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32)
2023(17427)
2022(15296)
2021(14407)
2020(12121)
2019(28032)
2018(27589)
2017(54129)
2016(29161)
2015(32682)
2014(32593)
2013(31741)
2012(29209)
2011(26017)
2010(26319)
2009(24180)
2008(23347)
2007(20244)
2006(17802)
2005(15313)
作者
(81551)
(67987)
(67405)
(64399)
(43574)
(32503)
(30700)
(26609)
(25803)
(24411)
(23124)
(22765)
(21579)
(21362)
(21096)
(21045)
(20109)
(20037)
(19460)
(19437)
(16682)
(16682)
(16494)
(15649)
(15198)
(15105)
(14941)
(14929)
(13609)
(13311)
学科
(116407)
经济(116269)
管理(84333)
(81409)
(67775)
企业(67775)
方法(56998)
数学(50242)
数学方法(49444)
(31669)
(30548)
中国(29882)
业经(25249)
(22994)
地方(22169)
(21577)
贸易(21565)
农业(21089)
(20953)
(20720)
理论(20173)
(19103)
财务(19016)
财务管理(18973)
技术(18168)
企业财务(17977)
(17746)
(17701)
银行(17661)
(17463)
机构
学院(406736)
大学(406601)
(164079)
管理(163508)
经济(160609)
理学(142362)
理学院(140837)
管理学(138065)
管理学院(137331)
研究(133001)
中国(99172)
(85393)
科学(80927)
(76243)
(65251)
(62731)
财经(61277)
中心(61150)
研究所(59432)
业大(59353)
(58966)
(55924)
北京(53679)
(53372)
师范(52895)
经济学(49459)
农业(48954)
(48817)
(47269)
财经大学(45775)
基金
项目(280752)
科学(221644)
研究(206235)
基金(204451)
(177860)
国家(176183)
科学基金(152270)
社会(129295)
社会科(122609)
社会科学(122578)
(108983)
基金项目(107293)
自然(99773)
自然科(97481)
自然科学(97458)
教育(96393)
自然科学基金(95704)
(91906)
资助(85972)
编号(84475)
成果(68398)
重点(62562)
(62482)
(59150)
(58420)
课题(58123)
创新(54379)
教育部(54093)
科研(53672)
大学(52994)
期刊
(172906)
经济(172906)
研究(118463)
中国(73652)
学报(61390)
管理(59856)
(57350)
科学(57071)
(56578)
大学(47640)
教育(47474)
学学(44826)
农业(39278)
技术(37281)
(36148)
金融(36148)
财经(29286)
业经(28508)
经济研究(28240)
(24952)
问题(22253)
(20738)
图书(20223)
统计(19950)
技术经济(19612)
科技(18841)
理论(18787)
(18341)
(18286)
(17677)
共检索到586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梦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负利率政策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其政策效果及有效性饱受争议。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传导机制,并基于全球39个主要经济体2002-2019年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负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负利率政策可以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利率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第二,负利率政策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且对短期利率的影响显著强于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第三,负利率政策可以小幅刺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抑制通货紧缩;第四,负利率政策主要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渠道影响实体经济,且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负利率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刺激效应,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第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空间和实施效果有限,实际实施时应当谨慎;第三,负利率政策仅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种,采用负利率政策时需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避免引发资产泡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先平  罗瑞丰  皮永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除了经济不确定性,还需高度关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基于全球39个国家及地区1993—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国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会显著降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整体参与,具体通过抑制中间品贸易与降低外国直接投资发挥作用,且全球供应链压力降低及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会缓释此冲击。异质性分析发现,地缘政治风险对中低创新力国家的作用更强;地缘政治行动影响强于地缘政治威胁。此外,国际制裁对发起国与被制裁国价值链参与的影响不同,贸易制裁与金融制裁分别对被制裁国的后向及前向参与造成了负面冲击。研究结论对维护地缘政治稳定、增强经济体韧性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江寒   钟海燕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强险”)政策是强化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实现企业环境治理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本文基于我国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强险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从企业、区域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环强险政策有助于促进提高企业环保投资,这一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促进预防型环保投资、支持环境问题源头治理,而对重在末端治理的治理型环保投资的影响不明显。第二,环强险政策通过合规压力机制和激励引导机制的作用改善了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即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和预防型环保投资。第三,环强险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效果主要体现在国有和较大规模两类企业中。第四,环强险政策对位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以及环境监管力度较强地区的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要加快我国环强险政策的推广进程,同时注重针对企业属性、规模、区位等因素分类施策,形成政策激励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引导企业进一步改善环保投资行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昊   曹颖轶  
选取2002—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产城融合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区的产城融合,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理区位、城市行政级别、新区布局以及规划面积等维度,国家级新区对产城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周边地区的产城融合存在虹吸效应。为此,建议合理布局国家级新区,加快探索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产城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昊   曹颖轶  
