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5)
- 2023(14101)
- 2022(12355)
- 2021(11498)
- 2020(9607)
- 2019(21999)
- 2018(21679)
- 2017(42061)
- 2016(22628)
- 2015(25352)
- 2014(25083)
- 2013(24429)
- 2012(22074)
- 2011(19633)
- 2010(19161)
- 2009(17032)
- 2008(16102)
- 2007(13529)
- 2006(11370)
- 2005(9365)
- 学科
- 济(90058)
- 经济(89969)
- 管理(63226)
- 业(58947)
- 企(49160)
- 企业(49160)
- 方法(44391)
- 数学(39297)
- 数学方法(38745)
- 农(22809)
- 财(21399)
- 中国(21379)
- 地方(20345)
- 学(20261)
- 业经(19235)
- 农业(15525)
- 贸(14753)
- 贸易(14748)
- 环境(14563)
- 理论(14426)
- 和(14370)
- 易(14263)
- 务(14003)
- 技术(13935)
- 财务(13935)
- 财务管理(13907)
- 制(13257)
- 企业财务(13186)
- 划(12221)
- 地方经济(11260)
- 机构
- 大学(310581)
- 学院(309818)
- 管理(126954)
- 济(119391)
- 经济(116837)
- 理学(112109)
- 理学院(110886)
- 管理学(108688)
- 管理学院(108147)
- 研究(99628)
- 中国(71589)
- 科学(64941)
- 京(64396)
- 财(52053)
- 所(48424)
- 农(48353)
- 业大(48163)
- 中心(45929)
- 研究所(45051)
- 财经(43458)
- 江(42406)
- 范(41669)
- 师范(41252)
- 经(39802)
- 北京(39617)
- 农业(37982)
- 院(37558)
- 经济学(35582)
- 州(34790)
- 师范大学(33727)
- 基金
- 项目(229701)
- 科学(181709)
- 基金(167918)
- 研究(165523)
- 家(147054)
- 国家(145912)
- 科学基金(126308)
- 社会(103946)
- 社会科(98528)
- 社会科学(98502)
- 基金项目(90347)
- 省(89761)
- 自然(84291)
- 自然科(82333)
- 自然科学(82314)
- 自然科学基金(80798)
- 教育(76164)
- 划(76061)
- 资助(68263)
- 编号(67372)
- 成果(52142)
- 重点(51775)
- 部(50141)
- 发(48944)
- 创(47805)
- 课题(45418)
- 科研(44691)
- 创新(44621)
- 教育部(42871)
- 国家社会(42712)
- 期刊
- 济(119173)
- 经济(119173)
- 研究(83982)
- 学报(50262)
- 中国(49769)
- 科学(46775)
- 管理(43597)
- 农(42026)
- 大学(38195)
- 财(37802)
- 学学(36175)
- 教育(32579)
- 农业(29817)
- 技术(27384)
- 业经(20424)
- 融(20191)
- 金融(20191)
- 财经(19727)
- 经济研究(19004)
- 经(16712)
- 图书(15780)
- 科技(15717)
- 问题(15652)
- 资源(15646)
- 业(14891)
- 理论(14649)
- 版(14383)
- 技术经济(14334)
- 实践(13652)
- 践(13652)
共检索到419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民 李占斌 崔灵周 鲁克新 侯建才
分形理论为流域地貌形态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以室内流域模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高精度摄影测量获得的模型流域不同发育时段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分法计算了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与地貌因子沟谷密度和地面割裂度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流域地貌形态在无标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准确的反映流域地貌表面的复杂程度;流域地貌形态在流域发育的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并且与沟谷密度和地面割裂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分形维数作为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的量化指标为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报模型中宏观地貌形态因子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永清 李占斌 崔灵周
以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量化方法为主题,分别从图纸描绘、数理统计、土壤侵蚀模型地貌因子、分形地貌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流域地貌形态特征量化研究的现状及进展,阐明了当前流域地貌形态特征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地貌形态 特征量化 分形研究 流域治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陈雯静 徐璐
分形理论为复杂地貌形态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分形基本理论及GIS技术,选择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泉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尺度—面积法对研究区地貌分形维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表明:泉河小流域地貌形态在无标度区间内表现出良好的分形特征,流域地貌分形维数D=1.9539;流域地貌分形维数能够较好地表征流域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分形维数作为描述流域地形地貌的综合指标对于建立小流域降雨产沙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EM 分形维数 地貌形态 小流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民 李占斌 崔灵周 管新建
