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6)
- 2023(15337)
- 2022(13123)
- 2021(12203)
- 2020(10433)
- 2019(24055)
- 2018(23866)
- 2017(46028)
- 2016(24813)
- 2015(28145)
- 2014(28278)
- 2013(27754)
- 2012(25294)
- 2011(22709)
- 2010(22582)
- 2009(21066)
- 2008(20981)
- 2007(18816)
- 2006(16188)
- 2005(14532)
- 学科
- 济(97170)
- 经济(97029)
- 管理(79536)
- 业(71504)
- 企(60591)
- 企业(60591)
- 方法(46902)
- 数学(41166)
- 数学方法(40634)
- 财(33313)
- 农(26196)
- 中国(24354)
- 制(22479)
- 税(22003)
- 业经(21502)
- 税收(20531)
- 务(20379)
- 收(20354)
- 财务(20317)
- 财务管理(20264)
- 学(19633)
- 企业财务(19214)
- 贸(18600)
- 贸易(18592)
- 环境(18126)
- 易(18101)
- 地方(17791)
- 农业(16862)
- 和(16059)
- 理论(15985)
- 机构
- 学院(353769)
- 大学(352328)
- 济(143311)
- 经济(140264)
- 管理(137293)
- 理学(118456)
- 理学院(117222)
- 管理学(115183)
- 管理学院(114531)
- 研究(110542)
- 中国(85089)
- 财(73681)
- 京(72471)
- 科学(67527)
- 财经(57475)
- 所(54993)
- 农(54922)
- 江(54350)
- 中心(52952)
- 经(51933)
- 业大(50899)
- 研究所(49289)
- 北京(44902)
- 经济学(44870)
- 范(43706)
- 师范(43226)
- 农业(42988)
- 州(42723)
- 财经大学(42553)
- 经济学院(40789)
- 基金
- 项目(236065)
- 科学(186115)
- 研究(172605)
- 基金(172320)
- 家(149514)
- 国家(148298)
- 科学基金(128323)
- 社会(110236)
- 社会科(104572)
- 社会科学(104545)
- 省(92442)
- 基金项目(91362)
- 自然(83138)
- 自然科(81159)
- 自然科学(81136)
- 教育(80291)
- 自然科学基金(79670)
- 划(77313)
- 编号(70541)
- 资助(70492)
- 成果(57172)
- 重点(53039)
- 部(52772)
- 创(49531)
- 发(49433)
- 课题(47857)
- 制(46912)
- 创新(46391)
- 国家社会(46037)
- 科研(45985)
共检索到517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辉 魏卓凡
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税种,环境保护税能否发挥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14—202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保护税的环境与经济红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而且其双重红利效应具有空间溢出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律制度环境、环境绩效考核以及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税释放红利效应具有调节效应,地区行政等级和地理位置会影响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效应的空间溢出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以及完善其他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助力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共同提升。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薛钢 明海蓉 蔡颜西
征收环境保护税的理想状态是在改善环境质量、产生绿色红利的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蓝色红利,即双重红利效应。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保护税是否可以同时实现上述目标。研究结论发现,环境保护税的开征比以往的排污费更有助于促进双重红利的实现,但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借鉴环境保护税建设较为成熟国家(地区)的经验,从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款使用制度以及其他配套措施方面,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制度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环境治理 经济增长 双重红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学龙 杨倩
我国自2018年1月1日起开征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的开征,目的是解决原排污费制度的各种弊端。但对于环境保护税能否达到该目的,以及如何进行征收管理,学界有热烈的讨论。本文主要研究环境保护税制度对比原排污费制度的改进及其征收管理,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排污费 制度设计 征收管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计金标 刘建梅
本文基于公平视角,对环境保护税征管中纳税主体的选择、征管模式的设计、税收优惠的制定、征收管辖权的归属以及监督与评估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税的顺利开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环境税征管 特殊性 公平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晓颖 韩娇艳 李呈豪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环境保护税是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制度存在征税范围有限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税额设置不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制约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税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应扩大征税范围、提高最低税额标准并建立层级税额制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凌云
一、开征环境保护新税种。1.开征"气体污染税"。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燃煤污染总量占整个燃料燃烧排放量的96%,大气污染物中约60%的总悬浮颗粒物、87%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物和71%的二氧化碳均来自煤炭的燃烧。《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487个市(县)的降水监测,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65个,占上报城市数的54.4%。因此,控制大气污染,必须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将控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蒙强 蓝相洁 李彤
我国现行环境税对环境改善存在较大的实现空间,建立成熟的环境税税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分阶段实施、分步骤推进。近期应以"绿色红利"作为政策导向,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中期应使环境保护税税制改革在实现"绿色红利"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税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长期看,环境保护税改革最终应实现"绿色红利"与"就业红利"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环境税 绿色红利 就业红利 路径选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魏光兴 姚艳玲
2018年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确立了排污征税的法律依据。环境保护税会增加成本并沿着供应链向下游逐级转移,从而改变社会分配格局。对此,基于供应链视角研究环境保护税的社会分配效应:首先,分析环境保护税沿着供应链的逐级转移,发现环境保护税会同时减少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其次,比较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程度,发现环境保护税会提高消费者的社会分配地位,也会提高零售企业的社会分配地位,但是会降低制造企业的社会分配地位;最后,比较环境保护税减少的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与形成的税收收入之间的相对大小,发现环境保护税会导致净社会福利损失,而且税负分担非常不均衡,制造企业承担最多,零售企业次之,消费者最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梁春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志波 胡江峰
环境保护税自2018年开征以来,不仅实现了“费改税”的平稳过渡,还在激励降污减排、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政策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但考察环境保护税制度运行情况,脱胎于排污费制度的环境保护税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应完善环境保护税征税客体的规定,适度扩大征税范围;二是应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税税率标准,优化减免税政策;三是应完善环境保护税共治共管机制,提升基层合作征管效能。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许文
《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是我国环境保护税立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本文根据征求意见稿,在征收范围、税率、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方面对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进行了制度比较。据此,提出了适度扩大征税范围、逐步提高环保税的法定税率水平、调整部分优惠政策、完善征收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卫铭
水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税收举措。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不仅抑制了污水排放总量,而且提高了污水减排效率;而环境保护税的污水减排效应不显著;但在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与环境保护税同时实施的地区,污水减排效应显著,且其效应大于水资源税的污水减排效应。因此,应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提高水资源税税率和环境保护税应税水污染物税率,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丁道兵 许建国
一、合理确定计税依据一是要明确处置固体废物的时间和计税依据。针对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当期"处置固体废物的具体时间不够明确的问题,根据环境保护税实行按月计算税款的规定,建议将"当期"明确为"当月"。同时,由于纳税人产生的固体废物排放、贮存、处置和综合利用是动态的,而环境保护税是按月计算应纳税额的,如果纳税人当月产生的应税固体废物当月未能按规定标准进行贮存、处置或综合利用,其已经造成对环境的影响,理应按规定纳税。因此,建议将固体废物的计税依据明确为:"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亦民 黄靖涵 李海玲
加快区域绿色转型进程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我国从2018年开始的《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其对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域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检验“波特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能促进受政策冲击省域的绿色转型,通过成本效应、创新补偿效应等倒逼技术创新,能源结构绿色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增强了税制的政策效应,加快了区域绿色转型进程。政策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对服务型省域的绿色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旭红 郑贞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于2015年6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拟在排污费的基础上,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及固体废物等征税。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分析准环境保护税(排污费)的实际税率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污染抑制效应。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环境污染 抑制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