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3)
2023(14081)
2022(11960)
2021(11113)
2020(9551)
2019(22456)
2018(22010)
2017(41613)
2016(22854)
2015(26006)
2014(25884)
2013(25586)
2012(24066)
2011(21440)
2010(21230)
2009(19447)
2008(19036)
2007(16853)
2006(14422)
2005(12685)
作者
(67998)
(56767)
(56343)
(53880)
(36261)
(27617)
(25976)
(22388)
(21913)
(20381)
(19614)
(19412)
(18265)
(17989)
(17897)
(17717)
(17456)
(16766)
(16586)
(16566)
(14104)
(13995)
(13956)
(13204)
(12853)
(12771)
(12651)
(12535)
(11595)
(11387)
学科
(93505)
经济(93413)
管理(61484)
(58059)
(46151)
企业(46151)
方法(43618)
数学(39035)
数学方法(38505)
(26123)
地方(25607)
(24209)
中国(23432)
(20959)
业经(19141)
(18131)
农业(17821)
(17057)
贸易(17043)
(16446)
(14971)
财务(14924)
财务管理(14875)
(14707)
银行(14661)
(14551)
金融(14548)
企业财务(14032)
(13931)
环境(13928)
机构
大学(317684)
学院(316806)
(124358)
经济(121612)
管理(120066)
研究(109981)
理学(103383)
理学院(102079)
管理学(99906)
管理学院(99317)
中国(83800)
科学(71930)
(69803)
(61876)
(56841)
(56810)
业大(53297)
中心(52868)
(52500)
研究所(51966)
农业(49084)
财经(44965)
北京(43340)
(42048)
师范(41500)
(40923)
(40753)
(39088)
经济学(37499)
(37478)
基金
项目(222025)
科学(172621)
基金(159617)
研究(155395)
(142160)
国家(141022)
科学基金(119553)
社会(95920)
社会科(90814)
社会科学(90784)
(88263)
基金项目(85059)
自然(81214)
自然科(79231)
自然科学(79204)
自然科学基金(77731)
(75070)
教育(71534)
资助(66094)
编号(61999)
重点(51147)
成果(49272)
(48450)
(48120)
(45492)
课题(43926)
科研(43885)
计划(43190)
创新(42723)
大学(40524)
期刊
(133691)
经济(133691)
研究(87659)
中国(64828)
学报(57327)
(53945)
科学(50541)
(45969)
大学(42257)
管理(42200)
学学(39841)
农业(36534)
教育(31942)
(29276)
金融(29276)
技术(28671)
业经(21916)
财经(21540)
(20787)
经济研究(20743)
(18460)
问题(18052)
资源(17290)
(16701)
统计(15765)
图书(15691)
技术经济(15129)
理论(14602)
业大(14591)
科技(14551)
共检索到471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倩  尚月敏  冯锐  胡晓涛  吴克宁  
研究目的:研究丘陵与平原区耕地质量变异情况的差异,总结不同地貌类型监测点布设原则,为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耕地质量变异情况,分析对比平原区与丘陵区耕地质量变异影响因素,依据变异分析结果布设监测点。研究结果:中江县和大兴区耕地质量的变异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依据各自变异特征,在区域内品字状布设监测点,并应用克里格插值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布设监测点满足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要求。研究结论:平原地区的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空间变异特征更有规律,品字形布设能够满足监测精度要求;丘陵地区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建辉  
本文阐述了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设的原则,并在分析空间抽样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变异函数和等别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设方法,即在用变异函数分析区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分控制区按耕地等别类型进行固定监测样点布设、在新增耕地和质量突变耕地上进行动态监测样点布设。这种方法综合体现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理论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一种适合于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设的科学实用的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晓涛  吴克宁  马建辉  赵华甫  王倩  
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把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控制点布设方法。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变异半径为3.72km,布设理论监测样点43个,监测样点的控制范围为1086hm2,但若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类型(亚类)、自然等各等别面积比例、利用等各等别面积比例、土地整理项目区、样点覆盖全面性等因素,监测样点合理布设数应为46个才能满足研究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精度要求。研究表明,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在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设过程中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监测样点的代表性和耕地质量监测信息的完整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子健  吴克宁  马建辉  孙亚彬  胡晓涛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中的县域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本底数据,兼用调查与统计数据,重新评定最大标准粮单产,以逐级修正法更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综合土地利用系数更新结果整体趋势升高,数据变化平稳,平均值与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运用逐级修正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过程快速便捷,结果科学合理,适用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江燕  殷守强  张利  门明新  陈影  
耕地质量监测是当前国家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的重要工作手段。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可以大幅提高耕地质量监测的效率。以河北省黄骅市县域耕地为研究对象,以耕地的质量属性和空间位置属性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的划定依据,采用空间聚类法生成20种备选监测区方案,通过综合比较方差、抽样误差、抽样效率和抽样弹性系数,选出初始监测区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局部优化,最终生成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方案,最后以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为分层依据,运用分层抽样法布设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研究表明:(1)在抽样误差为1%的要求下,分区数为65的备选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方案的综合样本容量为77,抽样效率相对较高,被选定为初始监测区方案;(2)随着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数目从5增加到100,相同监测区内耕地单元之间在空间位置和耕地质量等别上的差异程度由快速减少到趋于平稳;(3)在布设相同数量的监测样点时,本文提出的基于空间聚类分层抽样的样点布设方法在表土质地、剖面构型、盐渍化、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和国家耕地质量自然等指数等因素方面的抽样误差分别为0.37、1.02、1.39、0.91、0.31、1.53和1.27,均明显低于传统的等别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网格分层抽样,具有较高的抽样效率。研究成果可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设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玉臻  孔祥斌  刘炎  张蚌蚌  张青璞  王峰  李立强  魏利利  
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科学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地是支撑实时掌握国家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环节。当前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县级尺度,缺乏省级尺度。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在省级标准样地基础上进行耕地监测样地数量和质量代表性两方面的优化,进而形成省级耕地质量监测布点的技术方法。本文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和面积代表性指数对标准样地的空间分布和数量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原144个标准样地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但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监测布样的要求;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确定理论监测样地数量为194个;以"耕作制度二级区-土壤类型-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中国土地资源图集》中的中国土地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文浩  刘振华  杨颢  喻红刚  胡月明  