流域地貌形态的科学量化是研究地貌学复杂问题和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定雨强模拟降雨作为主要驱动力,以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时段的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多重分形模型计算分析了小流域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多重分形及其参数,探讨了小流域地貌不同发育阶段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表征的流域地貌意义。结果表明:在小流域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随着地貌的不断发育,地貌奇异指数分布范围△α从第2期的0.5085增至第4期的0.6716,呈增长变化趋势,平均增长幅度为16.04%,多重分形参数△f则呈现出递减趋势,降幅为29.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晓猛 张建云 孔凡哲 刘翠善
以长江三峡区间沿渡河流域为例,采用HEC-HMS水文模型系统为模拟工具,基于流域下垫面特征和水动力条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单位线方法,并应用于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以自然分水线划分子流域,基于DEM数据和GIS工具提取河网水系特征。采用7种模型评估指标,分别从总量平衡,过程拟合,高水流量和低水流量4个角度评判模型的模拟效果及精度,并给出了模型模拟结果的量化统计指标。模拟结果表明:25场洪水中,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小于20%的有80%,径流深相对误差小于20%的有96%,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大于0.8的有84%。由此可知,提出的分布式汇流方法可有效利用流域下垫面特征和GIS工具提取模型参数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盼 余国安 侯伟鹏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沟谷)出口常见的堆积地貌形态。发育成熟、稳定的冲积扇是山区生产生活的良好区域,但同时也是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潜在易发区。研究冲积扇的地貌特征及成因有助于山洪泥石流灾害合理防控和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以中国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为研究对象,结合Google Earth、遥感影像以及野外踏勘调查,统计分析区域冲积扇地貌发育特征、空间分异及主要类型和成因,并探讨气候影响下区域冲积扇变化,结果发现:(1)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面积较坡降空间波动剧烈,干流冲积扇整体较支流冲积扇小且陡;三大支流冲积扇从上游曲宗藏布到下游易贡藏布面积中值呈增大趋势,而坡降中值呈减小趋势;扇体面积与流域面积呈弱正相关,扇体坡降与流域面积呈负相关且与流域崎岖度呈正相关,4个分析区域冲积扇与流域形态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存在明显差异。(2)流域内洪积扇、泥石流扇和坡积扇三类扇体地貌特征差异大,且与其来源流域的联系不同,表现为泥石流扇与流域形态参数之间的拟合相关性均最强,而坡积扇的相关性很弱。(3)扇体发育受降水、物源供给、主导动力机制及主河作用等因素影响,气候变化(如升温、强降雨事件增多等)背景下,流域不断新生冲积扇且原有冲积扇规模(甚至类型)发生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孝玉 李亚娟 李怀有 沈冰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塬面、坡面、沟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荒地等)的土壤进行分层(0~20,20~60(或20~40,40~60),60~100 cm)取样,采用筛析法和吸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的土壤颗粒含量和质量分形维数进行测定,利用土壤粒径分形原理,研究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结果】粘粒含量对土壤质量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砂粒和粗粉粒含量的影响较小。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质量分形维数在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明亮 庄大方 胡文岩
利用我国“八五”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与“九五”县级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数据库分析了 90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国耕地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变化存在区域差异 ,其中黄淮海平原及山东丘陵区减少最为显著 ,东南丘陵区耕地为显著增加 ;通过分析各土地利用区划一级单元内不同变化度基本研究单元所占总体耕地面积比例情况 ,说明各区域内耕地动态差异也比较大 ;为了定性反映不同区域内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整体耕地质量的相对变化 ,运用全国 1 :1 0 0× 1 0 4地貌图与基本研究单元图的叠加 ,统计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面积变化量。总体上 ,我国平原地区的耕地减少绝对量与相对量均最大 ,而高原地区耕地...
