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9)
- 2023(12167)
- 2022(10248)
- 2021(9470)
- 2020(7843)
- 2019(18010)
- 2018(17563)
- 2017(33490)
- 2016(17984)
- 2015(20028)
- 2014(19842)
- 2013(18884)
- 2012(16804)
- 2011(14840)
- 2010(14635)
- 2009(13109)
- 2008(12277)
- 2007(10396)
- 2006(8745)
- 2005(7175)
- 学科
- 济(75836)
- 经济(75778)
- 管理(55937)
- 业(48356)
- 企(40915)
- 企业(40915)
- 方法(38257)
- 数学(34414)
- 数学方法(33770)
- 农(18458)
- 环境(18374)
- 地方(17854)
- 财(17346)
- 中国(17262)
- 业经(15663)
- 学(14428)
- 划(13114)
- 农业(12611)
- 理论(12537)
- 和(12446)
- 务(11854)
- 财务(11794)
- 财务管理(11770)
- 技术(11679)
- 贸(11437)
- 贸易(11428)
- 企业财务(11198)
- 易(11087)
- 地方经济(10288)
- 制(9804)
- 机构
- 学院(246109)
- 大学(242828)
- 管理(101431)
- 济(97761)
- 经济(95824)
- 理学(89557)
- 理学院(88661)
- 管理学(86763)
- 管理学院(86329)
- 研究(75304)
- 中国(54917)
- 京(49601)
- 科学(48043)
- 财(41469)
- 业大(37090)
- 农(36265)
- 中心(36165)
- 所(35619)
- 财经(34656)
- 江(34610)
- 研究所(33057)
- 范(31952)
- 经(31671)
- 师范(31638)
- 北京(29994)
- 经济学(29761)
- 院(28836)
- 农业(28332)
- 州(27673)
- 经济管理(27427)
- 基金
- 项目(183011)
- 科学(146568)
- 基金(133870)
- 研究(132593)
- 家(117050)
- 国家(116179)
- 科学基金(101871)
- 社会(85192)
- 社会科(81018)
- 社会科学(80994)
- 省(73232)
- 基金项目(71040)
- 自然(67092)
- 自然科(65504)
- 自然科学(65492)
- 自然科学基金(64245)
- 教育(62264)
- 划(61292)
- 资助(54482)
- 编号(53240)
- 重点(41893)
- 发(40125)
- 部(39930)
- 成果(39910)
- 创(38972)
- 创新(36409)
- 课题(36357)
- 国家社会(35767)
- 科研(35540)
- 教育部(34400)
共检索到330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冀晓东 靳燕国 刘纲 刘杰 周朔
【目的】建立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环境生态评价模型,为有效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对流域中的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及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排序。【结果】巢湖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属第3等级,即处于及格状态,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劣排序为巢湖流域>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结论】实例表明,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可以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优"与"劣"2方面,使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且简单方便、有效可行,能较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可变模糊集 巢湖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名茶 张明
本文研究青海省南部高寒地区玉树、果洛州及唐古拉山乡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将自然景观(本区主要为草场)与人类生存居住条件结合为一体,综合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是本文的特点与创新之处。文中选择20余项指标因子建立青南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其中重点分析了主导因子—高程与太阳辐射、冻土深度、草场质量分布、居民点密度的数量统计关系。青海东部各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中部环境质量相对较严酷,而西部、西北部环境质量极端恶劣,成为著名的“无人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秀花 叶春和
将模糊信息分配方法应用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以西安市水环境质量评价为例进行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最后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分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模糊信息分配 水环境质量评价 西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君
文章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与环境质量进行辨析,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和评价指标的特点,从综合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出发,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出U型下降的特征;其中气候变化呈现出没有明显变化的特征,植被覆盖呈现出U型特征,土地退化、水环境、环境质量等呈现出U型下降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菁 侯卫生 邓东成 庄文明
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是合理利用城市有限土地、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前提。在分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三维质量的可变模糊评价思路与方法。以广东省佛山东平新城地区为例,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Voxel模型对评价区域进行三维剖分,建立断裂面三维缓冲区,定量计算三维缓冲区内各评价单元体顶点上的影响因子值,计算各指标的相对隶属度,按照主题层计算评价区域内各节点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可变模糊集理论能够解决评价因子的模糊性和不完备性,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地下空间质量的相对性;将地质体约束引入到评价单元体划分及空间插值过程中,可以有效削弱数据变异性对评价结果的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春生 邱闯闯 王娜娜 曹艳丽 臧振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态保护现状的评价则是帮助评价对象找准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本文结合黄河流域的生态特点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生态资源、环境状况、资源利用和民生状况四个方面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生态保护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和动态可变性,借助可变模糊集评价方法研究黄河流域九省份生态保护的现状。本文定义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区间矩阵、可变范围评价区间矩阵以及M值矩阵,通过计算各指标值对于各级别的综合隶属度来反映各省份生态保护的现状。本文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份中青海、四川和陕西生态保护等级处于一般偏良,宁夏处于较差偏一般等级,其余省份均处于一般等级,这与现实中青海、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其余省份生态环境状况一般的情况基本一致。本研究不仅为黄河流域九省份生态保护的方向提供了建议,也从方法层面验证了可变模糊集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生态保护评价 可变模糊集 黄河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柯丽娜 王权明 周惠成
