应"与"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共同决定。对于贫困家庭,保费通常由政府全额补贴,因此保险能显著降低其贫困脆弱性,助推脱贫;对于资产相对较少的"边缘脱贫家庭",支付全额保费会提高其贫困脆弱性;对于资产相对较多的"稳定脱贫家庭",即使支付全额保费,保险仍可降低其贫困脆弱性。提供保费补贴给"边缘脱贫家庭"、设计不同保障层次的菜单化保险产品供不同家庭选择,将有助于保险更好地守住脱贫成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的相似性,可将贫困农户划分为人力资本贫困型、基础型资本贫困型、社会资本贫困型、多维资本贫困型、生计环境恶劣型等五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月  
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解决贫困农民"人穷志(智)短"弊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及促进个人、家庭、国家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根本前提,教育则是助力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最佳途径。当前教育扶志(智)脱贫事业面临着在战略部署上缺少协同配合、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孩童倾向、在赋能设计与实践上存在偏差、在扶贫效益上显效缓慢,以及扶贫组织责任缺失等现实困境,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工作支撑不够、建设不足、动力不强,以及缺乏可持续性等。因此,需要采用协同推进、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明确以农民能力建设为中心的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扶贫效益,以及强化组织领导等举措,有效促进贫困农民提升自身脱贫能力,以实现全面脱贫、彻底脱贫与可持续脱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