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3)
- 2023(12887)
- 2022(11000)
- 2021(10205)
- 2020(8710)
- 2019(20095)
- 2018(19970)
- 2017(38774)
- 2016(20740)
- 2015(23218)
- 2014(22846)
- 2013(22084)
- 2012(20181)
- 2011(17850)
- 2010(17697)
- 2009(16151)
- 2008(15302)
- 2007(13113)
- 2006(11117)
- 2005(9439)
- 学科
- 济(83530)
- 经济(83453)
- 管理(62888)
- 业(58656)
- 企(49383)
- 企业(49383)
- 方法(43170)
- 数学(38632)
- 数学方法(37947)
- 农(21971)
- 财(21647)
- 地方(19216)
- 中国(18874)
- 环境(18408)
- 学(17869)
- 业经(17429)
- 务(14895)
- 农业(14855)
- 财务(14829)
- 财务管理(14803)
- 企业财务(14146)
- 技术(14007)
- 划(13996)
- 理论(13699)
- 制(13449)
- 贸(12916)
- 贸易(12909)
- 和(12834)
- 易(12529)
- 融(10961)
- 机构
- 学院(285395)
- 大学(282280)
- 管理(115039)
- 济(111118)
- 经济(108780)
- 理学(100962)
- 理学院(99880)
- 管理学(97718)
- 管理学院(97198)
- 研究(89543)
- 中国(65709)
- 科学(58581)
- 京(57911)
- 财(49478)
- 农(48427)
- 业大(45963)
- 江(45040)
- 所(44296)
- 中心(43277)
- 研究所(41009)
- 财经(40668)
- 农业(38123)
- 经(37099)
- 范(36165)
- 师范(35706)
- 北京(34465)
- 州(33567)
- 经济学(33495)
- 院(33267)
- 技术(30989)
- 基金
- 项目(208443)
- 科学(165331)
- 基金(152299)
- 研究(147324)
- 家(133758)
- 国家(132710)
- 科学基金(115583)
- 社会(93680)
- 社会科(88927)
- 社会科学(88897)
- 省(85689)
- 基金项目(81132)
- 自然(78002)
- 自然科(76228)
- 自然科学(76208)
- 自然科学基金(74807)
- 划(70142)
- 教育(68815)
- 资助(62949)
- 编号(58235)
- 重点(47369)
- 部(45241)
- 发(44444)
- 成果(44375)
- 创(44085)
- 创新(41214)
- 科研(40730)
- 课题(40210)
- 计划(39450)
- 国家社会(38593)
- 期刊
- 济(111536)
- 经济(111536)
- 研究(70882)
- 中国(51749)
- 学报(46880)
- 科学(42757)
- 农(42000)
- 管理(40972)
- 财(39455)
- 大学(35722)
- 学学(34014)
- 农业(29246)
- 技术(28292)
- 教育(27700)
- 融(21318)
- 金融(21318)
- 业经(19657)
- 财经(19117)
- 经济研究(17443)
- 经(16332)
- 业(16158)
- 资源(15746)
- 统计(15729)
- 策(14837)
- 问题(14648)
- 技术经济(14508)
- 版(14155)
- 科技(14038)
- 决策(13086)
- 财会(12466)
共检索到393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毅 徐绪堪 李晓娟
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研究水环境系统的内在机理,综合考虑影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框架构建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变权灰色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对2004~2014年江苏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4年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数由47. 056提高到63. 210,脆弱性等级由"重度脆弱"演化为"中度脆弱",并长期维持在"中度脆弱的"等级,2014年出现了向"轻度脆弱"状态转变的趋势。分析各个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影响程度可知,影响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对江苏省水环境脆弱性系统的影响程度逐年增加;而压力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逐年下降;其它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维持在一定水平小幅度波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争伟 金菊良 吴开亚 丁琨
目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主要局限于水环境系统的单方面脆弱性研究,过于片面化,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旱涝灾害、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脆弱性。根据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系统状态受到系统压力引起的敏感性以及系统状态对系统压力的适应性响应的观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中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利用联系数描述上述不确定性过程中差异度系数在[-1,1]上取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构造三角模糊数刻画差异度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给出三角模糊联系数的基本形式,取置信水平得出置信区间联系数,采用期望-方差排序法对置信区间联系数进行决策分析,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张春晓 吕永强
城市脆弱性评价预警是城市脆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以资源型城市唐山作为案例,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框架构建了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标体系,引入惩罚型变权模型对2000—2014年城市脆弱性的警情进行评价测度,结合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市脆弱性警情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变权模型能够有效满足资源型城市脆弱性预警研究;2)2000—2014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数由0.449上升至0.716,警度等级呈下降态势,从"重警"演变为"轻警",警情指示灯由"橙灯"演变为"蓝灯";3)2015—2020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等级预测结果为"轻警"变为"无警",警情指示灯为"蓝灯"变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悦 杨乃定 张延禄 冯丽娟
基于研发网络脆弱性的概念、表现特征和构成因素,从外部环境、内部结构、成员关系、网络治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序关系-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引入正态云模型提出基于云模型的评价方法。通过对Z生物医药研发网络的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识别出成员间产品竞争程度和风险规避能力两个关键脆弱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研发网络 脆弱性 云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建军 何平 昝冬平
针对外包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价问题,从技术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两个方面提出了信息系统脆弱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给出外包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价流程,构建基于技术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的二维评价矩阵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制造企业的电子商务外包案例说明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系统外包 信息安全 脆弱性 评价矩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升 孙会荟 刘伟
