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93)
- 2023(19148)
- 2022(16305)
- 2021(15218)
- 2020(12444)
- 2019(28709)
- 2018(28300)
- 2017(54205)
- 2016(29422)
- 2015(33050)
- 2014(32900)
- 2013(32196)
- 2012(29609)
- 2011(26794)
- 2010(26855)
- 2009(24520)
- 2008(23928)
- 2007(20881)
- 2006(18513)
- 2005(16456)
- 学科
- 济(119277)
- 经济(119123)
- 管理(86532)
- 业(80806)
- 企(66081)
- 企业(66081)
- 方法(49495)
- 数学(42557)
- 数学方法(41969)
- 中国(34239)
- 农(34198)
- 财(30740)
- 地方(29260)
- 业经(28455)
- 学(25358)
- 制(25249)
- 农业(23043)
- 环境(21665)
- 贸(20900)
- 贸易(20883)
- 易(20213)
- 银(19745)
- 银行(19699)
- 理论(19288)
- 和(19151)
- 融(19068)
- 金融(19062)
- 技术(18994)
- 行(18862)
- 务(18740)
- 机构
- 学院(412176)
- 大学(411300)
- 济(163527)
- 管理(160691)
- 经济(159886)
- 研究(140841)
- 理学(138304)
- 理学院(136732)
- 管理学(134248)
- 管理学院(133499)
- 中国(105349)
- 京(88437)
- 科学(86988)
- 财(77277)
- 所(70116)
- 农(66832)
- 中心(64069)
- 研究所(63606)
- 江(61539)
- 业大(61238)
- 财经(60780)
- 北京(56099)
- 范(55887)
- 师范(55358)
- 经(55200)
- 院(52083)
- 农业(51684)
- 州(49944)
- 经济学(48847)
- 财经大学(45151)
- 基金
- 项目(282561)
- 科学(222473)
- 研究(208554)
- 基金(203563)
- 家(177225)
- 国家(175722)
- 科学基金(151009)
- 社会(130970)
- 社会科(124038)
- 社会科学(124007)
- 省(111021)
- 基金项目(107867)
- 自然(97525)
- 教育(95946)
- 自然科(95131)
- 自然科学(95106)
- 划(93421)
- 自然科学基金(93326)
- 编号(85687)
- 资助(82999)
- 成果(69263)
- 重点(63678)
- 发(63100)
- 部(61866)
- 课题(59534)
- 创(58662)
- 创新(54746)
- 国家社会(53632)
- 科研(53533)
- 制(53423)
- 期刊
- 济(185074)
- 经济(185074)
- 研究(122829)
- 中国(83706)
- 学报(64203)
- 农(61785)
- 管理(60294)
- 科学(59879)
- 财(59034)
- 大学(49488)
- 教育(49461)
- 学学(46561)
- 农业(42548)
- 融(37438)
- 金融(37438)
- 技术(36912)
- 业经(31811)
- 财经(29404)
- 经济研究(28498)
- 经(25128)
- 问题(24064)
- 业(21572)
- 图书(20611)
- 科技(20030)
- 理论(19376)
- 版(19347)
- 资源(19340)
- 技术经济(19018)
- 现代(18540)
- 商业(17842)
共检索到614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正明 郑予捷 沈鹏熠
地震对生态体系及环境的破坏,潜在地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的生态重建过程才能恢复。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地震灾区生态重建的关键问题,分别就震区生态重建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促进震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可持续发展 生态重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璞 汤敏 潘元琪 郭悦
汶川地震后灾害链产生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衍生效应。研究以统计年鉴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分析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在2005—2014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地震衍生效应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对耕地、化石能源类生态足迹反映比较敏感,与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相符;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均衡、依赖耕地承载力;地震灾害衍生效应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衍生效应对生态承载力的"侵蚀"作用与生态承载原生的结构型问题相互交织,绵竹市在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阶段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字水平。未来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应更注重灾害衍生效应背景下,产业布局、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生态承载质量,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璞 汤敏 潘元琪 郭悦
汶川地震后灾害链产生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衍生效应。研究以统计年鉴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分析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在2005—2014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地震衍生效应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对耕地、化石能源类生态足迹反映比较敏感,与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相符;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均衡、依赖耕地承载力;地震灾害衍生效应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衍生效应对生态承载力的"侵蚀"作用与生态承载原生的结构型问题相互交织,绵竹市在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阶段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程孝良 黄扶敏 黄英 郑蜀
托管型公共图书馆是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图书馆管理与运行模式的产物,具有"政府搭台、委托管理、企业运作、全民享受"的体制特点。其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唤醒公众意识,优化公共图书馆生态。保持服务的公益性、合理的定价机制、优质高效的服务、完善到位的监管,是托管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
托管型图书馆 建设模式 发展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萍
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很强的外部性,表现出要求建立生态修复多元化补偿长效稳定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建立,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受益地政府和企业、社会资源几个层面,逐步形成以纵横向交错的转移支付为主的、规范化、低成本、多元化、长效的稳定投融资渠道,以解决灾区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持续资金来源问题。为此,一是应通过分税制改革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税收体系,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生态转移支付能力;二是应通过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构建长效、稳定的包含各级政府纵向和区际间、流域间政府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应利用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源形成多元化补偿渠道,建立生态修复投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地震灾区 生态修复和保护 补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灾区农村 重建 研究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倩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生态农业是由其特殊的区位环境、客观形势、具体区情与发展条件决定的。本文基于对汶川县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农业资源基础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提出灾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并进一步提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灾后重建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宁波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学生蒙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学校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心理援助应急机制,对减少灾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重建心灵家园意义重大。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就是根据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任务及阶段特点,构建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社会动员参与机制、评估或辅导反馈系统等构成的机制体系。建立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应遵循系统规划原则、客观实际原则、有效防控原则。学校心理援助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援助组织体系、心理援助执行系统、学校心理援助社会动员参与机制等。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学校心理援助 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关键词: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重建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游 赖胜强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主要旅游区造成了重大破坏,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脆弱,在倡导以旅游业为先导恢复重建灾区经济时,要以生态旅游观念进行开发,确保游客、环境与文化良性互动,积极保护珍贵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四川 灾后重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招军
公益信托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开办此业务的基础条件,金融监管当局积极鼓励规范开展公益信托,在灾区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双群
2008年汶川地震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对区域自然生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也对惨遭不幸的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理构成极大的创伤,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社会生态都急需恢复。基于生态修复的汶川地震灾区休闲农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受灾地区生态环境水平,同时还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比较自然生态修复工程科普型休闲农业与普通休闲农业的利润率,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科普型、感恩型、祈福型和重建生活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得出汶川地震灾区休闲农业发展应当紧扣地震重建的主题,在发展其他地方休闲农业共通的项目基础上,展现独特的汶川地震主题休闲、旅游项目的结论,并提出建立汶川地震研究部门和打造灾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农村震后重建课题组 张晓山 党国英 肖金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所在的龙门山地区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全国人民奋起救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震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恢复重建。调研组于8月10日抵达地震灾区,调研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受灾严重的县乡村根据调研的情况和获得的有关资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