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3)
- 2023(18074)
- 2022(15592)
- 2021(14604)
- 2020(12009)
- 2019(27691)
- 2018(27345)
- 2017(52547)
- 2016(28293)
- 2015(31793)
- 2014(31742)
- 2013(31322)
- 2012(28938)
- 2011(26100)
- 2010(26109)
- 2009(23804)
- 2008(23052)
- 2007(20255)
- 2006(18058)
- 2005(15767)
- 学科
- 济(118833)
- 经济(118700)
- 业(84207)
- 管理(77778)
- 企(61303)
- 企业(61303)
- 农(50747)
- 方法(49439)
- 数学(42874)
- 数学方法(42292)
- 农业(33718)
- 中国(33463)
- 业经(29391)
- 地方(28285)
- 财(26781)
- 学(23962)
- 制(21612)
- 贸(20290)
- 贸易(20274)
- 易(19636)
- 技术(19409)
- 环境(18304)
- 理论(18203)
- 银(17743)
- 银行(17700)
- 和(17699)
- 发(17661)
- 融(17028)
- 金融(17026)
- 行(16996)
- 机构
- 学院(398193)
- 大学(396365)
- 济(160938)
- 管理(159364)
- 经济(157537)
- 理学(138313)
- 理学院(136782)
- 研究(135258)
- 管理学(134301)
- 管理学院(133576)
- 中国(101834)
- 京(84520)
- 科学(83952)
- 农(79382)
- 财(70767)
- 所(67404)
- 业大(64273)
- 中心(62755)
- 研究所(61404)
- 农业(61024)
- 江(59114)
- 财经(56380)
- 范(53874)
- 师范(53366)
- 北京(53018)
- 经(51592)
- 院(48802)
- 州(47620)
- 经济学(46518)
- 经济管理(43305)
- 基金
- 项目(275063)
- 科学(216834)
- 研究(202914)
- 基金(198821)
- 家(173621)
- 国家(171905)
- 科学基金(147750)
- 社会(127913)
- 社会科(120944)
- 社会科学(120911)
- 省(108502)
- 基金项目(105806)
- 自然(95471)
- 自然科(93224)
- 自然科学(93202)
- 教育(92571)
- 自然科学基金(91505)
- 划(90382)
- 编号(84135)
- 资助(80794)
- 成果(67073)
- 发(61843)
- 重点(61291)
- 部(60576)
- 创(57299)
- 课题(57191)
- 创新(53366)
- 国家社会(52422)
- 科研(52217)
- 教育部(51697)
- 期刊
- 济(181625)
- 经济(181625)
- 研究(115699)
- 中国(80709)
- 农(78464)
- 学报(63074)
- 科学(59106)
- 管理(56841)
- 农业(53802)
- 财(52200)
- 大学(48959)
- 学学(46104)
- 教育(46047)
- 融(35972)
- 金融(35972)
- 技术(35866)
- 业经(35201)
- 经济研究(26595)
- 业(26458)
- 财经(26360)
- 问题(24580)
- 经(22503)
- 图书(20951)
- 版(20137)
- 科技(19928)
- 技术经济(19369)
- 资源(18506)
- 世界(18287)
- 理论(18261)
- 现代(17874)
共检索到590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陆姣
基于发展新理念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绩效的评价指标进行理论遴选后,借助专家评审和鉴别力分析进行指标筛选,构建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华北平原五省的453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样本,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做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绩效虽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个体间存在一定的成长绩效差异;经济绩效整体表现良好,创新绩效却较低。因此,应引导粮食类家庭农场平衡性成长、制定精准扶持方略和建立成长绩效监测体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基于华北平原5省46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在资源—能力—环境三要素综合视角下,结合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构建和训练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平均影响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融资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生产设备完善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其次为农场主受教育程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和技术环境,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企业成长 粮食安全 融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基于华北平原5省46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在资源—能力—环境三要素综合视角下,结合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构建和训练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平均影响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融资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生产设备完善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其次为农场主受教育程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和技术环境,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企业成长 粮食安全 融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基于华北平原5省46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在资源—能力—环境三要素综合视角下,结合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构建和训练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平均影响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融资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生产设备完善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其次为农场主受教育程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和技术环境,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企业成长 粮食安全 融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邓军蓉
对湖北省69个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农场资金筹集困难;部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突出;多数家庭农场获取的农业信息质量有待提升;农场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家庭农场产后增值水平低且抗风险能力弱。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土地流转机制不规范;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为此,必须健全与家庭农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和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张笑 吴蕾
以黄淮海平原的48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探究不同层次因素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65.68%的成长差异由个体差异造成,34.32%则由省域差异所导致;个体层面的生产设备完善程度、贷款难易程度、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对其成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则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省域层面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仅会强化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还与农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获取渠道宽敞程度一起,共同强化了农场主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张笑 吴蕾