关键词:
中国 耕地变化 地貌 空间分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民 崔灵周 范磊 胡彩虹
由于不同地貌量化参数各具特色,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地貌因子量化参数选择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从模拟试验入手,利用分形理论、灰色关联分析方法、GIS和高精度摄影测量技术,对小流域模型次降雨相对输沙模数及相对径流模数分别与地貌分形维数、平均坡度、沟壑密度、相对高差、地形起伏度和地面破裂度6个常用地貌量化参数的关联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貌分形维数与小流域模型次降雨相对输沙模数及径流模数的关联度明显高于其他地貌量化参数,分别达到0.804和0.895;地貌分形维数与小流域模型次降雨侵蚀产沙的定量作用关系可用指数函数很好表达。对于促进地貌分形维数在流域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星 李占斌 李鹏 高海东
为揭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典型县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石泉县和商南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和DEM图的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地貌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程度较高,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不同坡度、高程、起伏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现单峰分布,平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0,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最大值随着坡度升高而增大,但却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减小。各土壤侵蚀强度的起伏度分布特征均很相似。此结论可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中游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开心 王西平 朱洪生 宁立波
【目的】通过调查南太行丘陵与山地区域植物地境中不同层片植物根群结构、土壤肥力,探究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地境结构特征的差异,为南太行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样方调查及植物地境调查,记录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的各项指标,统计地境剖面植物根群分布,测试地境剖面各土层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水量等土壤肥分指示性因子的含量。【结果】丘陵区域地下0~30 cm为草本植物根群圈,30~60 cm为灌木植物根群圈,60~100 cm为乔木植物根群圈;山地区域地下0~20 cm为草本植物根群圈,20~40 cm为灌木植物根群圈,40~70 cm为乔木植物根群圈。植物根系数量和土壤肥力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山地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属于中等变异,丘陵区域不同土层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不同,属于中等变异或强变异,植物根系空间异质性均属于中等变异。丘陵区域地下30、60 cm左右植物根系的空间异质性出现拐点,山地区域地下20、40 cm左右植物根系的空间异质性出现拐点。【结论】乔灌草植物根系占据不同的地境空间,植物根群圈与土壤肥力对应层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地境剖面垂向上,植物根系空间异质性出现拐点的位置与植物根群圈位置具有相关性。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壤资源异质性对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影响显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极度缺乏,生态修复时应注意补充土壤磷肥的含量,根据优势种与亚优势种合理选择植物,本研究可对南太行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地境结构 地貌形态 南太行 根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阙凌杰 韩沛
滨海城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与内外联动交流的物质载体,城市拓展受到海岸线、腹地地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沿海岸线延伸,呈现带形、湾形等空间形态特征,与内陆城市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对滨海城市与内陆平原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与内部主要功能用地布局进行横向对比,揭示内陆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分形差异,并归纳解析其空间形态形成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滨海城市的城市形态优化和空间布局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传磊 王小德 沈年华 沈海滨 周巍
以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和千丈幽谷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为例,采用典型样方法对其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少,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39属48种,地理成分复杂,主要由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类型主要有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草甸、晚红瓦松(Orostachys erubescens)+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薜荔(Ficus pumila)灌丛等.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苔藓层;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苔藓层、草本层.
关键词:
岩生植被 群落构成 丹霞地貌 浙江新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段杰
定量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分形原理和方法以及GIS技术定量研究了无规则、具有自相似性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以及武汉市50年间的分维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城市分维值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扩展的方式,最后提出采用多理论、多技术手段综合集成的方法是未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GIS 外部空间形态 分形特征 演变规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江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要素自组织演变的外在表现,合理的外部空间形态有利于城市组成要素及其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空间形态的分维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分维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武汉市建国以来不同时段的城市外部形态为例,在GIS环境下研究外部形态信息图谱,提取各时期的分维数和人口、面积的统计数据,经拟合发现城市规模与外部形态分维数有密切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态描述函数",提出在城市发展时期,分维数可作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指示器,来预测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程度,以及利用分维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可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机理。
关键词:
空间形态 分形特征 演变规律 武汉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