选取2002—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产城融合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区的产城融合,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理区位、城市行政级别、新区布局以及规划面积等维度,国家级新区对产城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周边地区的产城融合存在虹吸效应。为此,建议合理布局国家级新区,加快探索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产城融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哲远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市所构建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且对邻近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亦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从区位角度来看,绿色金融政策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压力较强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互联网发展程度较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3)绿色金融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环保意愿,进而对城市碳生产率发挥正向影响。因此,广泛实施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政策,并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有助于城市低碳转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靓  戴文涛  
基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所产生的特殊情境,本文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该效应在风险高、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明显,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通过降低企业风险、减小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影响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本文为我国强制实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井珊珊  Lizheng Shi  尹爱田  Jinan Liu  
目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病门诊费用补偿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慢病门诊费用补偿政策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政策前/后农村慢病患者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病补偿政策对慢病患者家庭的疾病经济负担减轻不明显,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村慢病患者家庭提供了经济保障。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慢病患者门诊费用的补偿政策需要在补偿范围和强度上进一步加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杨梦微  
文章根据2004—2019年中国对17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企业家信心、双边投资协定等变量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信心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OFDI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双边投资协定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低、双边贸易规模以及地理邻近关系的非对称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齐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定向降准政策效果、持续实施效果以及政策传递途径和政策失效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未精确流入目标企业、行业;持续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也未改善原有政策的效果;定向降准政策以商业银行作为定向引导的途径效果不佳。最后从实施配套政策、改变定向调控思路、激活引导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齐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定向降准政策效果、持续实施效果以及政策传递途径和政策失效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未精确流入目标企业、行业;持续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也未改善原有政策的效果;定向降准政策以商业银行作为定向引导的途径效果不佳。最后从实施配套政策、改变定向调控思路、激活引导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楠  乔榛  
本文利用1999~2006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对始于20世纪末第三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绩效虽仍有别于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但经济绩效自2003年前后发生明显好转,国有企业绩效已经与非国有经济较好的三资企业无差异。这表明,自1999年以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国有企业整体绩效获得了明显提高。同时,本文也间接揭示了国有企业规模、行业垄断地位以及国有经济战线的缩小对其绩效改善所起的积极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伟龙  王健龙  李中锋  
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老旧小区试点作为城市更新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城市更新对城市代谢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更新显著且稳健的提升了城市代谢效率。机制分析显示城市更新主要通过催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投资、带动消费升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四条路径提升城市代谢效率。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代谢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城市代谢效率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莹  刘清杰  孙素芬  
基于1993-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平行面板数据,运用Hansen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检验经济全球化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门槛范围内,经济全球化对生态足迹存在不同的影响。当经济发展水平小于等于3905美元时,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生态足迹;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3905美元时,经济全球化水平对生态足迹的影响从显著抑制转变为促进作用,但是不显著;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8778美元时,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刺激生态足迹的提高。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集中在第一门槛区间和第三门槛区间,经济全球化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出现两极分化态势,其中在第三门槛区间的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起充分重视,这关系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桂军  张辉  唐毓璇  
为防范杠杆率过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良影响,中央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此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广义双重差分法检验“去杠杆”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去杠杆”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以专利产出为表征的企业创新;第二,“去杠杆”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提高经营绩效和优化债务结构实现;第三,“去杠杆”政策同时促进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但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只能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实现,而促进非国有企业创新则可同时通过提高经营绩效和优化债务结构实现。以上研究结论不仅从创新视角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而且丰富了杠杆率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