以黄淮海平原的48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探究不同层次因素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65.68%的成长差异由个体差异造成,34.32%则由省域差异所导致;个体层面的生产设备完善程度、贷款难易程度、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对其成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则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省域层面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仅会强化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还与农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获取渠道宽敞程度一起,共同强化了农场主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张笑 吴蕾
以黄淮海平原的48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探究不同层次因素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65.68%的成长差异由个体差异造成,34.32%则由省域差异所导致;个体层面的生产设备完善程度、贷款难易程度、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对其成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则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省域层面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仅会强化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还与农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获取渠道宽敞程度一起,共同强化了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弱化了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与其成长之间的负向关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珍 王睿 史运
[目的]松江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被认为是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和复制的“松江模式”。通过对该地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方法]基于上海市松江区943个家庭农场2017年的问卷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达到0.9226,且适度中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最高,家庭农场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和经营家庭农场的年限、以及家庭农场主的父辈是否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制度的选择等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主对稻田进行三年一次轮茬,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二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滕明雨 张磊 李敏
为了更好地实现从种养大户到家庭农场的转变,学习和借鉴国外家庭农场的成长经验显得格外重要。美、英、法、日等国家庭农场的先进经验表明:清晰的农业发展思路和政府引导、适宜的土地制度、完备的农业法制建设、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这些国家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从这些经验分析,中国家庭农场的前身——种养大户则与国外家庭农场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成长经验 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世久 吕珊珊 吴林海
依据黄淮海平原5省570个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在对家庭农场忽略的属性进行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借助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家庭农场对不同扶持政策的偏好程度,以及不同偏好类型的家庭农场特征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推断性属性非参与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后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家庭农场更偏好农业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持,但其对政策传播渠道的偏好也不能忽视;面临相同的政策属性组合时,受教育水平高、经营规模合理和对扶持政策认知程度高的家庭农场利润率提升的可能性更大;家庭农场可划分为资金偏好型、知识与技术偏好型、土地流转偏好型和政策信息偏好型四种类型。应该基于偏好异质性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将扶持政策向家庭农场相对更为偏好的农业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持适当倾斜,并对农场主受教育水平高、经营规模合理和对扶持政策认知度高的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扶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金国 岳书铭
[目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进一步研究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育对策和建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齐河县、肥城市、寿光市、安丘市、即墨市、莱州市的粮食类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然后运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及其成立和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应家庭农场成立和家庭农场经营等2个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能够有效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金国 岳书铭
[目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进一步研究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育对策和建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齐河县、肥城市、寿光市、安丘市、即墨市、莱州市的粮食类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然后运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及其成立和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应家庭农场成立和家庭农场经营等2个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显著的影响,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经营存在显著的影响;Durbin-Watson值分别为2.292、2.156,均介于1~3之间,说明回归模型残差独立,回归模型有效。[结论](1)社会化服务已经不再是培育家庭农场的障碍,农场主可以容易地获得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过程服务,从劳务市场雇佣劳动者以及将农产品销售出去;(2)农场主和劳动雇工、资金及土地是培育家庭农场的主要影响因素;(3)产业带动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影响不显著;(4)基础设施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一定影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红东 王长川
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关键是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本文认为在统分结合的新型粮食经营体系中,在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层面,需要积极发展家庭经营型大户(家庭农场)、控制超大户和有序淘汰小散户,慎重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与公司农场;在培育服务主体层面,要重点培育和支持集育秧、机插、机耕、植保、机收和烘干为一体的综合性粮食服务合作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登旺 韩磊
粮食型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我国粮食供给的重要主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开展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粮食型家庭农场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粮食品种、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机遇。但粮食价格不断下降、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严重压缩了粮食型家庭农场的利润空间,导致一些粮食型家庭农场陷入经营困境。本文在概述新一轮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及其进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粮食型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粮食型家庭农场摆脱转型发展困境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