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3)
2023(17387)
2022(14998)
2021(13987)
2020(11591)
2019(26657)
2018(26468)
2017(50694)
2016(27345)
2015(30643)
2014(30567)
2013(30127)
2012(27873)
2011(25116)
2010(24934)
2009(22559)
2008(21712)
2007(18842)
2006(16603)
2005(14372)
作者
(78394)
(65225)
(64469)
(61509)
(41519)
(31277)
(29310)
(25722)
(24915)
(23111)
(22286)
(21987)
(20570)
(20432)
(20036)
(19877)
(19304)
(19290)
(18597)
(18582)
(16087)
(15982)
(15740)
(14929)
(14561)
(14468)
(14350)
(14339)
(13075)
(12878)
学科
(113558)
经济(113446)
管理(76037)
(73061)
(58555)
企业(58555)
方法(48706)
数学(42111)
数学方法(41554)
(32843)
中国(31904)
地方(30383)
业经(26251)
(25592)
(24411)
农业(22460)
环境(20683)
(19885)
贸易(19869)
(19198)
(18848)
(18230)
理论(17849)
技术(17770)
(16688)
银行(16644)
(16474)
金融(16472)
(15948)
(15763)
机构
学院(379497)
大学(378166)
管理(151054)
(149862)
经济(146522)
理学(130669)
研究(129189)
理学院(129182)
管理学(126792)
管理学院(126123)
中国(96149)
科学(81767)
(81364)
(66673)
(64253)
(63710)
中心(59638)
研究所(58800)
业大(58362)
(56221)
财经(53320)
(52419)
师范(51924)
北京(51389)
农业(49388)
(48662)
(47749)
(46149)
经济学(44212)
师范大学(42078)
基金
项目(266111)
科学(209258)
研究(194484)
基金(191444)
(166930)
国家(165504)
科学基金(142642)
社会(121590)
社会科(115121)
社会科学(115088)
(105754)
基金项目(102357)
自然(93366)
自然科(91141)
自然科学(91119)
自然科学基金(89414)
教育(89092)
(88425)
编号(79877)
资助(78200)
成果(63233)
(59977)
重点(59778)
(57768)
(55052)
课题(55024)
创新(51326)
科研(50689)
国家社会(49391)
教育部(49326)
期刊
(167180)
经济(167180)
研究(109665)
中国(75440)
学报(60107)
(58176)
科学(56049)
管理(54936)
(49054)
大学(45800)
教育(44348)
学学(43102)
农业(40619)
技术(34349)
(32571)
金融(32571)
业经(29800)
经济研究(25559)
财经(24791)
问题(21860)
(21220)
(20766)
图书(20045)
资源(19733)
科技(19061)
技术经济(18007)
理论(17816)
(17513)
商业(17095)
现代(17020)
共检索到558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桂平  元利  李琪琛  
以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采用综合分级评价模型,构建了河北省武安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三方面对武安市生态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做出了评价,得知武安市22个乡镇的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和不平衡性,生态承载力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生态承载力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植被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工业用地比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将22个乡镇分为生态承载力有较大的支撑空间、生态承载力尚有一定的支撑空间、生态承载力极为有限三大类。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崔和瑞  杨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已上升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县域经济更易受其影响。文章以武安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金海  
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估测的方法 ,分析了大陆典型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背景值 ,研究了确定自然系统最优生态承载力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志英  梁彦庆  葛京凤  张亚卿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将河北省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4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经过降水、自然灾害、土地质量等自然因素订正,分析了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通过对农田投入水平、历年来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预测了河北省2010年和2030年粮食潜力总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了2010年和2030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结合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预测了预测期内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河北省存在着资源消耗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增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与综合承载力相关的问题。通过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发现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较低。河北省应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丽波  刘养洁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全国和山西省作为参照区,分别计算了2000—2010年间太原市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与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这三者的演变情况。结果显示:①以全国作为参照区,综合资源承载力2000-2003年与2010年处于超载状态,其余年份呈现富余状态;以山西省作为参照区,综合承载力在2000-2009年一直处于富余状态,仅在2010年呈现超载状态。②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远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是太原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通过分析太原市相对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先学  韩秀兰  罗剑朝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山西省1978-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山西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西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1978-2004年,除1995、1996年外,山西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3)山西省主要地市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山西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小伟  王卫  王丽艳  石晓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差别化供给是解决当前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差别化供给角度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危险性3个领域层、8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出河北省各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将149个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高水平区、中高水平区、中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4个等级,并结合评价结果对河北省土地差别化供给从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慧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计算了1978-2007年29年间新疆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出现"低—高—低"的波动;③新疆目前仍处于人口承载相对富裕的状态,但有趋向临界值发展的趋势;④新疆经济资源承载力能力脆弱。研究认为: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一是长期处于两位数高出生、高增长的人口发展状态;二是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转换效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坏的代价大;三是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支撑新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新疆应制定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祖婷  魏厦  
科学评价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构成,构建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河北省的实证分析,提出提高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小伟  王卫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北省建设用地需求将大幅增加,农业用地非农化的规模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对资源与环境形成严峻挑战。而土地供给的差别化管理,是应对挑战的重要路径。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意见》要求,根据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用地特点,统筹安排区域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应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资源条件等情况,并与节约集约用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艳  刘友兆  梁流涛  
采用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1996~200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①综合承载力从1996~2005年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负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却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负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的提高是综合承载力快速提高的原因。②区域富余状态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处于极度,苏中地区处于轻度,而苏北地区处于超载。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负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永强  朱明明  郑爽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由9 043万t增长至1.050 6亿t,其中林地碳承载力占河北省碳承载力的97%左右,西南地区农、林业发达,碳承载力相对较高;(3)2004~2014年河北省净碳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536 7亿t增长至4.236 5亿t,唐山、邯郸及石家庄净碳足迹较大,分别占河北省净碳足迹的40%、22%和16%;(4)除保定外,其他10个地级市的碳足迹压力指数变化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河北省未来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政策的建设提供参考。[结论]整体来看,河北省碳足迹及碳承载力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应加强温室气体的管控力度,减小碳排放给河北省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永强  朱明明  郑爽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