深入分析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与障碍因子对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胁迫性、敏感性、弹性、应对能力4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与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征与障碍因子。研究发现:首先,2008和2012年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较低且较上年度优化转变最明显。其次,敏感性与应对能力总体呈现稳步提升特征。胁迫性与弹性分别在2008年和2012年对脆弱性影响最大,其余年份敏感性对脆弱性影响最大。最后,各年度准则层障碍度由高到低均为胁迫性、弹性、应对能力、敏感性,各年度指标层前4个障碍因子累计障碍度均大于60%,其中,沿海地区风暴潮造成经济损失与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均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升 孙会荟 刘伟
深入分析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与障碍因子对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胁迫性、敏感性、弹性、应对能力4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与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征与障碍因子。研究发现:首先,2008和2012年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较低且较上年度优化转变最明显。其次,敏感性与应对能力总体呈现稳步提升特征。胁迫性与弹性分别在2008年和2012年对脆弱性影响最大,其余年份敏感性对脆弱性影响最大。最后,各年度准则层障碍度由高到低均为胁迫性、弹性、应对能力、敏感性,各年度指标层前4个障碍因子累计障碍度均大于60%,其中,沿海地区风暴潮造成经济损失与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均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材芳
卫生人力资源是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性资源。有关研究表明,卫生事业预算中,卫生人力费用支出占60%~70%,甚至更多。研究卫生人力的供给与需要,培养使用与合理分布,是提高卫生投资效果的重要方面。这是当今很多国家卫生部门所共同面临的课题。卫生人力的需求和供给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樊杰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通过建立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德尔菲调查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的类型区面积仅占该省总面积的19.62%,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中度脆弱性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32.02%;强度和极强脆弱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3.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地区。因此,对强脆弱性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降低对外界干扰的脆弱性。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评价 云南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佳丽 黄贤金 陆汝成 肖思思 郑泽庆
文章在评述生态系统服务对全球变化的脆弱性研究概况的基础上,认为在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和不可持续的状态下,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对降低生态系统服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土地利用类型渐变、土地管理方式变化的脆弱性响应机理,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碳储量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1980—1990年、1990—2000年、2000—2005年3个时间段,农田、林地的显著减少和建设用地的急剧增加致使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强度变化表现得愈加脆弱,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碳储量分别减少0.90 Tg、1.68 Tg、1...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碳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孙才志 狄乾斌
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领域一项新的研究视角和重要的分析工具。本研究在人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资源环境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环渤海地区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进行分析。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是关于敏感性和适应性的函数,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用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维度上分析,环渤海地区脆弱性呈现了波动性的变化,总体上是下降趋势,并出现了三次"倒U"型发展态势;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呈现了"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捕捞过剩以及废水废物排放是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③从恢复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恢复性不断上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俊凤 花盛 刘友兆 孟展
土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基于改进的灰靶模型和改进的熵值法,从土地整治应具备资源经济的实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的力度、促进环境友好的程度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江苏省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为后续土地整治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从评价结果来看,江苏省土地整治基本处于可持续状态,但区域间的差异较大,苏北明显好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其中徐州达到Ⅳ级高度可持续的全省最高等级;土地整治的单层面可持续性表明,全省土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能力的可持续性均在Ⅱ级水平以上,但多数存在社会和谐与环境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炳军 刘思峰 胡坤
应用灰色关联原理对评价区域科技综合实力的 5 8个预选指标进行筛选和组合 ,建立了江苏省区域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了基于相对灰类划分的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方法 ,并对江苏省 1997——— 2 0 0 1年 5个时期的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 ,江苏省的科技综合实力归入强灰类不是暂态的 ,而是稳态的 ,结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金月 王石英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全球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岷江上游因地质构造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和灵敏而备受关注。本文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选取证据权重法(WOE)进行滑坡脆弱性评价,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水力侵蚀、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空间叠加分析;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在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均以轻微度为主,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0.43%、71.89%、75.55%;各生态环境主题脆弱性综合分析表明,54.70%的区域至少面临一种生态问题,面临两种及以上环境问题的区域占15.43%,同时面临三种环境问题的占1.35%。研究结果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子,对岷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持续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