[目的]科学合理地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是加强我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探讨监测点设立的准确性与提高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及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综合考虑监测点的代表性、调查成本、道路可达性、监测点的适宜性等因素,以Kriging预测均方根误差、坡度、道路可达性为指标建立县域选取耕地质量监测样点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的空间模拟退火算法对监测点进行优化,并与改进前的和不同尺度的网格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基于空间分层抽样模型最终确定了74个监测点。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下,与网格法相比,改进的空间模拟退火算法能大幅度缩小监测点数。在同等监测点数下,改进后的空间模拟退火算法布设的监测点在耕地质量预测方面的精度远高于网格法,略低于改进前。与改进前和网格法相比,改进后的监测点多设立于靠近道路和地形平坦的地方,能有效地避免设立在深山野林及高坡度的地方。[结论]在不损失过多精度的前提下,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满足预测县域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的需求,同时提高了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和节约了监测成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富田  
因地制宜选择城镇化的道路,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重要意义。西部农业大县可否复制东部发达地区"就地城镇化"的模式,是一个现实困惑。本文在分析城镇化的实质和基本路径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中江县为例,从城镇规模、就业容量、产业现状及公共投入等方面讨论了西部农业大县的城镇化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异地城镇化为主、就地城镇化为辅更符合当地实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赵伟  
耕地的潜在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耕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大兴区耕地整理效益农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等,分别对大兴区耕地整理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相慧  孔祥斌  陈培雄  李立强  
本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实地挖掘土壤剖面、农户调查等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地统计学、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县域耕地等别监测分区、样点布设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的划定可以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控制区、利用等值区和经济水平等值区,通过空间叠置,确定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②监测样点的确定可以依据地统计学空间分层抽样的原理,计算监测样点的总数量,采用面积比例分配方法确定各监测控制区监测样点数量;③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共划分20个监测控制区,并布设了36个监测样点,经统计学检验,监测样点的代表性程度满足地统计学代表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文洋  孔祥斌  门明新  许皞  李翠珍  
研究目的:本文以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为基础,研究耕地的稳定性,为耕地保护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大兴区2006年现状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地块尺度综合考虑耕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稳定性评价,并对耕地的稳定性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分区、分级保护。研究结果:(1)从地块尺度出发,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入手,把大兴区耕地的稳定性划分为4个级别。(2)大兴区耕地不稳定与较不稳定地块之和为1861个,占总数的36.33%;较稳定的斑块数为1703个,占总数的33.25%;稳定斑块数量为1558个,占总斑块的30.42%。(3)大兴区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欢   韩帅   范中菡   陈庆华   胡容平   李洪浩  
【目的】明确危害四川省中江县丹参生长的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丹参叶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对引起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将分离纯化得到的叶斑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丹参健康叶片上,测定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并观察形态特征;利用真菌rDNA-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以及ACT(肌动蛋白)、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对叶斑病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常用杀菌剂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效的抑菌药剂。【结果】结合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明确引起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250g/L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叶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80%乙蒜素乳油EC_(50)值相对最低,为19.18μg/mL,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结论】明确引起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80%乙蒜素乳油对叶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控。本研究为丹参叶斑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向前  毛显强  
在明确能源强度的四个影响因素,即产业结构、各产业能源强度、人均生活用能和常住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给出了区域节能策略的量化分析思路:对于已有节能策略,可按照明确策略、分析影响途径和效果、总结得失三个步骤进行;对于未来节能策略,可按照确定节能目标、明确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可调控性、选定目标情景和提出节能策略五个步骤进行。最后利用提出的思路,对大兴区节能策略展开案例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力娜  马仁会  徐东瑞  张凤荣  姜广辉  
本文选择业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的冀豫鄂3省为研究区,基于农用地自然等别质量,探讨了农用地质量监测带的布设方法。在用格网法布设覆盖3省监测网的基础上,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法,计算监测网各条带农用地等别景观多样性指数,根据此指数并结合农用地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最终筛选出一纵三横4条等别监测带:纵向监测带位于3省中部;3条横向监测带分别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区、河南与湖北交界处、湖北南部地区。从空间特征上看,这一纵三横的4条监测带涵盖了3省所跨自然带,形状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丰"字。从质量特征上分析,这4条监测带涵盖了3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全部等别,而且通过这种纵横交织的设计,当纵向监测带代表性不够时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粟敏  宋金平  方琳娜  吕红迪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权属变化明显。大兴区作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地权属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其为例,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在强度变化上,国有未利用地变化最为强烈,集体农用地变化最为微弱;在空间变化上,国有建设用地对北京市相同地类空间变化的影响最大,而集体农用地影响最小。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