传统的水质评价方法,往往将评价标准或参考标准处理成点的形式,难以反映水质分级的区间特征,本文探索将可变模糊数学模型应用到海洋水质环境综合评价中,同时将熵权理论与主观权重相结合,以综合权重作为基础构建基于可变模糊集的海洋水质环境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青岛倾倒区海水水质综合评价中,实例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海洋水质环境综合情况进行准确评价,该模型通过变化模型参数(α与p,4个模型,1个线性,3个非线性),4种模型相互检验,将稳定结果作为最后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更为可信,同时,该模型能够通过级别特征值精确区分各海洋水质采样点的水质优劣,对各采样点的水质级别有更准确的定位,为改进和完善海洋环境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碧莹 丁美 赵言文
地区水利规划环评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评价形式化、方法单一化以及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较强等问题。针对以往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运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及其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以江苏省水利发展规划作为研究实例,建立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模型进行主客观综合指标权重的计算;从重点工程空间布局角度出发,运用调整后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进行各市环境影响的相对优属度计算。结果表明,全省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相对优属度大于现状和零方案,南通市的相对优属度最大,其次是苏州和无锡。与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比,该理论及其模型适用于地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 陈振楼 许世远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4个子系统和7个二级指标及2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的综合信息熵模型法,并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信息熵模型法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上海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上海滨岸带宝山、浦东、南汇、奉贤、金山和崇明岸段1999~2003年5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分级规律的研究表明:宝山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1999~2000年为较差,2001~2003年为中等;浦东、奉贤、南汇和金山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崇明生态环境质量1999、2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铁良 张欣 周林林 李萌
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河口湿地评价等级划分为5级,采用了模糊分布曲线中的"梯形分布"确定各个元素的隶属函数,依据各污染物的超标情况选取评价因子和确定权重,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等级,构建了河口湿地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并以辽宁省双台子河口湿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Ⅳ,水环境质量污染较为严重。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河口湿地 水环境质量 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广鑫 王得祥 杨改河 冯永忠 温秀卿
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价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指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大量的借助于遥感资料,同时结合统计资料对区域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概括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坚持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化、方法定量化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柯丽娜 王权明 李永化 曹永强
海岛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海岛保护法的根本宗旨。论文试图借鉴陆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结合海岛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殊性,从生存支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与智力支持四个层面选取指标,并将熵权法和非结构性决策模糊集理论模型相结合确定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海岛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引入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建立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海岛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辽宁省长海县2001—2011年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验证,识别影响长海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存在的问题与限制性因子,为提高海岛经济...
关键词:
可变模糊集 海岛 可持续发展评价 长海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陈广亮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环境质量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评价因子的均值显示校园总体质量一般.不同专业、性别和居住位置的学生对各评价因子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某些主观因素会对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对28个评价因子进行旋转分析得到10个主因子,依次为环境意象因子、景观可视因子、环境安全因子、人文环境因子、生活交通因子、环境卫生因子、建筑因子、物理环境因子、交通便利性因子及校门可达性因子,它们是影响被调查者对环境评价的主要因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总体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E3级,即"一般",今后福建农林大学环境质量在总体上还有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张星灿
依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级随机生成一系列实验数据,基于修正Logistic模型和RBF网络组合模型,运用有效度的方法确定组合模型的权重。选用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实测数据进行评价并与其他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组合模型比单一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健性更高,提高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精度;评价结果为连续的实数值,解决了常规大气质量评价结果不相容的问题。该方法可行、有效且通用,是对目前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思宜 杨熙 王秀兰 冯仲科 贾文娟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定量描述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手段,可以定量描述环境的优劣程度。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以永定河流域2009年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出了适合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壤水分四个方面对永定河流域(河北—北京段)200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
关键词:
永定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地理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